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大多数的人,会这样理解:高贵的人,就像贵重金属 一样,很难得到;就像泥地里的荷花一样,独树一帜,如谦谦君子。

事实上,一个人高高在上的样子,是表面的高贵。真正的高贵,是向下低头,同样是稀缺的。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默默无闻地支撑着我们。当我们发现他们的时候,自然会肃然起敬。

人这一生,越谦卑,越高贵。谦卑不是无能,而是深藏不露,不动声色地成长和超越。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谦卑(人这一生越谦卑)(1)

02

向高人谦卑,受益无穷。

《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

一个人把姿态降低了,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就能够听到对方的批评了,从而得到了改正的机会,不会铸成大错。

一个人不管多强大,就算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也看不清自己的脸上有灰尘,不知道耳后有污垢。唯有借助别人的眼睛和智慧,才能洞察到自己。

平时,我们有这样的习惯:听到远处的巨大的马车声,就可以判断,这是一辆空马车。高人却恰好相反,总是默默无闻,对于功名利禄,都不太在乎。

尧帝在位的时候,身边的大臣举荐了舜。舜很孝顺父母,也很勤劳。

为了尊重舜,尧帝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自己的儿子去做他的助手。平时,舜帝以臣子的身份拜访他。

《庄子》记录,尧帝多次拜访智者许由,询问天下大事。

有一次,尧帝问:“啮缺可以做天子吗?”

许由说:“不行啊,啮缺的为人,聪明机智,有天分,但是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分辨事物......”

不难发现,尧帝能够得到后人的歌颂,不是一己之力,而是身边有“高人”。这些高人愿意帮助他,是因为他很谦卑,常常低头求教,主动接受批评。

鬼谷子说了这样的观点:“欲高反下,欲闻其声反默。”

真正高贵的人,一直在走向高处,但是他不会洋洋得意,而是借用高人的智慧,和高人携手同行。虽然他比一般的人都厉害,却从来不会暴露。

人的智慧就像流水一样,你的姿态低了,别人的智慧才会源源不断流过来,你就是真正受益的人,就像大海汇聚百川一样。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谦卑(人这一生越谦卑)(2)

03

向普通人谦卑,互惠互利。

春秋时,郑国有一位大臣叫子产,非常贤明。

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推行田制改革,让城市和乡村有区别,田土上有界限,规范建房。三年之后,老百姓丰衣足食,对他竖起大拇指。

有一段时间,晋国想要攻打郑国,派了使者叔向去打探情况。

子产接见了叔向,不仅没有慌张,还赋诗一首,表示友好。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朋友来了,这是一份思念之情。不要谈什么战争,不要说什么过节。这份情谊,让叔向很感动,于是说服了晋王取消攻打计划。

孔子知道这件事之后,点赞道:“《诗经》有云,无竞惟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

一个地方,因为有贤明的人在管理,因此就能发达;子产在郑国,灾祸就远离了。这不是子产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他善于亲近普通的人,广交朋友。

有一个很难听的词语,叫“市井小民”。

高高在上的人,习惯性看不起普通人,认为自己的大人,别人都是小人。其实,是他们不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一个高贵的人,他要走向高处,就一定有“众人拾柴”的格局。和大家一起做某件事,一起致富,久而久之,大家都强起来了,作为领头人,自然就更加强大了。

树高千尺,不能忘根。如果没有看不到的根,就没有一片森林的风景;如果没有水在涵养大山,山就会荒芜。

向普通人谦卑,其实是一种“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坚持做到,人生必然会芬芳。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谦卑(人这一生越谦卑)(3)

04

向家人谦卑,团结友善。

古时候,董永把自己卖到地主家做雇工,安葬了父亲。

天上的七仙女被董永的孝顺感动了,下凡来,和他成亲,夫妻双双把家还,耕地种菜、织布致富。留下一段神奇的缘分。

舜帝小时候,家人非常不喜欢他。有一次,父亲安排他去挖井,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要掩埋他,他从旁边挖了隧道,逃出去了。虽然家人心狠,但是舜帝认为,是自己犯错了,惹怒了家人,应该悔过。

后来,舜帝的孝顺,感动了天地。

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

可是,如何孝顺?孝顺父母不仅是给钱,陪伴,还要和家人欢聚一堂。如果你总是和兄弟姐妹吵闹,管教儿女不严格,导致儿女学坏了,这是让父母寒心的事情。也违背了孝道。

在家人面前低头,并且虚心交流,你会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帮助。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真正的顶梁柱,令人佩服。

家人都给你点赞,这是最真实的富贵。

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谦卑(人这一生越谦卑)(4)

05

冯骥才在《安于低调是自信》里写道:“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但是如何做自己?不是让自己凌驾在别人之上,为所欲为,而是放低姿态,服务别人,展示自己的人品和成绩。

当所有的人,都争取高位的时候,你主动走下坡路,就是稀缺的。

当所有的人,都大声炫耀的时候,你保持安静,反而非常突出。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低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