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近日,S9苏台高速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惊魂“生死时速”。一辆浙A牌照小轿车的定速巡航功能无法关闭,只能保持126公里的时速行驶。凌晨1点左右,绝望的车主情绪崩溃向高速交警求助:“我想问一下,这种情况,我会不会死?!”
现场监控视频截图
这个惊险的过程持续了近两小时,最终交警联系到了4S店,在汽车品牌方工程师的引导下,车主终于关闭轿车定速巡航,安全停车。而据事后调查显示,问题的关键是一杯奶茶:当事人10天前将一杯奶茶打翻在了方向盘上,导致主导定速巡航的电子零部件被污染,致使车辆该功能失灵。
据车主介绍,出故障的车辆是2016年购入的。6年间,车子行驶了18万多公里,从未发生过任何故障。没料到偶然间打翻一次奶茶,将自己推到了生死边缘。
一杯奶茶,似乎事件就可以解释了。但这起事件能就这么过去吗?以超过120公里的速度,在凌晨时分的高速公路上狂奔,这种恐怖是文字难以描摹的。而问题却如此“轻佻”,甚至车主都未加留意,一个日常生活里的失误,造成了重大的电子元件损害,险些酿成重大后果,全部责任压到“不小心”的车主头上,怕是说不过去。
一个细节值得深思,在关于这则事故的新闻报道中,车辆的品牌、型号信息都被隐去。但这个信息难道是无关紧要的吗?不妨代入一下,假设自己是位车主,如果导购提醒说:驾驶这辆车得十分小心,不能漏入奶茶等液体,否则有可能导致定速巡航失灵。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车敢买吗?
一个几乎就是为高速驾驶而设计的功能,在细节防控上如此脆弱,需要车主小心翼翼去防止日常失误,风险无疑太大了。作为品牌来说,该事件应当引发警惕,细致检修问题,是个案还是设计问题,后续是澄清、维修还是召回,都应当纳入考虑,毕竟补救成本也是不菲的。但现在却似乎有被轻易略过的风险,事件就是一个社会新闻,留下的教训无非是车主要“小心一点”,“及时联系交警”。
这种囫囵吞枣的处理方式并不好,既没法引发涉事品牌的自查,对同行也没有警示意义。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是,在网络上其实能搜到关于“定速巡航失灵了怎么办”的帖文,而文章给出的方案有若干,包括“尝试挂空挡”“耗干燃油”“追尾速度相近的车辆”“主动撞击护栏”等,试问哪一种方式不让人心惊肉跳?应该再多问一句的是,这些方案该是车主去想的吗?
个案如此轻易地被放过,其实也就不难理解类似问题为什么会变得普遍,类似的帖文为什么会出现;人们也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种惊心动魄的时刻,会是最后一次出现么?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