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罹患精神类疾病已经是现如今社会生活当中“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随着社会生活当中多方面的压力增大,作为一个成年人,尤其是一个已经有家室和子女的成年人,每天的生活需要去应付自己的工作、社会交往以及子女教育相关的各种事宜,所以说不定哪个方面就会出现难以令人忍受的事态,相信大家都有相关的体验。
所以,当下社会当中的所谓“健康”状态其实不仅仅包括身体上的健康,而是有可能会包含许多层面上的含义。
最基本的自然是生理层面上的健康;其次就是社会交往层面的健康——以及个体的人际关系是否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是否难以和他人进行交流;最终一个层面就是心理状态的健康程度。
现如今的社会当中,许多人的身体状态就已经处在“亚健康”状态,许多身体机能都不够合格;其次在社会交往方面,往往人们还是正常的,只是个别人会有一些“社交恐惧症”。
而精神状态可以说是许多人感到“老大难”的问题,尤其是罹患抑郁症的个体,在精神状态不正常的人当中,可以达到超过五成的比重。
而2021年10月23日,根据环球网综合报道的相关信息显示,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市培泽学院(Pitzer College)心理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其组织的有近4000名成员的俱乐部当中,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口比例达到20%。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进入该俱乐部门槛较高,其中成员的智商全部都在130以上,相比于正常人的85-115,已经是一种极高的智商水平了。然而这一数据在智商相对普通的群体当中,仅仅是10%,二者差了整整一倍。
高智商的精神困扰就像是上文当中我们所看到的的数据一般,在往常人们的认知当中,精神类疾病似乎来源于对于日常生活当中所遭遇困惑的理解能力不足。
既然这些人智商已经比较高了,那么应该比较容易“想通”自己所能够遇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相对而言,所以理应不太容易被烦心事所困扰才对,为什么反倒会受到精神类疾病更大的影响呢?
首先应该纠正一下,上文当中的这种认识是不合理的,个体的智商水平与情商水平原本就是两个概念,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所谓智商,全称为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指的是当下的个体在其年龄段之中,智力水平处于的位置,简而言之就是是否在同龄人之中足够聪明,这一概念也说明,个体的智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而处理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种种烦心事以及不能相同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个体的情商。
情商,全程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情绪的监控以及对于他人情绪和情感的理解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是否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理解他人。
我们不妨再将视野回到文中的重点——高智商群体之上。
这一群体由于拥有出众的智力水平,可以说是“碾压同龄人”,所以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一般而言都是十分出众的。
无论是工作还是其他方面,完成得相对都比较轻松,所以在生活当中会出现一些空余时间,此时他们往往会思考一些其他问题,或者是寻找一些自己的另外爱好,用于排遣生活当中的无趣。
然而就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他们势必就会给自己“徒增烦恼”——所谓烦恼都是“自找”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一心扑在自己的工作或是学习生活当中,那么他便没有时间 其他事情,烦恼自然也会少很多,精神压力相对而言种类会更加同一,罹患精神类疾病的概率往往也低一些。
但是对于那些高智商人群而言,一方面自己的精神压力来源更加多样,处理起来更加困难;另一方面自己在社会生活之中对于许多事情都看得过于透彻。
俗话说:“难得糊涂。”意思就是人在世间,许多事情应该“睁一眼闭一眼”,让自己不要为自己寻找烦恼。
但是智商太高的话,许多事情就已经失去了表面的一层“面纱”,清清楚楚地展示在他们面前,此时,精神上的压力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让个体不堪其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智商高这件事也应该辩证去看待。
如何逃离这种困扰?对于你而言,或者是身边亲近的人而言,假如你们发现自己是由于智商比较高而承受了较多的精神压力,让自己精神状态不佳的话,之后应当怎样去处理,让自己从中解脱出来呢?
首先,为自己寻找一些额外的社会生活。有的人会疑惑:既然是由于想得太清楚,导致自己徒增烦恼,那么不想不就可以了吗?
人的个性存在已久,想要在成年之后改变是何其困难的一件事。所以对于这样的群体而言,一个好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寻找一些额外的兴趣爱好,在一片别的广阔生活之中让自己渐渐遗忘让自己烦恼的事情。
其次,应当学会心理疏导。就像是前文当中所做的分析一般,智商高的人往往情商不一定也很高,有时还往往相反。
所以对于这一群体而言,当他们遭遇令自己精神压力增大的人和事,应该学会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心理疏导。
与之前所说的“改变自己个性”相比,这一点是有可能做到的。而怎样提升自己的情商呢?
我认为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将自己从当下的视角中跳出来,全局性地看整件事,才有可能有更清晰的认知。
总的来说,智商只是一种衡量个体智力水平的标准,并不能保证他们也能够很好的处理精神相关事宜。
真正想要一定程度上避免精神类疾病,还是应该提升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主要是超越自己的情感认知,多从客观角度来看待事情。
- The End -
作者|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