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0月30日讯(记者 卢伟霞 通讯员 姜雅静) 海阳发城镇王家山后村,漫山遍野的果园进入采摘季,红艳艳的苹果缀满枝头,芳香四溢,果农忙着采摘下树,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丰收图景中多了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有个新鲜的名字“星推官”。别说果农从未耳闻,就连干了16年村支书的王奎晓也开了眼界——只见几位年轻人各自拿起苹果对着手机直播,经过妙语连珠一番讲解,屏幕里的订单便纷至沓来,一天功夫就卖了4万多单,40多万斤。“订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效率也太快了!”直播带货刷新了王奎晓的认知,也让他被这股新生力量深深折服。

红富士苹果以后发展前景(打响皇家红富士)(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家山后村的“皇家红富士”可谓风光无限。肥沃的土质、充沛的雨量、昼夜大温差,造就了王家山后苹果皮薄汁多、脆甜爽口、风味独特的品质,“皇家红富士”多次在国家级苹果比赛中稳居榜首、斩获金牌,创下过蝉联全国三连冠的辉煌,“皇家红富士”一度被评为“中华名果”,王家山后村也赢得了“全国红富士苹果第一村”的美誉。“当时贩子进村都买不到,得提前预定,我们村的苹果卖得贵,还很抢手。”回忆起当年的场景,王奎晓难掩骄傲。

岁月更迭,时过境迁。随着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苹果异军崛起,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苹果品牌不断涌现,“皇家红富士”的品牌效应受到严重冲击,加之王家山后村苹果产业起步早,3000亩果园有约三分之一的果树达到30年树龄,果园老龄化问题又带来新的挑战。

作为发城镇苹果产业链上的“珍珠”,王家山后村的浮沉也折射出了全镇苹果产业的走向。“发城镇是果业大镇,是烟台红富士苹果发源地之一,要发展,有竞争力,就要转型升级。”发城镇党委书记任飞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城镇制定了果业发展三年规划,按照“区域化发展、集约化栽培、品牌化营销”的原则,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引领,推进“互联网 ”创新发展,增强发城苹果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打通苹果销售渠道,还要在销售上另辟捷径。烟台苹果节上,远远一排“皇家红富士获得行评第一名”的鲜红大字显得霸气十足。而海阳本地举办的苹果节也是亮点纷呈,全国最美星推官网络直播大赛选拔的10组星推官在王家山后村现场直播带货,“皇家红富士”乃至海阳苹果品牌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名优产品网上行,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从10月24日开始到苹果季结束,直播带货将全程进行,利用这一高效传播渠道,打响‘皇家红富士’品牌,提升海阳苹果的品牌影响力。”海阳市商务局局长蒋峰表示,举办苹果节的同时,还将借助短视频、会展及品牌打造等活动,提高苹果知名度和美誉度,搭建起村党支部、种植大户、电商、主播的合作大舞台,助推发城苹果产业转型提质和商贸消费升级。

有品牌,更要有品质。为提高苹果的品质,发城镇向老龄果园“开刀”。 在王家山后村,260亩老果树已全部砍伐完成,原本落后的乔化树、老品种换成了矮砧密植栽培和“烟富8号”新品种,明年便能挂果。“新果园不仅节省劳动力、管理简易,而且产量更高,特别是优质果占比能达到90%以上,亩增收1.5—2万元。”王奎晓说。

河南村则流转了230亩土地,新建了红富士苹果现代化矮砧密植示范园,种植了广受市场欢迎的“烟富8号”红富士和维纳斯黄金,采用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果园管理,全部使用有机肥,果苗长势喜人,有望明年挂果见效。“计划三年内完成苹果园伐老建新11个,总面积1970亩;新建苹果园6个,总面积840亩,实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飞说。

在试点果园的带动下,发城镇北姜格庄、前儒林庄、北楼底等一大批村庄还将陆续新上高标准优质果园,在镇果业种植协会和果蔬种植合作社联合社统一指导提升下,实现发城苹果产业化扩张、标准化生产。

为了把苹果品质做到极致,发城镇还追本溯源,走出了一条苹果产业发展的绿色之路。“我们引进了清华大学资源环境研究课题组新技术,建设‘农村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示范项目’,以循环经济理念破解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难题。”任飞说,项目的运行成功使苹果树枝条、树干、树皮、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加工成有机肥,还田苹果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逐步建立绿色有机农业系统,自源头保障苹果安全,全方位打造真正的生态农业、有机田园,做到取之发城,还之发城。

如今,发城镇苹果产业全链条全面发力,更新换代、提升质量、重塑品牌。到2022年,全镇苹果面积将稳定在3.1万亩,苹果总产量将达到7万吨,苹果总产值达到4亿元,巩固发城苹果的品牌地位,续写新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