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一不小心摔倒或被物体砸到,便会流血不止,还有一些人甚至出现自发性出血,他们生怕磕着、碰着,整日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这些人就是血友病患者。

血友病基础知识(关注世界血友病日)(1)

每年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伸出援手——关心的第一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血友病、关爱这个特殊的群体,16日上午,由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血友病登记管理中心暨河南省血友病诊疗中心主办的“2019年世界血友病日公益活动”在郑州举行。来自省人民医院血液科、骨科等临床一线的专家,以及省医疗保障局、省慈善总会、河南血友之家等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与现场出席活动的血友病患者及家属,共同分享了血友病的防治经验及当前救助政策情况。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通俗地讲,就是体内缺乏凝血因子。如果不及时向患者体内输入凝血因子,血就会流个不停,从而引发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据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省血友病诊疗中心负责人雷平冲介绍,血友病大致分为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两大类;前者是体内缺少八因子、后者是体内缺少九因子;临床上大约85%的病人为甲型血友病患者。根据发病率推算,我省大约有4000—5000个血友病患者,但目前登记注册的只有2000人,接受治疗的有700余人。“这种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出血就不容易愈合,轻度者受到轻微创伤后便出血,重度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自发性出血。一旦确诊为血友病患者,就需要终身依靠药物补充自身缺乏的凝血因子,还要及时治疗关节损伤等并发症或进行手术。”

近年来,得益于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提升,特别是医保报销、慈善救助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往“买不到药”“高额医疗费”这两大看病难题,如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解决,血友病诊疗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患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相比“看得起病”的医药费用保障,雷平冲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做好血友病患者的预防性治疗,即在患者没有出血的情况下,及时向体内补充凝血因子,防患于未然。“目前在我省注册登记的大约有300—400个儿童血友病患者,如果这部分人群能够做好预防,他们将来完全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雷平冲建议,儿童血友病患者应从1岁半开始预防性治疗,提前干预有利于孩子的关节发育,减轻出血症状,减少致残率。“即便对于重度血友病患儿来说,提前预防性治疗也能将他们体内凝血因子提高到‘中度’水平,这个时候只要不受外伤、不进行剧烈运动,患者就不会自发性出血,也就不容易引发残疾。“雷平冲说,就当前的医保报销及救助政策来看,5岁以内坚持预防性治疗,对患儿家庭不会产生很大的经济负担。

做好预防也离不开及时发现血友病患者。据了解,血友病是隐性遗传病,通常是男性“发病”,女性“携带”。一般来说,如果男性患者婚育,所生男孩均正常,而女孩均为携带者;如果女性携带者婚育,那么所生男孩50%是患者,女孩50%是携带者。因此专家表示,已经知晓自身为携带者或者是患者的育龄夫妇,孕妇可通过产前诊断进行基因检测,看胎儿是否健康。此外,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孩子在验血检查时,拔针后出现渗血不止,以及不经意受到轻微磕碰后皮肤出现青肿等这类情况,就要提高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