在北方包括山东在内的广大金人占领区,汉族人民并没有顺服于金人的统治,面对民族压迫,抗金起义时有发生,辛弃疾就成长在这样一片土地上。

而在他后来关于北方成长时期的记忆里,有一个老头的形象,是经常出现的。这个老头,就是他的祖父辛赞。

辛弃疾的父亲死得早,他是由祖父抚养成人的,辛赞是金朝的一个地方官,而且官还做得不小,知开封府,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一个大城市的市长,可是他呢,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时刻等待着一个起义抗金的机会。

身在草莽亦知家国天下(官二代也有忠义之人)(1)

每次吃过饭后,他都要带领辛弃疾这些儿孙辈登高望远,指点江山一番,给他们上上军事课,辛弃疾呢,对祖父所讲的这些兵法韬略非常感兴趣。他也因此读了《孙子兵法》等一些兵书,所以这种场合一出现,往往就是他表现的机会来了。

辛氏虽然在宋代迁到了济南,但是对他们前代族人的功业,仍然是相当自豪的,所以辛赞从骨子里是认定,济南辛氏是将门,而辛弃疾也非常愉快地说自己是“家本秦人真将种。”——《新居上梁文》,是真正的将军之后。

身在草莽亦知家国天下(官二代也有忠义之人)(2)

那你说在这样的家庭影响下,少年辛弃疾会喜欢干些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他的词,“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念奴娇》

“槊”就是长矛,一种古代常用的兵器,横槊就是横持长矛,就是指从军或者是习武,从这几句词来看,辛弃疾年轻时候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练习武艺。至于其他一些年轻人爱干的事情,比方做酒圣,当诗豪,那对他而言,只是业余爱好了。

由于辛弃疾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胆识,过人的身手,所以在他15岁和18岁的那两年,祖父辛赞都曾交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就是到金人的首都燕京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注意观察金人核心地区的山川形势,注意收集各种有益的情报。

关于他这两次“007式”任务的具体执行过程,历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好瞎编,但是他这两次情报员任务的成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身在草莽亦知家国天下(官二代也有忠义之人)(3)

辛弃疾对于金人统治区的山川形势,对于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政朝起伏,还有部队的调动情况,都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后来他就根据这些资料呢,就写成了自己的重要的军事论文《美芹十论》和《九议》。

并且由此养成了自己很重视情报工作的习惯,很舍得在这方面来下本钱,所以,他对宋金之间的战争,常常是有未卜先知的看法。以至有人惊叹,他是诸葛亮一类的人物。

可惜的是,就非常令人遗憾,辛弃疾的这些情报并没有给他的祖父辛赞帮上忙,辛赞还没来得及等到一个起义的机会,就在1160年去世了。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虽然去世了,但是对辛弃疾的积极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就像盖房子,要盖7层楼房,至少要打7层的地基,这个地基是看不到的,却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