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古诗读后感300字(读古诗清明学习写作文)(1)

本次讲解的古诗是杜牧的《清明》。

我们从小学生写作文的角度来看,有两处明显的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学到以下两个写作文的技巧:

第一个技巧,记事作文的六要素。

第二个技巧,“起、承、转、合”的写作模式。

我们先说一下第一个写作技巧,记事作文的六要素。

什么叫记事作文的六要素?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星期几等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假设杜牧的这首《清明》,是一篇小学生的叙事作文。

那么,叙事作文的六要素它都是具备的。

我们看一下,时间: 清明时节。

地点: 路上。

人物: 行人 牧童。

事情的起因: 清明外出扫墓、踏青、游春等无法准确考证,总之就是外出。

经过: 先是雨纷纷,接着人被雨淋欲断魂,继续发展——找酒店,问路。

结果: 遥指杏花村。应该是找到了躲雨和喝酒的地方。

关于作文的起步问题,就是孩子刚学写作文,从哪里开始学起?叶圣陶先生明确的指出,学生初学作文,要学习叙事,会记述一件事情,也就是会写记叙文。

小朋友们,在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的时候,虽然说的句子比较短,但是,要把这六要素都说出来。中高年级的小朋友们,写一件有趣的事,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一件事,写一次活动,写一次游玩的过程,都要交代清楚六要素。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

小朋友们,你们看四大名著,如果把它们写的内容细细的分下来,也是一件一件的事情。现在的网络小说,其实也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到了高年级或者初中高中,记事作文的要求会逐步的提高。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把写记事作文的要点总结了一句口诀“要想写好记叙文,几大因素交代清。人时地事因经果, 理物季候线环境。”“理物季候线环境”,不是小学生要掌握的,暂且不讲。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老师们常说,写事作文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怎样变成了七个方面呢?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就知道了。

例子: 《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了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这篇课文虽短,但记事的六要素齐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入门级的优秀的结构范例。我们看这篇文章的结构:

第一段先交代清楚四个方面的要素 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人物:列宁,事情:先概括地说事情“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接下来的三段详细具体的写起因经过结果,(也有更通俗的说法叫开头、中间、结尾),第二段写起因,第三段写经过,第四段写结果。这样六要素就变成了七个方面。

小朋友们,同学们,让家长也出一个题目,你们练习用上记事的六要素,说一个口头作文吧!

比如说写《到外婆家》,写《到公园游玩》,写《一次有趣的活动》,都可以第一段说四个要素,事情简单概括说一说。

下面再具体详细地写起因、经过、结果各写一段。

我们接着讲第二个技巧:“起承转合”作文结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布局谋篇的方法。

“起承转合”法可不是我们现在才有的,古人就常用这种方法写文章。

《清明》这首诗结构布局谋篇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还有开篇点题;

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

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

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在初中写议论文时,这“起承转合”法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小学生在写读后感,观后感时,这“起承转合”法也是一个很优秀的模式。每个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用这种模式去写作。

网上随便搜了一个例子:

《美人鱼》观后感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新上映的一部电影——《美人鱼》。(起,开篇点题)

  影片开头播出了环境污染的一些片段,的确让人看的触目惊心,同时这也让我知道了整部作品的中心点,也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虽然里面有一些情节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它带给我的整体感受就是感动。

这部电影最让我难忘的一段情节,就是人类捕杀人鱼的场景。疯狂而又贪婪的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不惜滥杀生物,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竟然对珍贵的人鱼下毒手,简直太可恶了!看着大海一点点变成红色,看着人鱼被无情的捕杀,我的心真得好痛!(承,接着说电影的内容。)

  正如电影中美人鱼——姗姗所说“如果我们有一天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即使我们再有钱,也是死路一条。”的确如此!其实我们也是环境中的一条鱼,试想如果我们生存的环境被无休止的污染,被无休止的破坏,即使我们有再多的钱,我们能活下来吗?答案是否定的。(转,说我或者我们要怎样怎样)

  《美人鱼》这部电影给我们每个人警醒:金钱不是万能的,不代表一切,不是你的生命。因为我们有比金钱更重要的,那就是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保护地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是时候了,横下一条心吧!打一场改善环境、保护地球的攻坚战、持久战,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美好!(合,逐步高升,情感达到高潮。发出倡议或呼吁。)

小朋友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作文的两个技巧:第一个是记事作文的六要素,我们用宁鸿彬老师的口诀“人时地事因经果”来记住。

第二个是“起承转合”法。把这四个字背下来,记牢,初中高中都能用。

要想掌握上面技巧,必须多加训练,训练的次数多了,就能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你的关注和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