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上班都是坐班车地铁,非常享受这段时间,于是又拾起读书的习惯,收藏了好多书籍,之前一直没时间看,现在准备好好看看书,既是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是想着对以后的路找点启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平行世界读书笔记?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平行世界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世界秩序)

平行世界读书笔记

现在每天上班都是坐班车地铁,非常享受这段时间,于是又拾起读书的习惯,收藏了好多书籍,之前一直没时间看,现在准备好好看看书,既是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也是想着对以后的路找点启发。

《世界秩序》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大作,写作此书时他已是92岁高龄。《世界秩序》是基辛格的政治智慧总结,思想密度极高。对我来说,对欧洲和中东的一些历史细节了解不足,阅读本书有时有些费劲。正因为如此,才要更勉励自己积累这方面的知识,把视野打开。

现今的世界秩序源自欧洲,更准确的说,是源自17世纪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这个词贯穿全书,所以我通过百科词条做了更细致的了解。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各地诸侯战争不断,进而发展成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混战(1618-1648)。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但和我们理解的一纸合约不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达成了一系列合约,并且是一边打仗一边签着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是近现代西方秩序的开端。威斯特伐利亚建立的秩序是一种均衡态势,使大国间互相牵制,不至于一国独大。

回头去看欧洲的历史,欧洲的文化源于希腊文明,欧洲的政治源于罗马帝国。在罗马鼎盛时期,几乎整个欧洲都是罗马的,所以后来的统治者都认为自己是罗马的继承者。比如神圣罗马帝国,就被伏尔泰嘲讽为“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即便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但总有野心家想要统一欧洲,比如拿破仑,比如希特勒,进而引发欧洲的全面战争。但战争结束后,欧洲又会恢复成一种均衡态势。

现代国际秩序是以国家为基础的,但在中东,很多人是不承认这种世俗国家概念的,他们认为整个中东就是伊斯兰人的中东,而不应该将伊斯兰兄弟姐妹划分到各个国家里。在伊斯兰信仰里,整个世界就只有一个神。当西方秩序传到中东,就形成两种文明的对抗。这里就要提到伊朗,这个有过辉煌的波斯文明的国家,后来被伊斯兰人征服,它一直梦想统一阿拉伯半岛,实现伊斯兰文明的复兴。极端的伊斯兰教义,丰富的石油资源,以色列国的从天而降,诸多因素使得中东一直是国际政治的焦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但因为地理环境的阻隔,亚洲自古就不是一体的。除了纷争不断的中东,就要提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古老文明了。在被英国殖民之前,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它是由很多个邦国形成的地区,这些邦国有着不同的语言、民族和信仰。在被英国殖民之后,各民族逐渐形成了统一意识,并通过不抵抗运动等成为独立国家。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对外政策多是以不结盟为主,虽然和巴基斯坦、中国有地缘冲突,但外交政策一直比较平和。我觉得,这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很大关系,他们不但不擅长打仗,他们连竞技体育也不擅长的。另一方面,他们内部民族间的矛盾一直不断,这也影响了经济发展和对外崛起。

顾名思义,中国人自古就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种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帝国时期。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以外的地方,都是帝王看不上的荒蛮之地,荒蛮之地的人自然是没文化的蛮夷。所以中国自古没什么外交概念,周边小国来访中国都是以低一等的朝贡身份来的。和其他文明不同的是,尽管中国也遭受过外族入侵和统治,但外族最终还是被汉化,中华文明能一直延续发展下去。直到今天,虽然我们的教育是西方式的,但习惯和观念仍保留着传统的一面。

俄国横跨亚欧两大洲,虽然大片领土在亚洲,但主要城市和人口在欧洲,并且国教东正教是基督教的分支,所以俄国人认为自己是欧洲人。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时期,俄国一直是在扩张自己的领土,到今天就成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在二十世纪初的大变局时期,俄国扛起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大旗,并在战后形成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至少从结果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是不如资本主义的。在当今的世界秩序里,俄罗斯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少了。

美国是全书的主角,主角自然天生带有光环。看美国的历史,就是被上帝眷顾一路升级崛起的过程。同样是新大陆,南美洲只是被西班牙葡萄牙当作资源榨取,而英国人是不远万里来到北美开发新天地。这些移民先驱无疑有着高远的政治眼光,他们鼓励自由、创新和开拓精神,领土面积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过一战和二战,美国拯救了世界,解决了经济危机,实现了光荣与梦想,成为全球第一霸主。当国家强盛时,美国会出现威尔逊这样的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领袖。但当国际地位受到挑战时,美国也会出现像特朗普这样的现实主义者。

翻阅全书,你会发现里面基本没有提到南美和非洲,澳大利亚被划到亚洲被一带而过。要说独裁战乱,非洲更值得西方文明拯救,但这些地方没什么利益可榨取,理想主义自然不会光顾。

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和欧美的摩擦和博弈是越来越多。我们的外交政策也从之前的韬光养晦变得强硬起来,加上国内舆论的片面宣传,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更加剧了这种对抗。最近有公众号造谣某某国家想要归顺中国,引发了外交风波,使得微信封杀了一批公众号。当我们的经济发展好了一些,很多人就有了一种泱泱大国的自豪感,甚至是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华民族自古就不是尚武的,对外政策的平和和共赢,不单单是国家层面的意识,更应该民众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