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遂为下邽人。贞元进士,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元(今陕西)等地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香山居士,诗作甚丰。与元稹并称“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对后世词坛影响很大。

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旧词欣赏忆江南)(1)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

平仄中,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

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忆江南。

仄平平。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也称“望江南”,“梦江南”。

谙:熟悉。本句有回忆的意思。白居易年少时,曾避地江南,流寓苏杭,后自中书舍人任杭州刺史,又徙苏州,故言“风景旧曾谙”。

蓝:植物名。其叶可作染料,名曰靛青。《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赏评

白居易并非江南人士,可在苏杭任过职,三次踏入江南,一定是对江南的风景印象深刻。也有资料称,白居易能写这出词,此景或许梦见,由梦而生,又云:胸中有丘壑。首句“江南好”与末句“能不忆江南”,相对应,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此词写江南春色,全词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于色彩的妙用。全词诠释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意境,把读者带进无尽的遐想。

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旧词欣赏忆江南)(2)

欣赏本词时,我之所以标注“平仄中”,“中”为“可平可仄”。是因为我看了网上有些友友填词时只注重韵脚,以及整首词的字数,而不管其句中字的平仄。当然“忆江南”作为一个词牌名,也有它的变体,也就是说可以不完全按照上述平仄中去填词,但更改是有限的,如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与轻狂。

仄平平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为花忙。

仄平平。

旧时,词是可以吟唱的,那当然就得有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平仄恰当。谨此权当抛砖引玉,向各位友友学习,如是![作揖]

忆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旧词欣赏忆江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