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千里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空军的装备还不像现在这样华丽,除了少量的歼-7与歼-8这样的二代高空高速歼击机外,真正承担领空防卫重任的,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歼-6型歼击机。早在50年代我国就引进了少量苏制米格-19歼击机,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第一代国产超音速歼击机59式(即后来的歼-6)。随后歼-6飞机批量装备空军一线部队, 60年代后在美苏两国的封锁下,我航空技术发展困难,新型战机研制遭遇瓶颈。大量生产的歼-6就当仁不让地成为空中力量的绝对主力,并在多次与国民党与美国战机的交锋中取得胜利,特别是1967年在海南文昌县附近空域,一举击落侵入领空的美海军F-4C“鬼怪”战斗机,表现出优秀的空中格斗能力。

印巴两国主力战斗机(印巴两场空战对决)(1)

中国空军装备的歼-6甲型歼击机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歼-6战机不仅深受一线航空兵的信赖,还大量走出国门,在海外战场屡创佳绩,成就了一段异国传奇。在歼-6投产后不久的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老冤家在克什米尔一线你来我往,激战了5个月。虽然最后双方都没有占到明显的便宜,但战争期间美国却宣布中立,并对两个国家实行武器禁运。这让长期以来都依赖美国军事装备的巴基斯坦叫苦不迭,尤其是巴基斯坦空军,在当时从一线战斗机到直升机,几乎一水的美式装备。美方的禁运措施让巴空军连航炮弹药都断了炊,更别提最为重要的飞机零部件的供给了。整个战争期间,虽然巴空军表现不俗,但也损失了20多架飞机,而当时的巴基斯坦国内工业又很薄弱,根本无力自行生产飞机进行补充。相形之下,他的对手印度要宽裕很多,本来印度空军的飞机就是混杂了英式苏式和法式等万国牌装备,美方的武器禁运对其影响微乎其微,而已经断粮的巴基斯坦只得硬着头皮另寻他路。

印巴两国主力战斗机(印巴两场空战对决)(2)

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美制F-86与F-104战斗机是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装备

恰在此时,因边界问题与印度交恶的中国,无意间与素无来往的巴基斯坦踏进了同一条战线。特别是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国将印度打得落花流水,这让巴方产生了与中国亲近的意愿。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巴基斯坦向中方求助,希望购买一批中国最新的歼-6型歼击机,并提供人员培训,随即得到中方的应允。从1965年10月开始,巴方就开始秘密选派精英飞行员赴华参与培训,中方也在同时加开生产线参考巴方需求生产新战机。经过两个月紧张的学习,这些巴方军的精英很快掌握了歼-6飞机的操作技巧,歼-6本书优越的低空机动性能也让这些飞过美制战机的飞行员印象深刻——这正好契合了当时巴基斯坦的需求。巴空军的F-86亚音速战斗机在近距格斗时屡次被印度的“猎人”战机压制,歼-6的到来正好弥补了巴方的缺憾。

印巴两国主力战斗机(印巴两场空战对决)(3)

巴基斯坦于1965年接收到了首批歼-6战机

印巴两国主力战斗机(印巴两场空战对决)(4)

装备首批歼-6战机的巴基斯坦空军第23中队

1965年底,首批12架歼-6型战机抵达巴基斯坦萨格达机场(Sargodha),战争已经在几个月前结束,虽然没有赶上战火的洗礼,但却在第二年的巴基斯坦阅兵式中一展英姿,给巴国领导和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面对巨大的空防压力,首批装备12架歼-6的第23中队(No. 23 Sqn, 绰号“鹰爪”)立即进入战备值班。随后,更多的歼-6来到巴基斯坦,加入巴空军序列。直到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前,巴空军已经装备了四个中队共48架歼-6飞机,除了上文提到的第23中队,还有第11中队(No. 11 Sqn, 绰号“神箭”),第25中队(No. 25 Sqn, 绰号“夜袭鹰”)以及第15中队(No. 15 Sqn, 绰号“眼镜蛇”),这些构成了巴空军的主力核心。而在1965年后美国武器禁运解除,巴基斯坦又将从美国获得的AIM-9“响尾蛇”导弹装在了歼-6翼下——这款空空导弹曾一度让驾驶歼-6的中国飞行员十分忌惮,如今却阴差阳错成为歼-6的贴身佩剑,让人不禁感叹造化弄人。

印巴两国主力战斗机(印巴两场空战对决)(5)

挂载“响尾蛇”空空导弹的巴空军歼-6战机(隶属于第19中队)

1971年印巴两国再度兵戎相见,巴空军的歼-6获得了宝贵的实战机会。不过最初巴空军赋予歼-6的使命是对地支援,以缓解战争初期印度陆军疯狂进攻的压力。1971年12月3日,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内的沙卡加赫地区(Shakargarh),印军集结两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旅,在苏-7战斗轰炸机的掩护下向巴军袭来。巴空军第15中队升空迎战,该中队的歼-6战机运用3门30毫米航炮和8×57毫米火箭弹向印度坦克疯狂扫射,粉碎了印度多波次进攻,摧毁了印军的炮兵阵地与弹药库,空军中尉拉提夫(Javed Latif)还击落击伤苏-7各一架。混战中,空军中尉伊克巴尔(NAYYAR Iqbal)更是驾机撞向一架“猎人”战机,与之同归于尽。

印巴两国主力战斗机(印巴两场空战对决)(6)

驾驶歼-6击落苏-7战机的拉提夫少尉座机涂装

12月7日,印度空军的苏-7和“猎人”再度来袭,巴空军第25中队接到命令升空迎敌。在旁遮普的索安河谷(Soan valley)上空遭遇。空军中校哈塔米(Saad Hatmi)充分利用歼-6优越的中低空格斗性能,以大坡度迅速占领有利位置,并向一架苏-7战机发射了一枚响尾蛇导弹。那架苏-7躲闪不及,被打得凌空爆炸。同时,作为僚机的空军中尉拉扎(Shahid Raza)死死咬住企图极速爬升逃脱的另一架苏-7 。至不到300米距离上开火,拉扎中尉日后这样回忆当时的场景:

“我的中部机炮弹药用光了,只能依靠两侧翼根部的机炮射击。我瞅准时机瞄准敌机的座舱位置一阵扫射,那架苏-7随后翻着跟头坠落了”

在凯旋后,拉扎中尉才得知,他击落的那架苏-7上坐着的是当时印度空军第27中队的指挥官吉瓦·辛格中校(Jiwa Singh)!

12月14日,又是在沙卡加赫地区,巴空军第11中队的三架歼-6和印度空军四架米格-21狭路相逢,巴空军飞行员再次施展其娴熟的作战技艺。空军中尉沙里夫(Aamer Ali Sharieff)利用响尾蛇导弹击落一架米格21飞机,另外三架落荒而逃,巴空军凭借歼-6赢得了这场“米格对决”的胜利。

印巴两国主力战斗机(印巴两场空战对决)(7)

巴基斯坦画家笔下,沙里夫中尉击落印度空军米格-21战机时的场景

这两场场教科书式的空战对决,让巴基斯坦空军声名鹊起,更成为各国空军研究学习的对象。而成就这两场胜利的歼-6战机也开始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青睐,连美国人在看到歼6的出色战绩后也向巴基斯坦讨要歼-6进行研究。在随后的战事中,歼-6与F-104一道成为巴国空军的中流砥柱。整个第三次印巴战争,歼-6战机出动多达823架次,占了巴空军总出动架次(2919)的28%,并以损失4架的微小代价击落敌机7架。虽然巴基斯坦最终输掉了整场战争,但歼-6却在巴空军中站稳了脚跟,随后巴基斯坦又陆续向中方购买更多的歼-6飞机,巴军装备有歼-6的飞行中队扩编到了9个。并在中方的协助下建设了多个歼-6维修厂,为巴基斯坦的航空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歼-6为巴基斯坦培养了一整代航空与飞行人才,并一直服役到21世纪初,直到歼-7PG与FC-1先后加入序列。2002年巴基斯坦最后一批歼-6退出现役,而这最后退下来的歼-6隶属于第23中队——正是当年巴国第一个列装歼-6的部队。

印巴两国主力战斗机(印巴两场空战对决)(8)

2002年歼-6退役时,巴空军为这其准备了盛大的退役仪式,并将其中一架换上了绘有中巴两国国旗的涂装,并作为纪念物永久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