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是肌组织中肌酸的代谢产物,每20 g肌肉代谢可产生1 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滤过排出体外,人体肌肉以1 mg/min的速度释放入血中,血中肌酐浓度较尿素氮能更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肌酐升高一定会进入尿毒症吗(肌酐升高并不一定是尿毒症)(1)

肌酐分为血肌酐和尿肌酐,通常所说的肌酐高(肌酐值比正常值高就叫肌酐高)是指血肌酐水平偏高,是评估肾脏健康程度以及肾功能是否健全的关键指标。正常人血液中的肌酐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很多患者将肌酐高与尿毒症联系在一起,认为肌酐高就是提示尿毒症。实际上,肌酐升高并不一定是尿毒症,但当肌酐升高到707 μmol/L以上时,通常会考虑是尿毒症。

哪些情况可引起肌酐升高?

(1)严重的呕吐、腹泻等情况,可导致脱水严重,血液浓缩和肾血流量减少,引起肌酐升高。

(2)生活中出现劳累、休息质量差,甚至出现发热、大量出汗、喝水少,可能会引起肌酐升高。

(3)利尿剂使用过量,脱水严重,以及尿液异常,长期出现血尿、蛋白尿的人,会出现肌酐升高的现象。

(4)未知情况下服用损害肾脏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会引起肌酐升高,甚至是不可逆的。

(5)肾功能不全的人,受到感染(包括感冒、肺炎,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时,短期内会出现肌酐升高的现象。

(6)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会出现肌酐偏高的现象。

(7)肾脏病患者病情复发可导致肌酐升高。

肌酐升高一定会进入尿毒症吗(肌酐升高并不一定是尿毒症)(2)

肌酐升高有哪些症状?

肌酐升高意味着患者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就是通常所说肾功能衰竭,患者症状可轻可重,有的患者肌酐升高不明显,肾衰竭的程度不严重,这样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临床表现,如由于肾衰竭、肾脏排泄水分能力下降,造成患者出现下肢及颜面部等部位浮肿、高血压,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

肌酐高如何控制?

(1)控制高血压,控制蛋白尿

持续的血压升高以及大量蛋白尿是肾功能恶化的罪魁祸首。所以,控制血压、降低蛋白尿是各种肾脏病最核心的治疗和延缓肾功能下降的最主要措施,应贯穿于整个肾脏病治疗的始终。通俗地说,要想保肾,必须控制血压、降低蛋白尿。

(2)不乱用药,减少药物性肾损害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服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千万不要急于降肌酐,大量服用一些药物会导致肾毒性发作,加剧肾衰竭。

(3)积极保护肾功能,治疗并发症

肌酐偏高的患者需定期体检,延缓肾功能进展。此外,还需预防高血压、蛋白尿,尤其是贫血、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严重危及肾功能疾病的发生。

肌酐升高一定会进入尿毒症吗(肌酐升高并不一定是尿毒症)(3)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肌酐升高?

(1)限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可降低摄入盐量过多而引起水肿的发生,同时食盐太多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人体代谢紊乱,肌酐值也会随之升高。

(2)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人体免疫力良好不仅有助于预防肌酐高的发生而且还会防止其他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早发现、早诊断,在肌酐出现异常时及时治疗,将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