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教招考试重点内容)(1)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概述

知识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1、问题的界定

给定信息(初始状态)目标(结果状态)障碍

2、问题的分类

(1)结构良好的问题: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考试中进行单项选择)

(2)结构不良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修电脑)

3、问题解决的特征

(1)目的性

(2)认知性

(3)序列性

知识点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

3、提出假设:关键阶段

4、检验假设含义:确定假设是否合理、科学

方法: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知识点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一一尝试

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

知识点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知识点五、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知识点一、创造性的概念

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也称为创造力。

创造性并不是少数人独有的,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知识点二、创造性的特征

流畅性:单位时间内数量多,时间短,速度快,

灵活性(变通性)——单位时间内的种类,打破旧的思维观念,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独创性(独特性)——人与人不同,人无我有;超乎寻常,新奇独特。

知识点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环境:家庭,学校,社会文化。

智力: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个性: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和错误、喜欢幻想、强烈的好奇心等是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

知识点四、创造性的培养

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4、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