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我教了我女儿二十多年要保护好自己,你却一秒都没教过你儿子不要伤害别人。”

我们教孩子要善良,但别人家的孩子不一定善良对待我们的孩子。

10月20日发生在大连沙河口区的一起故意杀人案,就是一个“小恶魔”残忍的杀害了邻居家10岁女童。

女童的妈妈贺女士悲愤地说:“我无法接受女儿的惨死!更想不通这个孩子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那天是周日,他父母都在家,他儿子是怎样作的案,怎样抛的尸?他是怎样做到几个小时的施暴?抛尸路上血迹斑斑,他父母难道会没有反应?”

英国教育家尼尔曾说过: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

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孩子身心发展出现严重偏差,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大连19岁女童遇害(大连女童遇害案背后)(1)

01 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问题少年”的背后,常常存在着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在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看来,每一个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首先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

“解决不好孩子成长中的家庭教育问题,靠其他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背后往往存在监管缺失、教养不当、关爱缺乏、保护不力等共性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教育蓝皮书显示,“家庭教育不当”“不良交友”“法制观念淡薄”“学校教育的缺陷”等是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高。

由此可见,家庭的影响,与未成年人的犯罪有着直接重要的关系。

大连19岁女童遇害(大连女童遇害案背后)(2)

02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

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的影响有着密切的、直接的关系。

下面4种典型的不正当教育方式,均易造成未成年人涉足犯罪,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家庭的悲剧!

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2018年12月2日,湖南沅江市一名约12岁的6年级学生吴兵由于晚餐后在家吸烟而被母亲抽打,随即用菜刀将母亲砍了20余刀,致其母亲当场死亡。

据悉,吴某在杀害其母后非常淡定:不仅将砍死母亲的菜刀扔进鱼塘,还带着2岁的弟弟在家住了一晚。虽在被抓后承认了错误,但因认为杀的是母亲而不是其他人,罪犯并未觉得自己的错误很严重。

上述案例的家庭是用武力高压的手段制胜不听话的子女,动辄拳脚相加。

首先它会使青少年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还会产生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甚至会有极端之举。其次,在这种家庭成长的青少年,常常会感到家庭冷酷无情,选择离家出走,甚至会堕落成罪犯。

二: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

2015年11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17岁的被告人陈某某进入被害人何某莲家中,盗走人民币1.6万元。

据悉,被告人陈某某自幼缺乏父母管教,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平时好吃懒做,经常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交往。

上述案例主要表现为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放任自流。

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因为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子女和父母缺少情感沟通,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上得不到慰藉,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实施暴力犯罪。

三: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

2013年2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酒吧内17岁的少年李天一与其他三人将被害人被带至一宾馆内轮奸。次月,李天一等人因涉嫌轮奸被依法批捕。

据悉,其父母对李天一十分宠爱,其余三名未成年犯罪人中,两名魏某某系表兄弟,家境殷实,从小娇生惯养。

上述案例的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百依百赖,甚至袒护包庇。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或者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犯罪。

四:残缺型家庭的教育方式

2017年8月10日,河北省定州市未满18岁的侯某等其余三名未成年人因琐事与张某东产生矛盾,伺机对其进行报复。案发当日,以打扑克的名义将张某东骗至小区楼顶天台进行长时间的殴打,最后将其勒死并焚烧。几天后,涉案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

据悉,四名犯罪人中有三名来自离异家庭,四人初中时就已辍学,缺乏监护人管教和学校的正规教育。

残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在押等情况,家庭结构破裂趋于小型化,传统家庭的帮助、保护和监督功能正在弱化。

上述案例中大部分青少年来自离异家庭,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产惩治情绪障碍,悲观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心理,最后就会以外漂方式逃辍学或避回家,极易造成犯罪机遇而做出违法犯罪之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很多案例透露,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已经暴露很多不良或违法行为,但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

家庭应该承担相应的监管和教育责任。

大连19岁女童遇害(大连女童遇害案背后)(3)

03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

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消除家庭尤其是父母的负面影响,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① 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

现代科学证明,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对形成、塑造一个人未来的思想、性格和品德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而这个时期的教育,迄今为止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是家长以外的任何人或机构所能代替的。

一是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庭教育,父母可以经常陪伴孩子,比如郊游、逛街、体育活动等等,不但能够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够在相处过程中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

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做到既民主又权威

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竭力取其正确与合理的部分,不轻视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

著名画家达·芬奇6岁那年,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三是表扬奖励和适当批评,把握好分寸

表扬奖励是对孩子教育中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但是要对事情本身进行表扬,比如通过书籍的奖励,或者兴趣爱好的奖励为正确引导。

批评孩子时要保持自身的冷静,可以先表扬其好的地方,批评差的地方;或者先进行自我批评再评判孩子,毕竟也有子不教父之过的错误。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母亲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爱迪生后来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②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

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往往在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交往中暴露,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一是减轻学习压力

来自于学习上的压力,占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大部分。应试教育、父母期望等等,使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学习负担,考试焦虑约占此类心理问题的70%。

在如今课业繁重的情况下,父母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做好家庭的后勤保障工作,经常带孩子参加运动缓解压力。

二是调节情绪压力

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青少年在思想上的不成熟和情感上的脆弱,极易产生孤独、无助乃至绝望的情绪。

父母要进行积极主动的亲子沟通,包括积极倾听,尊重孩子的情绪化,接纳孩子的情绪化,不忙于评论和批判,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或说教。

三是改善人际交往的压力

青少年对友谊珍视和渴求,在社交方面让他们感到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有:被人误会、受人议论、当众丢面子与好友发生纠纷等。

针对这些情况,父母要帮助孩子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的看待自己,学会接纳自己,接受自己也有担心和害怕的一面,不要过分的苛求自己,也不要对别人有过高的期望,学会在行动和时间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③ 父母要成为子女的楷模

家庭教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素质。

现代家庭的父母不但需要重视对子女说服教育,更应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杨绛认为:“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很重要。”

她自己就是受父母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她的从容、淡定的气质是从她的母亲身上学来的;她父母和谐的婚姻生活,也影响着她日渐成长的思维习惯。

比尔盖茨回忆说,“成长期间,我的父亲总是鼓励我们广泛阅读,并且独立思考。他们会找我们讨论一切,包括从书籍到政治,每到夏天,我们一家人会北上胡德渠,与其他几家共聚一堂,举行许多竞争性比赛,例如接力赛跑、掷鸡蛋、抢旗子。总是玩得很开心,而且让我们都了解,我们能竞争并且成功。”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愿我们的孩子能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找到完整健全的自我。

大连19岁女童遇害(大连女童遇害案背后)(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