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教育题材电视剧《大考》首轮播出收官。这部剧立足于2020年的高考,取材于真实,集合了教育、青春、家庭关系、疫情、洪灾等元素,最终定位为一部具有温暖底色和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题材剧作。
10月25日,电视剧《大考》创作座谈会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
《大考》海报
描述的是小家,反映的是大家
关于《大考》所聚焦的故事题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认为,很多影视作品都关注过高考,而《大考》的唯一性在于,它将高考放在疫情这一特殊的背景下,描述的是小家,反映的是大家,让观众看见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洪灾下整个社会的温暖底色。
《大考》创作座谈会
导演沈严认为,《大考》的唯一性还在于,在诸多主旋律题材中,它要讲的不仅是高考,更是在层层困境下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一起经历的一次大考:“我们真正的主角不仅是老师、学生、家长这些角色,而是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精神。真实的生活往往很粗糙,带着毛刺,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毛刺都磨掉,作品就失去了真实的质感。”
沈严的这一创作理念实践于《大考》上,表现在剧作中对于高考制度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呈现。沈严认为,越是有争议的地方,越应该发出理性的声音。“此外,还比如中国人重视教育,愿意为家人隐忍牺牲,这是非常可贵的优良传统,但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也往往因为不擅于表达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压力。只有不回避这些问题,真实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才是找到了创作的活水。”
《大考》剧照
《大考》总编剧聂成帅说,《大考》播出之后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赞扬和鼓励,但其中也有些许不同的声音,“一小部分观众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剧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比如为什么剧中两所学校的学生不穿校服;为什么运送父亲的安保人员要在南京下车,而不是合肥;为什么剧中的校长对学生如此认真负责,而他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教育工作者。读过《大考》剧本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剧本经过多个部门的数次论证与现实资料严格对照,可以精确到每一场戏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与2020年各种时事发展高度吻合。剧中为一个贫困学生修建基站,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校长,直播升国旗等情节与人物均为真实事件改编。”
《大考》剧照
饰演剧中周博文母亲一角的颜丙燕,站在演员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大考》的感触。“我跟王骁老师、导演和编剧老师对剧本中的细节进行了认真讨论,把前前后后的因果关系聊清楚。我相信,演员在前期创作时能多矫情一些,后期呈现就能多感染观众一些。”
荣梓杉说,自己饰演的吴家俊个人的梦想和妈妈的期望两者之间的冲突其实也是一种母子关系的大考,反过来对妈妈也是一样的,她第一次要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对她来说也是大考。荣梓杉说,“我8岁半开始演戏,今年16岁,我也常常感到压力,但是在看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很感兴趣,吴家俊勇敢追梦的经历让我很为之触动。”
创作和拍摄过程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大考”
《大考》剧作的创作和拍摄过程也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大考”。
《大考》总监制王晓晖介绍,刚一开机就遭遇了疫情,剧组几次停拍,也包括中途临时更换演员,但最终在主创团队的坚持下,用时64天完成了拍摄,用时81天完成了后期制作。
导演沈严详细介绍了拍摄的过程:2022年初,剧组的主创到歙县实地调研,当地的教育局长及领导们在筹备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还安排剧组和许多当地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故事原型人物见了面。“剧本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成熟。在4月开机的时候,国内的疫情严重,剧中好几位演员不能到位,我们有些措手不及,幸而很快安排了应急方案,才确保拍摄能大体按计划进行。”
《大考》剧照
在《大考》这个故事里,老师和学生们刚克服疫情,临考前又遇上水灾,也给剧组提出挑战,沈严说,为了拍摄水灾的情景费了很多周折,“我们计算了一下如果全部采用CG特效,工作量会很大,耗时也非常长,可能会赶不上播出的周期,效果比实景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采用了实景和特效结合的方案,挖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在里面搭景,导演组和演员们就在水池里摸爬滚打差不多十天,总算是完成了这部分拍摄的内容。现在回想起来就像面临高考的孩子一样,剧组也是逢山开路,逢水搭桥,一路克服各种突发的状况,给观众交上了《大考》的这份答卷。”
青春元素的美学革新
专家发言环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这些年我们借鉴了一些国外很优秀的电视剧创作经验,比如强戏剧性,强危机性,强封闭性,包括强类型化,这些对我们的创作也有影响,对我们的一些通俗题材作品的创作也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它可能更多的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消费需求,很难成为真正的艺术上的优秀的精品或者力作,而这个作品我觉得它非常深刻地体现了现实主义底色,让所有人还原到了他的生活场景、家庭场景和时代场景当中去。有了这个还原,人物就生动活泼,完成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状态。”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教授卢蓉认为,《大考》这类题材首先要处理好的是公共性和个人性,整体性和个体性之间的转化与共生关系,不仅要写好小我,同时还要写透众生相,让私人情感、公共关怀,理性、感性、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都能够在影像和故事当中双重呈现。全剧通过一场大考,审视的不仅仅是个体家庭及其成长,治愈了家俊妈妈的功能性文盲,治愈了QQ群里的比惨大会,还有雯雯妈的成人礼。其次,对于牵动社会神经的重大民生问题的讲述,人物塑造需要展现它的多样性、深刻性,并从中生长出引领性。包括剧中刻意的镜头语言,暴雨当中摩托车的接力,安置点的手电的合唱,毕业班看朝阳,那几首主题歌,都是升华的段落。
《大考》剧照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关注到《大考》中对于青春元素的美学革新:“剧中烟火气是带有纯净感的,孩子的脸上有一种特别纯净的好看,街巷里也有人情的温暖,整体色调也是亮的。《大考》每临大事都非常冷静客观,带着一种亲切感和温润的态度。”
爱奇艺方面介绍,为向世界展现中国年轻学子的青春风采和拼搏力量,已经将《大考》发行到了十多家海外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包括香港地区的港台频道,凤凰卫视、TVB、澳门地区的澳广视,辐射非洲多国以及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及地区的主流电视频道,当前正将《大考》推荐给泰国、俄罗斯等地的主流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