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启动很多年了,各地都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非遗”也成为文化、旅游和商业项目中一个重量级IP。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1)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几个层次,像我们熟悉的京剧、昆曲都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则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557个,子项有3610个,相声只是其中一个项目,三千多个子项中则有三个相声团体席位,分别属于中国广播艺术团、北京曲艺团和天津曲艺团。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2)

中国广播艺术团每年举办的“非遗相声大会”正是由此而来,他们是国务院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保护单位,举办非遗相声大会是义务也是职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共有3063位,其中相声行业的代表分别是常宝霆、姜昆和马志明。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3)

从数量上看,相声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只是很小一部分,千分之一左右的样子,但偏偏就是相声行业在“非遗”问题上闹出的动静最多。

相声行业屡次出现争议声音的原因在于很多人压根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到底是什么意思,仅仅凭借自己的有限认知就对“非遗”进行各种质疑,不仅搅浑了水,还闹了很多笑话。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4)

天津相声名家、宝字辈相声艺人田立禾在网络直播时就出现了类似情况,他在直播间发表了一些有争议性的观点。

田老说,我录了好些段没选上(非遗传承人),有的人一段没录却成传承人了。他还强调了一下,所谓“有的人”指的是两个人。

田立禾的话引起了一些网友和自媒体的议论,一些人认为,以张寿臣对相声行业的贡献,田立禾作为张寿臣的徒弟绝对有资格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传承人。

甚至有的人还自动将田立禾不服气的那“两个人”套在了马志明和姜昆头上。

很显然,田老可能还是对“非遗传承人”不太了解,存在误解。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5)

首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传承人是由单位或地方上报的,不是说个人想申请就能申请的。

申报姜昆为国家级非遗相声传承人的单位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申报常宝霆、马志明为国家级非遗相声传承人的是天津市。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6)

田立禾作为天津相声名家,其竞争非遗传承人的对手只能是天津相声同行,他不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演员,自然不会和姜昆形成竞争关系。

也就是说,田立禾直播中说的两个人有且只能是常宝霆和马志明,作为常家小蘑菇之后相声说得最好的三蘑菇,作为马三立的衣钵传人马志明,他们是不是比田立禾更有资格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传承人呢?

相信只要是相声爱好者,心里都会有一杆秤。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7)

其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参与申报项目的传承人是有明确标准的。

(1)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在一定区域内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3)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按照这三条标准,常宝霆、姜昆和马志明基本上都是符合的,其中马志明先生虽然在带徒弟方面不是很上心,但他对年轻相声演员都很照顾和提携,也经常参加各种相声行业的宣传和展演活动。

如果拿这三条标准去衡量田立禾先生,不论从哪方面讲都无法撼动常宝霆先生和马志明先生的非遗传承人资格。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8)

此外,田老对“非遗”的理解还是存在问题,并不是说你会说不少传统相声段子,还录了好几段,然后就证明你能成为非遗传承人。实际上,相声行业是持续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非遗相声传承人只拘泥于是否会说传统相声段子,那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弊远远大于利。

以姜昆先生为例,正是因为马季、姜昆等人的努力和带头作用,让相声行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电视时代,并在全国掀起相声热潮,从而让相声艺术诞生一百年以后终于登上曲艺行业顶端,这种贡献岂是录几段传统相声段子能比的。

再者,常宝霆、姜昆、马志明从相声传承人正好也可以代表相声行业著名的常、侯、马三家,这三家对相声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们成为相声非遗传承人可谓实至名归。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9)

除了田立禾先生之外,网络上还有不少人对“非遗”存在错误认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观点是:相声入选非遗项目,代表相声行业的没落。

这种观点的表现形式就是:你看某某,说了几十年相声,当着曲协的领导,把相声行业都带成非遗项目了。

这就是对“非遗”概念完全不懂的观点,2022年了,非遗项目都推广十几年了,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对“非遗”完全不了解,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10)

实际上,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说,想要入选必须符合六个标准:

(1)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2)扎根相关社区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4)出色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水平。

(5)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6)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11)

从官方文件看,相声基本是符合这六个标准的,其中最大的争议点就是“相声是否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面临消失的危险”。

从现实情况看,相声在名义上并没有消失的危险,说相声的演员遍布全国各地曲艺团、文工团、说唱团以及民营团体和学校社团,相声节目长期以来都是央视春晚保留节目,在春晚的地位甚至比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昆曲、粤剧都高。

但是,相声在实质上却存在消失的危险。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12)

举一个例子,很多观众都会认为小沈阳、宋小宝他们表演的那些说说笑笑的节目就是二人转,其实不然,真正的二人转更像地方戏一些,是综合了“唱、说、扮、舞”四种表演形式的传统艺术,其中“唱”是第一位的。

小沈阳和宋小宝为代表的比较流行的“二人转”表演形式为“说学逗浪唱”,“说”成了第一位。

由于赵本山和其徒弟们的名气比较大,在东北以外的观众都会以为小沈阳那种类似小品和脱口秀的表演就是二人转,长此以往,真正的传统二人转反而面临着实质性消失的风险。

因此,东北二人转第一批就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秀媛、赵本山、王中堂、赵晓波、石桂芹、董孝芳和韩子平七人先后被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传承人。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13)

相声其实也一度有实质性消亡的危险,不少观众被个别团体和个别明星误导,认为那些带有“三俗”、“骚浪贱”内容和形式的表演才是真正的相声。在个别当红相声团体里,不论是表演内容还是表演形式,甚至都有向刘老根大舞台转变的趋势。

如果相声从业者们不对相声行业进行净化,不反三俗,不正本清源,相声就有在未来变成“四不像”的风险,不像相声,不像小品,不像二人转也不像脱口秀,即使名字还叫相声,却已经实质性消亡。

相声属于哪个非遗(还有很多人不了解)(14)

所以,相声比二人转要晚一批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宝霆、姜昆和马志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传承人。

说到底,相声入选“非遗”,既有存在的重要性,又有净化的必要性,还有发展的紧迫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