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晋书•宣帝纪》,时间是在曹魏正始九年(公元248年),主人公是司马懿和李胜。原文如下:

三国成语故事乌巢空墓(三国成语故事尸居余气)(1)

爽、晏谓帝疾笃,遂有无君之心,与当密谋,图危社稷,期有日矣。帝亦潜为之备,爽之徒属亦颇疑帝。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帝。帝诈疾笃,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粥皆流出霑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

三国成语故事乌巢空墓(三国成语故事尸居余气)(2)

帝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帝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帝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言曰:“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三国成语故事乌巢空墓(三国成语故事尸居余气)(3)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爽、贺彦等人认为司马懿已经病得非常厉害,萌生了罢黜皇帝的想法,并与张当密谋,企图篡夺皇位,并制定了行动计划。当时,司马懿也在秘密准备对付曹爽,有部分曹爽的部下依然对司马懿非常忌惮。恰逢河南尹李胜将去荆州就任,前来看望司马懿。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女侍候,穿衣时连衣服都掉在地上。之作嘴说口渴,侍女捧上粥喂司马懿,粥却顺着嘴流到了胸口。李胜对司马懿说:“大家都认为您旧病复发,没想到竟然病得如此严重。”

三国成语故事乌巢空墓(三国成语故事尸居余气)(4)

司马懿故意装作上气不接下气,用微弱的声音回答:“年老卧病,死在旦夕。你将要去并州了,并州靠近胡人,要好好戒备。恐怕不能再见面了,我把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托付给你。”李胜说:“我要去的地方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又胡说道:“你是刚到并州。”李胜又说:“是到荆州。”司马懿说:“我年纪大了,昏聩荒谬,没明白你的话。现在还是到本州来,德高年壮,正好建立功勋。”

三国成语故事乌巢空墓(三国成语故事尸居余气)(5)

李胜回去后告诉曹爽说:“司马公就快要死了,已经形神分离,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过了几天,他又表示:“太傅(司马懿)不可能再发挥任何作用了,令人伤感。”从此,曹爽等人便不再提防司马懿。

三国成语故事乌巢空墓(三国成语故事尸居余气)(6)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李胜口中的“尸居余气”,意为人的躯体虽在,但只不过比死尸多了一口气,形容人将要死去。这也是李胜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三国成语故事乌巢空墓(三国成语故事尸居余气)(7)

这则成语故事发生在曹爽与司马懿政权期间。为了让曹爽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司马懿故意装病不出。曹爽等人为了核实此事,故意派李胜前去探望。结果司马懿成功骗过了李胜,故此李胜对曹爽说出了“尸居余气”这句成语。此言起了巨大的反作用,曹爽从此对司马懿不加防备,司马懿则暗中加紧部署,终于在第二年成功发动高平陵事变,将曹爽一党彻底铲除,从而控制了曹魏政权。

参考书籍:《晋书》、《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