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当韩桂馨重返北京,在太仆寺街一栋居民楼里敲开李讷家门时,望着眼前病弱不堪的李讷和她膝边幼小的儿子,禁不住感到一阵心酸难过。

韩桂馨是李讷昔日的生活老师兼保姆、也是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的妻子,她原本是延安保育园的老师,1947年被派到毛泽东身边照顾7岁的李讷,后来在主席身边工作多年,与心性天真单纯的李讷产生了一份深厚的感情。

李讷30岁才结婚,前夫是北戴河招待所的一名服务员徐志明,比李讷还要小几岁,闪婚后才发现彼此性格志趣存在巨大差异,而江青又极不满意女婿的服务员身份,多次横加干涉,最终二人不得不以分手告终。1972年,李讷生下孩子不久,与徐志明办了离婚手续,襁褓中的儿子归李讷独自抚养。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1)

毛泽东与大女儿李敏、小女儿李讷

此刻,站在韩桂馨眼前的李讷已经39岁,看起来非常憔悴,她刚从昌平调回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图书资料管理处工作,人到中年、处境艰难,不但身患多种胆结石、妇科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还要以单亲妈妈的身份照顾7岁的儿子,一旦住院,孩子就无处托付,孤苦无助得令人难以想象。

韩桂馨与李银桥的婚事,当年是由毛泽东亲自牵线、撮合而成的,想到主席从前对夫妇俩的关心,李银桥夫妇积极奔走、多方物色,终于在1984年为李讷觅得一个合适的人选:比她大13岁的云南离休干部王景清。

王景清早年曾担任刘少奇的警卫,还在延安时期,就认识了还是孩子的李讷,听说李讷正在困境之中,一半出于爱慕,一半出于关心和义气,王景清立刻办理了调回北京的手续,与李讷结婚。

从此,他与李讷在北京共同生活了30多年,对李讷母子关心得无微不至。王景清的文化修养很深,能写会画,与李讷很有心灵共鸣,夫妻俩总有说不完的话,这让李讷获得了久违的幸福。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2)

王景清与李讷

如今的李讷已是八旬老人,双腿行动不便,出入常要依靠轮椅,而直到五年前的新闻中,还常常可以看到88岁的王景清推着75岁妻子的轮椅,形影不离地外出演讲、旅游、聚会,一起去探访过去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夫妻感情很是亲密,李讷对此满怀感激,多次向亲友们发出由衷的感慨:“我现在可享福了。”

作为中央警备团的战友,李银桥、王景清等人对李讷的呵护是极为情真意切的,这其中,也饱含着他们对毛泽东的敬意与感恩。

1、因内向寡言和特殊的身份,李讷成了大龄女青年

李讷1940年8月生于延安,当时毛泽东已经47岁,对小女儿爱如珍宝,而李讷也是毛泽东众多孩子中唯一一个能在父亲身边度过童年的,是享受到最多父爱的。

毛泽东为大女儿起名叫李敏,为小女儿起名李讷,来自《论语》里的一句话:“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寄托着父亲对女儿们人格品性的期待,在转战陕北时,毛泽东曾化名“李德胜”,也因此他让两个女儿都姓李。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3)

李讷与父母

一向气氛严肃的中央机关里,有了这么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姑娘,大家都很喜欢她,把她当成开心果。据李讷回忆,她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让父亲休息:“他太累的时候叔叔们就把我推进房间,让我去跟他玩。父亲喜欢孩子,他就会停下工作不由自主地跟我玩。”所以,她学会的第一句完整的话就是“爸爸散步去”,只要她一说,父亲就伸出一根手指头给她紧紧攥着,然后一起出门散步,教她背古诗,陪她玩孩子的游戏。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4)

李讷与父亲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见通过李讷来督促首长休息的方式特别好,也格外欢迎她。后来王景清曾回忆,他当时在延安给刘少奇当警卫,中央警备团的卫士都很熟悉这个与父亲形影不离、笑容甜美的小女孩,也都喜欢她。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5)

毛泽东重庆谈判归来,带李讷外出散步

相比而言,江青对孩子不是太上心,她爱在外面表现、交际活跃,却总是抽不出时间多陪伴女儿,后来又得上了肺结核,孩子更是丢给了保姆李若日夜照看。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李讷认字写字还是由李若和警卫们教的,江青的一笔楷书很漂亮,却要毛泽东提醒,她才抽空写了几张字帖给女儿临摹。

半百得女,毛泽东虽然很疼爱李讷,却要求严格,李讷只能和他身边工作人员一起在大灶吃饭,衣服必须由旧衣服改做,不能喝书记处首长们用的牛奶,由于营养不足,跟着父母一直过着动荡的战争生活,李讷的身体不太好,经常感冒、扁桃体发炎。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6)

李讷与父亲

1947年,胡宗南部大举进攻延安,中央机关撤离时,李讷跟着李若前往陕西兴县后方的村子里生活了大半年,后来,李若跟着丈夫去山西开展土改工作,这才把李讷送回了毛泽东身边,由19岁的韩桂馨照料。

久别重逢,毛泽东格外高兴,却仍不准李讷跟自己一桌吃饭,而是要她与工作人员们一起去吃咸水煮黑豆,还说:“陕北老乡们的娃娃吃黑豆一样长得壮。”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7)

李讷与姐姐李敏

就这样,李讷在集体生活的环境里长大了,曾在延安保育院当多年老师的韩桂馨回忆,在毛泽东的孩子里,李讷是吃苦最少的,可在她带过的那么多孩子里,李讷却是吃苦最多的。她很喜欢李讷,当时的李讷皮肤白晰、双眼漂亮有神、活泼可爱,动不动就格格笑出声,而长大以后,李讷却人如其名,慢慢变得越来越沉稳内向了。

1948年春天,中央机关进驻河北西柏坡后,原本只能在马背上读书识字的李讷终于进了一所简易小学读书,后来插班到北京西郊的育英学校,再进入北师大附中,比姐姐李敏低一个年级,家长姓名一栏,她俩都填的是保健医生王鹤滨。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8)

李讷与父亲

从中学时起,李讷的性格发生很大变化,她学业优秀却越来越沉默寡言,总是独来独往,放学回家也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回去,再也不穿年青人的时尚衣服,变得人如其名了。

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李讷喜欢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书法,1959年考入了北大历史系。

李讷不擅长与人交际,整天沉浸于书的世界,她的住所紧挨着毛泽东的院子,一进门就是一排排的书架,放满了各种经典作品,布置有如图书馆藏书室,只在角落里放着一张小木床和桌椅,别说沙发地毯了,连个镜子都没有,不认识的人进来了,还以为是间图书室。

不住校的日子,李讷就在中南海大食堂搭伙,赶不上开饭就在房间里啃烧饼,父亲不派人召唤,她是不会过去吃饭的。

除了看书之外,李讷没有什么其他爱好,虽然是妙龄少女,她却从不穿花衣服、不穿裙子、不梳辫子,朴素异常。有时候毛泽东也想改变一下女儿的这种“清教徒”作风,一次,陶斯亮和李讷一起去探望毛泽东,毛泽东打量着她们俩,对李讷说:“你看亮亮穿得多漂亮啊!你为什么不也穿花一点呢?”

但李讷并未因此有什么改变,她总是一身灰色或蓝色制服,把自己包裹在灰暗颜色中,无论在哪里都不想惹人注意,其实少女时的李讷是很美丽的,但由于父亲长期严格约束,她习惯了低调,反而使劲想要掩饰这种美丽。

李讷的身体一直瘦弱,1959年考入北大后,因病休学一年,陆续读到1965年才正式毕业,后以“肖力”的化名进了《解放军报》社当编辑,好几年时间,报社里都没人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

因为长期深居简出又比较低调寡言,李讷没有多少与年轻男子交往的机会,而江青为她曾经介绍过一个热衷政治的所谓青年才俊,李讷也不同意,慢慢的,她就拖成了大龄女青年,直到1970年,30岁的李讷才在江西与徐志明相恋。

2、与服务员徐志明一见钟情,不顾家人反对终结合

1970年,毛泽东希望女儿重上井冈山、加强社会实践,李讷就跟着中央办公厅的有关同志一起下放到江西进贤的五七干校劳动,当时,李讷的堂姐毛远志、堂姐夫曹全夫也在这所干校,曹全夫是干校书记。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9)

江西五七干校

中央办公厅的下放人员里有一个叫徐志明的东北青年,他是北戴河内部招待所的服务员,比李讷小四岁,大约1.7米的个头,长得眉清目秀,性格热情开朗,在劳动中与李讷渐渐熟悉起来。善良的徐志明见李讷身体瘦弱、沉默寡言,不禁心生怜惜,总是去帮她干活,找她搭话聊天、散步、打球。

二人个性一动一静,倒也颇为投机,见徐志明总是对自己热情相助,李讷对他有了好感,并流露了出来,徐志明虽然无心高攀,但他见李讷身为高干子弟却待人诚恳、低调,毫无霸道作风,也觉得不错,二人就这样建立起了恋爱关系。

曹全夫听说此事后吓了一跳,把事情汇报给毛泽东,江青很难接受一个服务员当她女婿,命人把徐志明看管了起来。

李讷根本没考虑过徐志明的服务员身份对二人关系会产生什么妨碍,因为毛泽东一直强调要她与李敏姐妹俩不要找高干子弟,主张自由恋爱,所以李讷认为自己与徐志明的爱情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非常美好的,见徐志明竟被因此被关,她很是生气,坚决要求放人。

其实,如果当时允许他们多谈一段时间恋爱、增进彼此了解、看清二人之间性格志趣的差异,或许就不会有李讷的第一次婚姻悲剧了。

但正是干校的干涉和家人的反对,造成了李讷与徐志明的闪婚。

当时,为了让徐志明被放出来,李讷打了结婚报告交上去,毛泽东听说徐志明的父亲是铁路工人,表态说:“工人家庭很好嘛。”还在报告上批示:“同意,转给你母亲阅。”因为毛泽东已经同意了婚事,其他人也就无法反对了。

1971年9月,李讷在江西干校与徐志明举办了婚礼,由曹全夫、毛远志主持,毛泽东派人送来一套36卷本的马恩全集当结婚礼物,他是很了解自己女儿的。

婚礼很简单,只请了一桌人吃饭,桌上放八碗菜,屋里的双人床是由两张单人床拼起来的,没有新被子,仅铺了层薄薄的床垫和床单,房间里挂了张毛主席画像,连个喜字都没贴,和李讷一贯的作风相同。

婚后的生活中,李讷与徐志明很快产生了裂痕。

李讷受父亲影响,博览群书、酷爱文史、手不释卷,自幼就能将几百首古诗背得琅琅上口,在北大历史系也以学业优秀著称,她还喜好书法、写文章,劳动之余总是持卷而读,而徐志明只是初中毕业,又热闹爱动,与她的爱好、理念、文化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个性也截然不同,朝夕相处,二人越来越感到这种巨大差异无法弥补。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10)

李讷书法

李讷渴望精神上的交流,小徐却不能理解,而小徐希望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偏偏李讷又不会操持家务,两个人都对婚姻感到了失望,婚后几个月就开始了分居,而李讷此时已经怀上身孕。1972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后不久,二人办理了离婚手续,徐志明被推荐到河北铁道学院读书,后来又组建了家庭,李讷则带着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回到了北京。

1976年后,李讷的身体越来越差,在昌平县医院住了很长时间院,出院后,她被分配到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图书资料处工作,住在北京太仆寺街一处普通的居民楼里,艰难地当起了单亲母亲。

由于家中没有成年男子,所有采购工作都要她一个人做,当年北京老百姓必有的冬天贮几百斤大白菜、买米买油买煤球,李讷都要支着病体独自奔走,有时候买了米拿不动,她就用一个小推车推到楼洞门口,再和7岁的儿子一起吃力地抬上楼,如果生病了,母子俩就会陷入无人照顾的困境。

当曾任毛泽东卫士长的李银桥夫妇找到她时,不禁为李讷的窘迫处境掉下了眼泪,一心要帮她再婚组建一个幸福家庭,在李银桥与韩桂馨的劝说下,李讷也表示愿意再找个伴共同生活。

3、再婚找到幸福,与警卫出身的王景清相伴到老

李银桥与韩桂馨的挑选和把关是严格的,他们不愿李讷再经历一次不幸的婚姻,此后,夫妇二人到处托人打听,想找到一个真正可托付之人,经过数年寻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老战友里为李讷找到了终身伴侣。

1983年5月,原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少将去世,当年一起延安当卫士的老战友们从天南海北赶来北京八宝山,参加刘团长的吊唁仪式,仪式上,李银桥夫妇遇见了从云南专程赶来的老战友王景清。

王景清曾任刘少奇的贴身警卫,后来调往昆明军区,成为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的参谋长、师级干部,由于妻子个性要强,二人常年争吵、互不相让,在孩子长大成人后,最终选择了离婚分手。

夫妇俩听说王景清是单身后,不禁眼睛一亮,觉得这简直是上天安排的姻缘,就直接了当地说要给他找个伴。而听李银桥夫妇一介绍情况,王景清的眼神里就有了一抹不同寻常的喜悦,韩桂馨看得出来,王景清动心了。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11)

王景清与李讷

王景清比李讷大13岁,就在李讷出生的那一年,王景清成为了小八路,后来又来到延安,作为中央警备团的一名卫士,王景清非常熟悉小时候总依恋在父亲身边的李讷,几乎是看着她长大的,对那个可爱的小女孩有着美好的印象。

王景清身材高大,常年的军旅生活让他体魄强壮、勤劳能干,在李银桥夫妇安排下,他与李讷见了一面,交谈之下,彼此都有好感,李讷坦率地问道:“我处境不好,现在的情况你也有所了解,你会不会嫌弃我?”王景清见她有所顾虑,就答道:“我们年龄都不小了,哪有什么嫌弃的,你不嫌弃我,就已经很幸运。”

看到李讷的孱弱、孤苦,王景清油然生出了同情心和保护欲,他非常想要照顾好李讷母子。而李讷虽然对王景清有好感,可由于第一次婚姻的失败,留下了心理阴影,对再婚感到犹豫,王景清为打消她的顾虑,正式办理了离休手续,将自己的关系从云南调回了北京军区干休所,来到李讷身边,要与她共同生活,在他的坚持下,李讷终于答应了婚事。

1984年,王景清与李讷在家举办了简单朴素的婚礼,只请了五位来宾、办了一桌酒席,符合她一贯的家风。

婚后,李讷过上了久违的幸福生活。

王景清虽是警卫出身,却能写会画,书法上颇有造诣,喜欢隶书与篆书,常与李讷一起切磋书艺。他还爱好读书写作,离休在家后,王景清开始创作剧本小说,为了写《神府红军游击队》一书,他们曾前往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等昔日陕北神府地区采风、走访,并一起查阅文史资料,夫妻二人在文史、书法上有共同语言,称得上志同道合。

更重要的是,王景清善良、厚道,他生活能力强,家务活样样会做,采购、做饭、修理都是一把好手,他来到李讷身边后,几乎担起了所有家务,成了李讷眼中的“大师傅”,让李讷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二人就这样过上了充满烟火气的北京老百姓生活,一起乘坐公共汽车,一起排队买大白菜,一起去公园散步。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12)

王景清与李讷

一次,韩桂馨去李讷家里串门,李讷留她吃饭,说老王做的凉粉和荞面扒糕很好吃,还开心地告诉韩桂馨:“他什么都会做,我什么都不会做,他比我强多了。我和老王在一起生活,可享福了。”说着话,她眼中不禁流露出了幸福的光彩。

居民楼胡同口菜店里卖肉的师傅也有这样的感觉,他对来买菜的王景清说:“你来了,李讷的日子过得好多了,过去她只买1、2毛钱的肉,少得没法切。”王景清自己的儿女都成家立业了,不需要他经济支持,于是他的离休工资主要就用来帮助李讷母子改善生活,肉常常一买就是两斤,还能省下钱为孩子请保姆,他对李讷的孩子视为己出,而李讷的儿子也一直把他看成自己的父亲,把名字也改成了王姓。

由于李讷经历坎坷、体弱多病,中年开始就严重失眠,肝脏、肾脏都有问题,王景清想了很多办法照顾妻子。

李讷去看病,每次排队挂号要等上半天,王景清常常一早出门帮妻子排队拿号,然后再搀着妻子一起乘公交车去305医院,后来,李讷的腿疾严重,出行时总是跌倒,王景清就买了辆三轮车,让李讷坐在上面,蹬着三轮车前往医院。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13)

王景清与李讷在毛泽东旧居的窑洞前留影

其实,他不但比李讷年纪大,还曾在战争年代里挂过彩,右眼、左肩、颈椎都留有旧伤。为了呵护和照料妻子,王景清才需要让自己更坚强。直到88岁,他还精神奕奕地推着75岁妻子的轮椅,一起出席在公众面前。

夫妻俩相依为命了三十多年,平淡之中,又有着极大的知己感与信任、依赖。

李讷是甘于清贫之人,心态淡泊、生活朴素,与她生活在一起并奉献所有,王景清绝非为了任何名利。

李讷前夫是服务员(李讷前夫是服务员)(14)

毛泽东与李讷

世人眼中的李讷疾病缠身、内向少言、貌不惊人,而在王景清心底,却始终有她童年时那活泼可爱的笑脸和单纯娇俏的美好形象。某种意义上,他看着她长大,有着青梅竹马般的纯洁情愫,这情愫之中,又有着他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怀念与对领袖的崇仰,成为一种坚定不移的带有奉献精神的关爱。

中年之后,能结下这样一段缘份,李讷的人生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