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大爱无言,我们是否就应该接受的心安理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有哪些土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有哪些土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父母的爱,大爱无言,我们是否就应该接受的心安理得?
他们老了,再不是三四十岁的壮年,可“我们这些做晚辈儿子的,总是要把父母对我们少年的疼爱无休止地拉长到青年和中年,只要父母健在,就永远把老人当做当年三四十岁的壮年去对待。
梁永刚 | 文
为了治疗我的腰椎间盘突出
父母逢人就问“哪里有皂角树?”
几年前,由于常年伏案劳作的缘故,三十多岁的我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每次发作起来都夜不能寐,痛不欲生。理疗,针灸,传统的黑膏药,在花费了上万元的医疗费、尝试了众多治疗方法,均不凑效的情况下,我有些失望甚至是绝望了。
那段时间,钻心的疼痛让我无法正常上班,只好请假在家中卧床休养。
一天下午,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开门原来是母亲,慌慌张张的进来了。
“孩子,你爸听别人介绍了一个偏方,专治腰椎间盘突出,其他药我们都找齐了,就差皂角刺了。人家专门说药店买的不行,必须要采摘树上新鲜的。配上这些草药,每隔三天炖一只乌鸡,记着不要放盐。”母亲一脸的焦急,不时用衣袖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临走时,母亲反复叮嘱把写有偏方的那张纸保存好。
妻子下班后来,我把上午母亲找的偏方给她说了一遍,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你没听人家说‘偏方治大病’,你一定要坚持治疗,反正也不花啥钱。”我看到妻子的眼角闪着泪花,这几年因为我这不争气的身体确实没少拖累她啊。
第二天,妻子跑了几家市场,总算买回来了几只乌鸡。我半开玩笑地说:“咱家要开饭店啊,买那么多乌鸡。”妻子笑笑说:“纯正的乌鸡不好遇,有冰箱怕啥呢。”我突然兴想起母亲的嘱咐,炖乌鸡还要放一些新鲜的皂刺,可印象中附近好像没有皂角树,我一时犯了愁。
吃过午饭,父亲母亲来到家中,母亲手里掂了一个布袋子。“这两天你爸逢人就打听那里有皂角树,功夫总算没有白费,有人说山顶公园下面的林子里有。上午我们坐车跑到那儿,皂角树倒是不少,长皂刺的树不多,关键是没带工具,树高不好摘。忙活了半天,才弄了一小兜”
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皂角刺倒进厨房的盆里,由于皂角刺像针一样,尖刺都扎到了布袋上,母亲细心地一个个拔了出来。
母亲的脸被皂角刺划伤
只为我的药不断顿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都是快七十岁的人了,为了治好我的病还得漫山遍野跑着为我找皂刺,费了很大劲从树上摘下来。
送走父亲母亲,岳母的电话打了过来:“我这两天把附近几个村子转了个遍,找到了几棵皂角树,可上面都没有长皂角刺,也不知道是啥原因。我改天再找找试试。”
我一头雾水,岳母怎么知道我需要皂角刺呢,一问妻子,原来是妻子打电话让岳母在老家找找看。就这样,父亲和母亲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附近所有可能找到皂角树的地方,隔三差五母亲都会或多或少送来一些皂角刺,干枯的手有好几处地方都被皂刺扎伤了。
母亲费尽千辛万苦找来的皂角刺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吃着妻子用皂角刺和草药为我炖的乌鸡,虽然味道淡的难以下咽,但我却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味道。
那天,妻子陪着腰疼明显见轻的我在外面散步,我远远看见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好像有什么着急的事情。我紧走几步,喊住父亲:“你和俺妈上哪儿去?”
等父亲的自行车停稳后,母亲缓慢地从后座上下来了,我这时才发现,母亲手中拿的那个竹竿一端绑着一把镰刀,不用说,是为了采摘皂角刺专门制作的工具。
“大热天你们拿帽子干啥?”望着父亲自行车前面篓里的两个棉帽,我不解地问父亲。“皂角刺从树上掉下来,像刀子一样,前几天有一回你妈只顾仰着头往上看,皂角刺一下子落到她脸上,划了一道口子。”
父亲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母亲打断了:“挂一下怕啥,治好孩子的腰疼比啥都重要。别给孩子们说了,咱们赶紧去吧,中午我还得回来做饭呢。”其实,母亲脸上的那道血印我知道,当时问她咋回事,她说是洗脸时不小心指甲挂伤的,压根就没提起采摘皂角刺的事。
我愧疚地对母亲说:“妈,你和俺爸摘的皂刺够用,别来回跑着找了。”母亲笑笑说:“我和你爸闲着也是闲着,出去跑跑权当锻炼身体。”我无言以对,一时语塞。最终,我没能说服和拗过他们。父亲说了一句“你们回去吧”,就推着自行车要走。
父母老了
我却还以为他们仍是壮年
这时,我看到母亲一只手拉住父亲的衣服,一只脚蹬住自行车后座下面的脚蹬,艰难而缓慢地坐到了后座上。
在我的记忆中,身材瘦小的母亲很敏捷,每次坐自行车时都是父亲已经开始骑车了,母亲在后面紧走几步轻轻一跃就坐上了,可现在上了岁数的母亲却需要像孩子一样等自行车停稳后才笨拙地坐上去,想到此,我心里一阵酸楚,但一想起折磨我多年的病痛,我很快就释然了。
后来,经过精心治疗,我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疼痛症状也慢慢消失了,我开始正常上班工作,曾经布满阴霾的世界里重新有了阳光和蓝天。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著名作家阎连科的《我与父辈》,里面一段话实实在在地触疼了我的心,“我们这些做晚辈儿子的,总是要把父母对我们少年的疼爱无休止地拉长到青年和中年,只要父母健在,就永远把老人当做当年三四十岁的壮年去对待。”
读着字里行间浸出的真情实感,回想起父亲和母亲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漫山遍野奔波着为我寻找皂角刺的那些日子,我再也无法抑制住奔涌而出的泪水和绵绵无尽的愧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梁永刚,男,1977年生,河南平顶山人,散文作品《风吹过村庄》2016年4月入围首届浩然文学奖,现供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