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湖边北街保俶路以西到断桥的柳树被换成了月季,引发网络热议。

5月11日傍晚,西湖风景名胜区发布微博回应称,将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

5月13日上午,九派新闻在西湖断桥边上看到,原先移除柳树的地方种起新的柳树,不多不少正好七棵。树根部还有保留着低矮的月季。只不过杭州连日阴雨,月季已被雨打风吹,花姿衰败,落红点点。

西湖景区相关负责人在断桥边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完善公示制度,更加重视与老百姓互动。老柳树已经迁移到余杭仁和的苗木地。

至此,西湖柳树变月季一事算是告一段落。

柳树老化原因有哪些(杭州西湖种回7棵柳树)(1)

西湖景区柳树补种前后对比。 摄影: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1】目前景区已经补种柳树

5月11日晚,杭州西湖风景区管委会发布声明,表态将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景区还邀请了专家释疑解惑。

专家称,在与白堤接壤的北山街圣塘段,正在进行沿湖绿化提升、道路铺装改善……在这一过程中,将北山街(断桥东侧至保俶路口,约100余米)长势衰败的7棵沿湖柳树进行迁移。

因为这几棵柳树生长在悬铃木(法国梧桐)树冠下面,长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现老化、空洞、“驼背”和严重倾斜的情况,部分柳树存在安全隐患。在征求植物、遗产专家等意见的基础上,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延续北山街沿湖骨架树种为悬铃木(法国梧桐)的绿化形式。

柳树老化原因有哪些(杭州西湖种回7棵柳树)(2)

新浪微博截图

而北山街(保俶路口至圣塘水闸,约200余米)悬铃木(法国梧桐)和沿湖柳树距离较远,柳树长势良好,全部保留。

傍晚,西湖风景区管委会也表示,将补种造型优美的柳树。

5月12日白天,记者来到西湖断桥边,看到了这些月季。

阴雨天气下,湖面轻雾弥漫,远处的树林和起伏的山脉出现深绿色的模糊轮廓,雷峰塔隐约可见。

湖边行走的多是散步的、跳交谊舞的中老年人。女性穿裙子戴丝巾,男性穿Polo衫或西装,在高大的梧桐树下起舞。

一位晨练的中年人边跑边说,“以前的杭州是桃柳相间,一棵柳树一棵桃,现在这是什么样子。”一位穿粉色运动服的女士看到新闻特地跑过来,发现只移了7棵,感到一丝宽慰。一位游客也看到新闻,她更喜欢柳树而非月季,“月季太艳了,不适合西湖素雅的气质。”

少年宫码头的工作人员说,12日下班时间,柳树还没种上,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柳树已经种好了,猜想是连夜种的。

柳树老化原因有哪些(杭州西湖种回7棵柳树)(3)

新浪微博截图

【2】摄影师曾发现西湖某处3年换5棵树

摄影师傅拥军从2004年开始,持续拍摄了西湖边的一株没有名字也没有编号的桃树。

每次路过西湖断桥,在第十棵桃树的位置,他都要拍一张照片。这一拍就是三年,一共拍了一千多张照片。

“后来当我把这些照片放在一起的时候,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一个城市的故事都在这棵树下,这棵树就像一个舞台一样。”在“一席”上演讲时,他这样说。

2009 年,这组照片获得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自然类二等奖。

傅拥军说,可是2013年的一天,这棵树突然不见了。他很伤心,发了微博。后来,有媒体跟进采访,引发社会关注。

西湖风景管理处的一位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叫他别伤心,保证为他找到一棵长得很像的树。他继续拍着,可是这棵树后来又不见了,换成另外的树。

他说,3年内,这个地方换了5棵树。直到最近,因为柳树被换成月季,西湖的树才重新回归大众的视线。

柳树老化原因有哪些(杭州西湖种回7棵柳树)(4)

5月13日,西湖已被补种的柳树。摄影:九派新闻记者覃钰钰

据史料记载,柳树已经伴随了西湖千年。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1200年前,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时,为西湖写下的诗句。

浙江大学的余祎晨在其论文《基于西湖文化景观特色的植物文化与景观研究》中认为,植物与西湖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他认为,植物不仅影响西湖传统文化的形成,还见证了历史,传承了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追求。

这篇论文梳理发现,最晚从唐代开始,西湖上杨柳成荫的景观已经形成。白居易有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后,南宋也有诗,“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

到了北宋,苏堤上已经形成“桃柳相间”的景观基调。根据《西湖浏览志》记载,“苏公堤夹植花柳,红翠烂盈。”成书于1239年的《方舆胜览》也提到,“西湖十景”,“柳浪闻莺”是其中一个。

此外,在传统文化里,“柳”与“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因此“柳”含有离别意味,有离别、相思、怀古等意象,不少文人墨客皆咏之。如此,柳树丰富了西湖的文化内涵。

柳树老化原因有哪些(杭州西湖种回7棵柳树)(5)

论文数据图片

【3】史上曾发生多次对于西湖建设的讨论

对于西湖应该如何呈现,杭州市民从来不忘参与讨论。

早在1993年,杭州动议修建城市雕塑,广泛征稿之后,于1996年1月在西湖东南侧的湖滨公园建成了一座《美人凤》雕塑。

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人身凤尾,设计者的灵感据说是把苏轼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形象与西湖关于金凤、玉龙的民间故事结合起来,并赋予了飞天的造型因素。

柳树老化原因有哪些(杭州西湖种回7棵柳树)(6)

网络图片

雕塑面世之后产生了争议,美学界和艺术界均批评不断。当时的中国美院院长肖峰先生在《浙江日报》上公开发表长篇文章,从艺术效果上全盘否定《美人凤》,认为可能是短命的城市雕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曾成钢评论说:“雕塑形象像章鱼一样张牙舞爪,没有表达出西湖的恬静之美”。

2003年8月,雕塑悄然拆除,报纸上说的原因是,“美人凤雕塑的搬迁,是考虑到由于西湖湖底隧道调整了湖滨路与南山路的线型走向,调整后的湖滨路将向景区内切入,从而造成雕塑周围的空间大幅度缩小,大体积的美人凤与新拓道路距离太近,不适合再摆放于此处。”

另一件事则让杭州有关领导都做出了批示。

西湖边有座“秋水山庄”,是民国报界大亨、《申报》老板史量才为自己外室沈秋水所修,装修风格参照《红楼梦》中的怡红院。青砖墙,白栏杆,尽显温柔素雅之气质。

2016年3月30日,人们发现门楼上的淡黄色墙体变成鲜黄色,灰色字体的“秋水山庄”变成红色,色彩迥异的对比图引发市民吐槽。

柳树老化原因有哪些(杭州西湖种回7棵柳树)(7)

网络图片

据媒体报道,就在照片疯传一上午后,秋水山庄门口又有施工人员在刷墙,将墙体刷成灰色,而市民依然认为,颜色虽然相近,但失去了原本古色古香、古朴沧桑的韵味。

时任杭州市政府副市长项永丹表示,“秋水山庄整治中出现的问题,暴露了杭州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短板……杭州市十分感谢市民热心参与城市建设,并希望大家对此类问题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5月13日上午,九派新闻在西湖断桥边上看到,原先移除柳树的地方种起新的柳树,不多不少正好七棵。树根部还有保留着低矮的月季。只不过杭州连日阴雨,月季已被雨打风吹,花姿衰败,落红点点。

西湖景区相关负责人在断桥边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老柳树已经迁移到余杭仁和的苗木地。以后,准备完善公示制度,更加重视与老百姓互动。

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