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秋分已至,天气逐渐转凉,预防秋燥,宜食新鲜蔬果。马铃薯,茄科茄属,别称土豆、地蛋等。17世纪时,马铃薯已成为欧洲重要的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入中国。马铃薯含有淀粉、维生素、膳食纤维及多种矿物质,被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营养价值高,是市民餐桌的常见蔬菜。那么,马铃薯的保鲜、食用又有什么讲究呢?

秋分吃什么传统主食(秋分时节吃什么)(1)

怎样挑选商品性好的马铃薯?

看外形:大小适宜,外观新鲜完好,表皮光滑,芽眼较浅,无机械损伤、腐烂、发芽、萎蔫现象。

看颜色:符合品种自身特性,常食用马铃薯表皮深黄色且色泽均匀,无变绿、发黑现象。

马铃薯如何保鲜?

马铃薯适宜在2-3℃,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贮存,家庭采购后可以放冰箱冷藏,现阶段也可在室温下暂存。若贮藏条件不适,易出现品质劣变现象,高温和通风不良易使茎块内部组织供氧不足,引发无氧呼吸,缺氧严重时导致块茎变黑;湿度过大,薯块易发芽腐烂,湿度过小,易使薯块失水萎缩;光照可促使马铃薯变绿、发芽,产生大量有毒物质龙葵素,所以日常存放时应注意低温、通风、避光。

建议把马铃薯放在透气网袋中置于阴凉处,用报纸或黑色袋子避光覆盖保存;也可在网袋内放一个成熟的苹果或香蕉,释放的乙烯可减缓发芽,但无法完全抑制。切忌放在塑料袋中密闭保存,避免因呼吸散发出的热气导致发芽。

马铃薯发芽表皮变绿还能吃吗?

马铃薯含龙葵素,一般存在于表层、芽眼处,正常情况下,龙葵素含量较低,对人体无害。但马铃薯发芽或变绿后,龙葵素含量急剧增加,产生苦味或其他不良风味,摄入过多,人体易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

若马铃薯刚开始发芽或变绿,可把芽、芽眼或发绿的部分彻底挖掉,在水中浸泡半小时,采用红烧、炖煮方式食用;但如果发现马铃薯生芽过多过长或整个薯块变为黑绿色,则不可食用。

马铃薯去皮切分后变黑褐色怎么办?

马铃薯切分后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接触,在氧气作用下酚类物质被氧化产生黑褐色物质。

建议将马铃薯去皮或切分后立即浸在冷开水或淡盐水中,隔绝空气,防止酚类物质氧化;也可将去皮或切分后的马铃薯用较薄保鲜袋包装,然后置于冰箱冷藏,减缓褐变,但尽量在12小时内食用。

供稿: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