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句话是杨绛先生在自己百岁之时发表的感言。

她活了一个世纪,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她经历了国家的战乱、家庭的变故、亲人的接连离去,但这一切都未曾将她击垮,而是淡定从容地承受着生活带给她的所有磨难。

在送走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后,她也于2016年5月2 5日凌晨离世,终年105岁。

杨绛经典语录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这纷繁的世间)(1)

作家赵彤彤在《杨绛传》中这样说:

“随着杨绛先生的离去,似乎一个时代也随之结束了,她是民国最后一位传奇女子,也是最后一位女先生。”

她用自己百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在如此纷繁的世间,如何淡定优雅地过活。

01遇事随心

1926年,杨绛就读于振华,是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当时的振华校长办了个“平坦学社”,校长特别邀请了章太炎到学校给同学们讲述掌故,并希望杨绛可以帮忙做个笔记,于是杨绛就欣然应允了。

到了这天,大姐缠着杨绛说要一起去,于是她只能等着大姐,可是大姐又是换衣服,又是换鞋子的,墨迹了好一会儿,于是,可想而知,到达学堂的时候章太炎已经开始讲掌故了。

迟到就算了,杨绛因为是做笔记的,所以座位也被安排在了章太炎先生的旁边,于是她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上了讲台上属于她的座位。

可当她拿出笔记本和笔之后,她却发现她完全听不懂章太炎先生所说的掌故,看着旁边几个一同做笔记的人都在奋笔疾书,唯有她不知道如何下笔,她本想装模作样的写上点东西,但是她却怎么都做不出这种违心的事情。

于是在纠结了许久之后,她选择把笔放下,开始认真地看着章太炎先生讲课,多年后,她写道:“那时听章太炎先生的课,记得最清晰明了的就是他的相貌与穿着了。”

章太炎先生谈了足足一个小时的掌故,而杨绛也看了章太炎先生一个小时,当然,等到老师来收取稿纸的时候,看着她空空如也的白纸,叹了一口气。

杨绛经典语录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这纷繁的世间)(2)

第二天,苏州的日报上就登载了一则新闻:“章太炎先生谈掌故,一女孩在台上做记录,却一字未写。”也因为这件事,杨绛在私底下被同学嘲笑了很久。

但杨绛虽觉委屈,但并未辩解,多年后,她提起此事,感慨道:“掌故是一门如此高深的学问,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国文老师的一篇课文典故都够我吸收的了,更别说章太炎先生的掌故了。”

这就是杨绛,任何事情都随心而为,不做违心的事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与其装腔作势,不如大大方方。

02遇事不慌

抗战时期,上海被日本人全面控制,日本士兵横行霸道,随意私闯民宅,抢劫商店,让上海市民惶恐不可终日。

因为当时的杨绛已经在上海颇有名气,日本人也在到处搜查进步分子,这天,日本人就找上了杨绛家中,此时钱钟书在学校教书,只有杨绛和婶婶在家。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杨绛一下子心感不妙,因为自己与丈夫钱钟书的朋友是断不会如此无礼地敲门的,那就一定是日本兵了。

杨绛立即缓解好自己的情绪,淡定地去开了门,果然来的是一个日本官兵和一个朝鲜人。

当时婶婶见到日本人手中拿的手册上写着杨绛二字,大感不妙,于是便叫杨绛快点出去躲一躲。

于是杨绛便从后门跑了出去,但是,出去了的杨绛想了想,躲着也不是长久之计,如若她不把事情说清楚,日本人也定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她便找邻居家借了一篮子的鸡蛋,重新回到家中,看到婶婶便笑着说道:“婶婶,你要的鸡蛋,我去给你买回来了。”

朝鲜人看到杨绛回来了,便大喊道:“你刚才干什么去了,你是不是杨绛。”

知道躲不过,杨绛便很淡定地回应道:“是我。”

朝鲜人立马说道:“那你之前为何说自己姓钱。”

杨绛依旧镇定地回应道:“因为我现在是在丈夫家,我丈夫姓钱,所以这家就姓钱呀。”

说完她又佯装很惊讶地问道:“原来你们是来找我的吗?那怎么不早说呢?”于是立马装作很抱歉的样子,觉得耽误了他们的时间,并淡定地表示会乖乖接受调查。

于是,日本兵就让杨绛在明日一早到日军司令部去一趟,听完这个消息,家里人都心急如焚,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但杨绛却恰恰相反,她平静得如往常一般无二,依旧一觉睡到大天亮。

早上,她还特意梳妆打扮好自己,带上一本书,前往日军司令部。

当时,在一旁一同被传唤的几人都表现得无比惊恐,而杨绛却无比淡定地在一旁看着书。

杨绛经典语录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这纷繁的世间)(3)

在一旁看守的日本士兵都不禁侧目观看,轮到杨绛后,里面的审查官员,看到如此淡定的杨绛,于是就让她填写了一个表格,便将她放了回去,后期,才知道日本人在寻找的杨绛并不是她,而是另外一个和她同名的进步分子。

若不是杨绛在关键时刻表现得镇定自若,让敌人放松了警戒心理,可能事情也不会这么快得以了结。

如若当时杨绛真的逃跑了,可能就会被敌人认定她就是那个“杨绛”,事情反而会更加复杂化。

所以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镇定处之,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03.遇苦能熬

在网上看见过这么一句话:“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挫折,熬不过去的将会成为永远的坎,熬过去了,便会更上一层楼。”

杨绛这一辈子经历了太多太多,从刚开始的国家的战乱,一家人居无定所,到后来终于过上平静的生活,女儿和丈夫却双双患病离世,一家三口只留下了杨绛一人。

杨绛经典语录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在这纷繁的世间)(4)

战乱时期,杨绛原本教书的学校被迫停办,丈夫钱钟书也没有工作,一家人的温饱成了最大的问题。

于是杨绛开始做起了家庭教师,她为了赚取一份微薄的薪水,不惜跑到百里开外的学生家里进行教学,时常归家都已到深夜。

但即使是如此,她也从未放弃过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她在如此艰难的时期依旧笔耕不辍,也因此创作出大受好评的戏剧作品《称心如意》。

在文革时期,她的作品受到公开批斗,因此被发放到偏远地区进行改造,那段时期是无比艰苦的,她都熬过来了。

在她终于觉得苦尽甘来之时,上天却像和她开玩笑一般,女儿钱瑗因为肺癌入院,没多久就离世了。

刚送走女儿没多久,钱钟书又罹患膀胱癌,也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

但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已年过花甲的杨绛,她用坚强的意志力挺了过来,她穿梭于书斋,也还在不停地打磨着自己的作品,并在之后陆续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小阳春》、《大笑话》、《玉人》等等一系列著作。

并且她在丈夫钱钟书过世之后,每天仍用手抄的方式细心整理着他所留下的所有遗作。

就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劳累着,但生活过成什么样子是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的。

当你经历了世间的人情冷暖,遭遇了人生中的各种困苦,一如既往热爱着生活的时候,你便会成就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END-

作者:子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