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以来,虽然有《思美人》《欢乐颂2》《白鹿原》等多部大剧争霸屏幕,但《择天记》依旧凭借硬实力在激烈竞争中保证了收视率与口碑的双升,领跑业界。
如今《择天记》火爆之下也透露着另一番很有意思的现象:该剧在95后、00后群体中有至高口碑,刚上高中的小侄女每天来讨论“黑袍到底是谁”。而70、80后群体却出现不认同甚至冷嘲热讽的声音。
“逆天改命”成了今年高考生为自己鼓劲的梗
公众视线每每聚焦《择天记》总会扯上“鹿晗的7个第一次”、“鹿晗和谁cp”、“未完结大IP”等固有标签,这些话题性诚然也是市场高歌猛进的底牌,但抛开金灿灿的外衣来看《择天记》本身,它依然不失为一部好作品,今天就聊聊《择天记》爆红的原因和背后思考。
套路又反套路,干了这碗国产鸡汤
前段时间中国网络文学(特指修真小说)在国外被民间翻译并引起关注的事情刷爆朋友圈,有媒体采访外国读者为什么喜欢读这类小说,回答大都是一个字,爽。QQ阅读的男性频道主打这类玄幻修真小说(爽文):孤独羸弱、身世不明的少年,倔强地站在庞大陈旧世界体系对立面,不断打怪升级最终登上巅峰或抱得美人归——你猜得到结果却猜不对过程。2016年中国IP价值网络文学榜入围top10作品中,《诛仙》、《斗破苍穹》都是这个套路,《择天记》亦如是。
而《择天记》于套路之中又在情理之外,和武力值MAX的多数修真小说男主不同,陈长生是个体弱多病活不过二十岁的倒霉孩子,“逆天改命”听起来那么厉害,也不过是他活下去的唯一选择。
但长生有一些特殊人设傍身:自小读书万卷,靠考试改变命运(学霸);不轻易和人冲突,即便打架也靠脑不靠手(冷静、克制);被未来丈母娘嫌弃“山野莽夫”,侮辱师门,只是握紧拳头不卑不亢地要求对方和自己的师父道歉(重情义、讲原则);一次次改命失败跌倒又爬起,继续攥着一丝希望前行(不轻言放弃)。不论哪种人设,都是正能量满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鹿晗很适合这种根正苗红浩然正气的形象,像极了“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剧中陈长生还是个鸡汤金句王,他对小黑龙说的一句话印象尤为深刻:坚持希望,坚持不去妥协,坚持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不试过就认输的人生,没有意义。
“不试过就认输的人生没有意义”,在当下“小确丧”盛行的社会的确是清流一股。你可能会纳闷,偏“伟光正”的大男主一直以来都为人诟病,为什么在《择天记》就成了正能量的代言?
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演员形象气质吻合无冲突,鹿晗作为偶像起到了“榜样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剧中设定:入学考试、国教学院、大朝试、乃至组队开黑(周园章节)都无限贴近这些00后所处的受教育阶段。这次考试没考好有点丧?没关系,看一集陈长生,下次考试定能逆天改命。而脱离了相似环境的资深成年人对戏剧性转折无法感同身受也就见怪不怪了。
“少年魂”成了文化输出,海外形势一片大好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也以“看到了阳光少年的正能量”为主题介绍《择天记》。
文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与绝大多数同类古装偶像剧不同,《择天记》没有将拍摄重点放在男女爱情上,而是着眼于少年励志成长,通过鹿晗这一影响力极大的优质青年偶像,传递出平等、自信、奋斗、向上的价值观。
《人民日报》海外版向来只刊登在海外也有深刻影响的国内作品,这是个很高的评价了。我们曾经沉迷日漫二次元、欧美好莱坞,也曾拥抱韩流“入侵”,这一次,是一部带有独特“少年魂”精神内核的青春励志剧输出海外。
《择天记》确实在国外火了,在Youtube上搜索《择天记》英文名“Fighter of the Destiny(命运斗士)”,可以找到大约七十几万条信息,每集评论量高平均达2200多条(此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平均每集2100多条)。Youtube上线16天播出20集,就已经突破了4000万流量,持续日均增长100万。
《择天记》海外发行英文版字幕
海外小分队看片报道
外国人能否看懂我神秘的东方力量?似乎并不用担心,《择天记》从小说开始就有外国网友自发翻译英文版在网站连载而且人气极高,东土大陆、道士、人族、妖族、天凤转世这些词语不算陌生。就故事性而言,主角由弱变强过关斩将也类似网游通用套路,很容易被接受,再则高颜值男女主角的加持也为这部剧在海外火爆加了个buff。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最近爱看《择天记》的年轻观众大概心里憋着一股火。事情是这样的,有专栏作者用“九千岁”讽刺90后、00后群体,将他们观看讨论《择天记》等一系列玄幻作品称为“九千岁审美”,只靠站CP就能“屠榜”。
我虽不是90、00后却也忍不住说出一句MMP,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一部电视剧也要被贴标签强行站队?
且不说“九千岁”这个词的侮辱嘲笑含义,也不讲”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独特表达方式“的大道理,《择天记》所表达的,读书改变命运、自律给我自由、不畏惧他人的质疑和否定,难道不正是父母长辈一直尊遵善诱的为人正道?
也许是90后、00后善于圈地自萌,善于造出新词和圈外人难以理解的梗,但不理解并不是抨击的理由。
《人民的名义》大热时,是这群年轻人作为中坚力量做达康书记表情包,用一个个微博段子捧红了”汉东boys“,创造出新型追反腐剧正剧的方式;也是这群年轻人向导演喊话,不喜欢剧中被刻意安排的“年轻人故事线”,不喜欢导演在剧中赋予“年轻人”的形象。在老大哥们不知道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无形中给每个文化符号投票。
高晓松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很多人都喜欢给某一代人贴上标签——黄金一代,垮掉的一代,但这都是伪命题。在嘲讽年轻人“垮掉”之前,也许应意识到自己也年轻而不被理解过,更应放下姿态感受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想起火爆各大直播平台的喊麦神曲《一人饮酒醉》,“豪情万丈天地间我续写另类帝王篇”,80年代出生的我听完曾一顿狂笑,社会主义社会如何有“帝王篇”,尔后又在热闹的直播间沉默:让数万人刷游艇事物何尝不是当下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嘲笑的同时,我竟无法在心中勾勒出那位跟着MC声嘶竭力呐喊的少年,他是谁,他过着怎样的生活,有怎样的痛苦和欢喜。
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只是又一批少年老去了。
而喜欢《择天记》的他们尚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