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网的情景么?

当时教你上网的那个人,是不是用鼠标点了一个图标,然后又用键盘打了一串英文,接着屏幕上就出现了这样的: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1)

他们管这个叫“网站”,有的时候叫“网页”

那时候你有没有很好奇:“ 这些文字和照片,到底是怎么跑到自己电脑上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先打个比方

刚才那个“今日头条”的网站,有目录,有广告,有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配图片),要一页一页地看...

是不是有点像一本杂志?(或者一本书)

现在假设一下:没有互联网,我们很想读这一期的《头条》杂志,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出版者: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2)

当然,我们很快收到了寄回来的“一本”杂志,愉快地读完了。

是不是感觉跟上网不是一回事?

我们再加几个“假设”看看: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3)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4)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5)

也就是说,想看完这本杂志,我们和出版者之间,要书信来回好多好多次。

第1天:请给我看目录。

第3天:请给我看第5页的《热点》

第5天:请给我看《***》这篇文章第1页的第1张图

第7天:请给我看《***》这篇文章的第2页

第9天:.....

是不是看起来很不可思议?(难以理解)

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这些看起来费时费力的“书信往来”,都能在分秒之间完成,仿佛那本杂志就在我们的(电脑)面前,我们只需要随手翻阅(鼠标点点)就行了。

所以你确实可以用这个类比,来理解“上网”。

“上网”是怎么一回事?

读者和出版者之间要实现“书信往来”,有个前提条件:

  • 两边都要有“邮局” 来收发信件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6)

我们“上网”的时候使用的电脑,其实就是一个能够帮我们“收发信息”的“邮局”。

这个“电脑邮局”里面有很多员工(软件),其中有个叫“浏览器”的,它根据我们的指示,“寄信”给出版者索要“某一页”的内容,同时把收到文字和图片汇总、整理、排版,“打印”在电脑屏幕上给我们看。

同样的,出版者那边也有类似的“电脑邮局”,负责接收来自全世界的“读者来信”,并且一一回复。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7)

在互联网世界,出版者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站”,他们的“电脑邮局”俗称“服务器”,其中负责“收信”和“回信”的,是一种叫做“网站服务”的软件。其他的还有负责保管“杂志内容”的“数据库”,等等。

从我们的电脑,到网站的服务器,这中间的“书信往来”是通过连接全世界“互联网”来传递的,“收发”的速度非常快,一秒不到就可以横跨太平洋。

这就是俗称的“上网”,更准确的说法是:访问网站(网页)

访问网页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要解释访问网页的原理,免不了会用到一些“不那么白话”的专业词汇,不过大家只要对比一下“书信往来”的比喻,也不会觉得特别难理解。

大家用浏览器打开网页的时候,都要先输入一串英文: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8)

这一串英文俗称“网址”(网页的地址),它不仅仅是信封上的“收信人地址”,还包含“信件”内容本身。

比如图中的网址分成几部分:

  • www.toutiao.com 这个就是俗称的域名,也就是网站的“地址”
  • /ch/news_hots/ 这个是要求访问的页面(可以理解为书号和页码)

我们在浏览器上输入这个网址,就是告诉浏览器要看某个网站的某个页面。

翻译一下就是:“今日头条”网站的 - 中文版(ch)的 - “新闻热点”页面。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9)

浏览器收到这个指示,就会连上网络,找到负责“今日头条”(toutiao.com) 这个网站的电脑(服务器),请求它回复一份 “中文-新闻热点页面” 的内容 。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10)

这个过程,会需要其他软件和硬件一起配合工作

收到网站回复的页面内容之后,浏览器还要负责展示给我们看。

这个时候,有趣的事情来了:

页面是怎么展示的?

还记得刚才那串“网址”么?为什么开头都是"HTTP"这个英文缩写呢?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有的网址以 https 开头,“s”是加密(Secure)的意思,也就是:

加密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Socket Layer)。

网址用HTTP开头,就是告诉网站服务器:请用超文本格式给我返回这个页面。我们从网站接收到的页面,其实就是一份用超文本写成的“回信”。

  • 超文本:(Hyper Text)

字面意思就是“超级文本”,是一种用户界面范式,用以显示文本及与文本之间相关的内容。同时超文本还是一种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这样描述有点难懂,我们换个"白话"一点的说法:

  • 超文本就是一种给电脑看的"剧本"。

举例来说,正常的对话是这样的:

小明:早上好!吃了没?

静静:吃过了,谢谢!

而剧本可能是这样的:

小明笑着招手说:早上好!吃了没?

静静害羞地回答:吃过了,谢谢!

剧本里面不只有对话内容(文本),还有这个对话“如何表现”的说明。同样的,超文本就是在文本内容之外,用一些约定的语法,对文本的展示效果进行说明

因为超文本是给电脑看的,所以它的语法,没有经过学习是很难读懂的,例如: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11)

这种语法叫做: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

超文本(HTML)可以告诉电脑:

  • 排版:这些文字要怎么展示?字体字号?颜色?位置?
  • 链接:用鼠标点击这里,就转到另外一个页面(网址)
  • 图片:在这里插入一张图片:图片在哪?展示多大?

在前面的例子中:页面上的每张图片,都是需要单独去向网站请求的,而且图片有可能是来自不同的网站。只不过这些请求的过程太快了,我们的眼睛很难察觉到。

浏览器作为上网的工具软件,它的主要职责,就是按照超文本写成的“剧本”,把网站的内容正确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并且根据我们的指示,切换到其他的网站页面。

总结一下访问网站的原理

当我们用一台连上网的电脑,打开浏览器软件,输入一个“HTTP”开头的网址。

之后发生的事情大概就是这样: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12)

现在是智能手机的时代,有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是用手机上网的,所以对“浏览器”这个东西会有点疑惑(好像没用过啊?)。

其实原理是大同小异的:

我们在手机上点那个“头条”的图标,打开一个手机上的软件(APP),这个软件像浏览器一样,把我们的请求发送给网站服务器,然后把网站回复的超文本内容,在手机屏幕上正确地展示出来。

探究互联网的奥秘(怎么向完全不懂的人解释)(13)

以上,就是“打开网站”的基本原理,我们用“书信”和“剧本”这两个例子,做了一次“白话”的解释。

后记

给外行人(特别是老人)解释技术原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我的老父亲和老母亲,这几年也都陆续学会上网、发微信、追剧了。因为电脑基础基本为零,教他们上网确实非常头大,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都要解释很多遍,才能勉强让他们听懂。

我写这个“白话互联网”系列,就是试图用一些浅显易懂的“白话”,来解释互联网的概念和原理。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