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司马昭弑君之后,急需改变获得巨大的威信以及转移舆论点,于是乎在公元263 年,司马昭征集四方之兵18 万,分兵三路大举伐蜀。从此司马昭灭蜀之战拉开序幕。而,蜀汉一方,一直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尤其后期出现“蜀中无大将”的局面,导致蜀汉迅速灭亡。不过,在蜀汉灭亡之际,有涌现出一批宁死不屈的勇将,他们浴血奋战,个个让曹军头痛不已。那么他们到底是谁呢?

第一:黄金围督柳隐

蜀汉最后两员大将(蜀汉最后一批勇将)(1)

柳隐,字休然,蜀郡成都人,多次跟随大将军姜维北伐,临机应变,冲锋陷阵,勇力军略冠绝三军。历任牙门将、巴郡太守、骑都尉,调任汉中郡黄金围督。根据《华阳国志》记载:“景耀六年,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入汉川,围戍多下。惟隐坚壁不动。会别将攻之,不能克。后主既降,以手令敕隐,乃诣会。” 意思,钟会拿下汉中了, 却攻克不了黄金城,直到刘禅下令,才投降。这个时候的柳隐已经是七岁高龄的老将了。

蒋斌,昔日蜀汉丞相蒋琬之子,官居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镇守汉中的汉城重镇。在钟会进攻汉中的时候,护军蒋斌领兵五千,钟会派遣别将荀恺统兵一万,进攻汉城,不克。值得一提的,荀恺是荀彧曾孙,在钟会伐蜀的时候,屡现妙计,连钟会都大感惊奇,后来成为西晋名将。蒋斌在荀恺的手下坚持不灭,足见其能力。直到刘禅下令,才投降钟会,后被成都乱兵所杀。

第三:关中都督傅佥

蜀汉最后两员大将(蜀汉最后一批勇将)(2)

傅佥,蜀汉大将傅肜之子,擅长谋略,并颇有胆勇,是后期唯数不多的文武兼备良将,钟会进攻汉中的时候,钟会攻围汉、乐二城,久攻不下,再胡烈进攻阳安关。当时傅佥和蒋舒防守阳安关,没有想到蒋舒率兵出城投降,胡烈趁防守空虚攻袭阳安关,傅佥格斗而死。傅佥的英勇无畏的风格,连西晋皇帝司马炎都称赞不已。

第四;牙门将赵广

蜀汉最后两员大将(蜀汉最后一批勇将)(3)

赵广,蜀汉名将赵云之子,在姜维阵营担任牙门将,随姜维前往沓中屯田,钟会大军伐蜀之际,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赵广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姜维还守剑阁,赵广战死沙场,为掩护姜维撤退、为保卫父辈们打下的蜀汉基业而捐躯。

第五:卫将军诸葛瞻

蜀汉最后两员大将(蜀汉最后一批勇将)(4)

诸葛瞻,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邓艾伐蜀时,他与长子诸葛尚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而坐失良机,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随后失守。

第六:蜀汉先锋诸葛尚

蜀汉最后两员大将(蜀汉最后一批勇将)(5)

诸葛尚,诸葛瞻子,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曾两番冲锋陷阵,勇创敌军,曾独自奋力杀退邓忠、师纂二将,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时年十九岁。

第七:蜀汉尚书张遵

蜀汉最后两员大将(蜀汉最后一批勇将)(6)

张遵,蜀汉名将张飞之孙,身为皇室的外戚,在刘禅任内官至尚书。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攻入蜀国,张遵在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麾下防守绵竹关,诸葛瞻出击阵亡之后辅佐其子诸葛尚作战,诸葛尚出击阵亡之后张遵继续与邓艾军交战,终力战而死。

第八:羽林右部督李球

蜀汉最后两员大将(蜀汉最后一批勇将)(7)

李球,是蜀汉名将,李恢的侄子,担任羽林右部督,跟随诸葛瞻出兵守绵竹战邓艾,曾向诸葛瞻建议分兵出城扼守险要隘口,未被瞻采纳。魏兵至城下,随诸葛瞻出城迎战,阵亡。

第九:尚书郎黄崇

蜀汉最后两员大将(蜀汉最后一批勇将)(8)

黄崇,蜀汉大将黄权之子,公元263年,黄崇任尚书郎,跟随诸葛瞻抗击邓艾。大军到达涪县,诸葛瞻止步不前,黄崇多次劝他应快速向前行军,占领险要地势,不让敌军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黄崇的意见,邓艾得以长驱直入。诸葛瞻退守绵竹后,黄崇激励部下将士,决心战斗到死。后来,黄崇死于艾的乱军之中。

第十:大将军姜维

蜀汉最后两员大将(蜀汉最后一批勇将)(9)

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大将军,掌握军权之后,屡次北伐,劳而无功,穷兵黩武,后避祸踏中,后来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