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讯 记者 徐芳
“扶贫工作队到了我们中洲村,路通了,灯亮了,变化可大了。这次省直机关关工委的叔叔伯伯们带给我们的500元,我也会回去交给奶奶,让她补贴我的生活费。”12月29日,沐浴着暖暖的太阳,正在仙桃市剅河镇谢场中学就读初三小姑娘胡嫣开心地说着,笑眯眯的眼睛弯成好看的弧线。
胡嫣提到的扶贫工作队,是湖北省委老干部局驻仙桃市剅河镇中洲村工作队。驻村一年多来,工作队除聚力抓基础惠民生、抓脱贫求精准、抓产业促发展之外,对于留守妇孺同样着力颇多。经工作队协调,省直机关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倪祥水一行为包括胡嫣在内的29个中洲村困难家庭学生送上了帮扶资金,并约定结成对子,今后还将继续关注贫困村孩子们的成长。
“扶贫先扶智,孩子们你们是中洲村的希望和未来。有省直机关关工委和扶贫工作队的这些叔叔伯伯关心、支持你们,你们就专心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学校,学好本领,回来建设好中洲村。”来到孩子们中间,省直机关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倪祥水拉着他们的手,亲切地鼓励着。
孩子们和扶贫工作队队员、省直机关关工委领导合影
贫困村的每个孩子 都是工作队心头的牵挂
女孩子十三四岁就开始出去学做衣服,男孩子最多读到高中。村里人嘴上说读书好,心理却不以为然。孩子上学一是为了学点知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盼着早日长大,早日挣钱。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全村考出去的大学生寥寥无几,高中生也不过十来人。文化程度不高,是中洲村发展始终跟不上时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年前,杨世华带着扶贫工作队来到中洲村时,经过前期调研,在扶贫日志上写下的是这样一段忧心忡忡的话。
扶贫攻坚的关键在教育。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事业固然存在先天不足,但教育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劳动力素质亦无法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
为了让贫困学生一个都不拉下,工作队首先对村里所有的贫困家庭学生及留守儿童进行了详细摸底,就像关心着自家孩子一样,牵挂着这些孩子的成长。
“胡嫣这个小姑娘,父母在外工作,家里只有奶奶照顾她。她刚上初三,心态可能还没调整过来,心理压力学习压力都有点大。你和她多聊聊,帮忙开导一下。”见到胡嫣前,驻村工作队队员毛超悄声告诉记者。
初三的黄攀,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五名,名字挂在学校的光荣榜上。听说小伙子想考仙桃八中,而学校的尖子生,要冲刺的是更好的仙桃中学,杨世华指着尖子生的那一列名字,叮嘱着谢场中学副校长龚贻堂:“他的成绩还不错,要鼓励他目标定得高一点,争取冲进尖子生里边嘛。”
中洲村一组陈传海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读大学,小女儿上初三,他爱人眼睛有残疾,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学费负担很大。
中洲村程远红夫妇都是聋哑人,靠低保生活。儿子很争气,在仙桃中学读高二。村里疏洗一口池塘交给程远红管理,每年可以增加约2000元的收入。
……
谈起中洲村的贫困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工作队队员都如数家珍。
胡嫣谈起村里的变化很开心
贫困村的每个孩子 都是中洲村的希望和未来
驻村扶贫工作一年多来,工作队将脱贫致富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责任在肩,而着眼未来的关爱青少年成长也毫不放松。
杨世华也是剅河镇人,是黄攀、胡嫣们在谢场中学的“老学长”。作为他们那个时期为数不多的走出来的大学生,杨世华深感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扶贫先扶智,孩子是中洲村的希望和未来。
在工作队的多方协调联系下,除日常的统一走访慰问送温暖之外,今年六一儿童节,他们通过省关工委筹资2万元,为全村留守儿童帮扶助学,孩子们有了新书包、文具及体育用品。
“爱心妈妈”们来了,省委老干部局的8名女干部,与中洲村8名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结对,并选派一名儿童参加了省妇联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
9月,工作队还协调了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教授,周末来到中洲村为乡亲们义诊。
“村委会的四点半学校已经就位,孩子们放学就可以过来继续学习,还有专人看管辅导。留守儿童服务站也基本建成,孩子们通过视频可以和他们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聊天。”杨世华充满信心和期望。
一切为了孩子。在扶贫工作队的关心牵挂下,中洲村孩子们的未来,如同江汉平原冬日暖阳照射下悄然绽放的新芽,虽然天还有点儿冷,但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省委老干部局“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