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经过20多年发展,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已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法学学科已成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湖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肖北庚)(1)

肖北庚。 受访者/供图

《民主与法制时报》见习记者 庄德通 报道

就业率低,是法科生中老生常谈的话题。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法学院系,由于法学课堂教育与实践应用脱节问题严重,所以导致其法科生就业率相对低。如何在法学教育中,既能做好基础理论讲授,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近日,湖南师范大学(简称湖南师大)法学院院长肖北庚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以湖南师大法学教育工作为例,对此进行了回答。

学科平台齐全的法学院

肖北庚介绍说,湖南师大法学院相比于老牌法律院系,历史不算太久远,但发展速度非常快。1993年前后,新中国国际私法学奠基人之一的著名法学家李双元在仍任武汉大学教授同时,被受聘为湖南师大终身教授,并由此进一步开展湖南师大法律专业、法律系创建工作。同年,该校获得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式开始招收研究生。肖北庚随后前往初创的湖南师大法律系任教。

1996年,湖南师大建立法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不过这时,该学院还有公共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等专业,法学专业体系架构还不完善。肖北庚说,湖南师大正式建立只有法律相关专业的法学院,是在2002年。这一年,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的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湖南师大,这给湖南师大法学院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学院创造了契机。同年,肖北庚担任湖南师大法学院副院长,2010年接任院长职务。

“可以说我见证了湖南师大法学院从初创到发展的全过程。”肖北庚说,合并后的湖南师大法学院学位体系迅速完善:2003年,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6个,2005年获得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国际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得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目前,该学院已有教职员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91人,教授20人。学院有法律、国际法、知识产权三个系;拥有WTO法律问题、国家治理与现代立法、法治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私法、司法责任和反腐败追逃追赃7个研究中心;设有法学研究所、政府管理法制研究所、刑法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程序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时代法学》杂志社等教学研究机构;还拥有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WTO与现代国际法学研究中心。法学学科已成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此外,2012年,湖南师大法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3年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法学专业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专业和湖南省特色专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院已是一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等法学学科平台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法学院。向公检法司、律所等司法实务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输送了上万名优秀人才。”肖北庚说。

“走出去,请进来”增强师资力量

“湖南师大法学院是湖南高校中唯一既有‘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也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高校。”肖北庚说,不久前,92岁高龄的李双元老师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颁奖仪式在湖南师大举行。

颁奖仪式上,该校校长蒋洪新专门为李双元先生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智慧育人黉门有幸铸大师,下联是:仁爱延寿岳麓何人不羡君,用“国之瑰宝”作为横批,肯定了其多年以来的学术成果和对该校法学院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肖北庚提到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该校副校长蒋新苗。

肖北庚表示,湖南师大法学院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紧紧抓住时代契机发展法学教育。一方面,学院不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及师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潇湘学者”“世承人才计划”等奖励在职教师,聘请了40多名国内外知名法学家、司法实务部门专家任学院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另一方面,学院整合省内重要法学教育资源,强化法学教学、科研力量。

此外,湖南师大法学院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与牛津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国外部分大学建立了人员互派机制,每年至少有3名教师去国外访学。

为鼓励教师投身法学教科研工作,湖南师大法学院依托校友资源,建立了总额逾千万元的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设立了杰出贡献奖、教学标兵等奖项,每年拿出60万左右,奖励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国家级项目和高等级省部奖项,以及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教师等。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比例协调、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肖北庚说。

打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谈到湖南师大法学院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举措,肖北庚表示,该院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本科生培养中,常开展“法律俏佳人”特色活动,举办“麓山杯”模拟法庭,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等,已形成了积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氛围。

同时,学院格外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创新知识融合能力培养。肖北庚说,该学院很早就推出了项目制课程,教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可以吸纳本科生参与项目开展学术研究。学院每年还会从本科生中遴选30名学生,组建卓越法律人才班,着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肖北庚表示,目前,湖南师大法学院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已取得了突出成效,并总结出了“体系化的法律实务技能课程 实质化的深度实习制度 直接代理案件实战训练”三位一体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

该院开设了“体系化的法律实务技能课程”,研发出了集基础业务技能、民事诉讼核心技能、非诉必备技能为一体的法律实务技能课程体系。该课程不仅邀请一线法律实务部门人士兼职授课,还邀请了来自德国、美国、瑞士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目前,这门课程已在该院实施了5个学期,累计培养学生300余人。

该校开展的“实质化的深度实习制度”被总结为“三段六步全程参与式实战教学法”。“三段”为庭前准备阶段、庭中观摩阶段、庭后提升阶段,“六步”即“庭前优选”“模拟开庭”“庭中观摩”“评庭交流”“总结提升”和“推广运用”。其中,第六步还包括撰写论文,力求实现学生法学理论与实践能力融会贯通。

肖北庚说,在这一过程中,学院让学生接触的,都是法院尚未开庭审理的真实案件。学生需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做出判断,然后在旁听案件过程中,把审判结果与自己的推论对比,发现差距,并有意识地去弥补差距。

“直接代理案件实战训练”主要是指让没有毕业的本科生直接走上法庭,代理案件。肖北庚说,这主要依托于学院的“漾翅法律实践团队”。该团队成立于2009年,由湖南师大法学院教授黄捷组建,通过考试从本科学生中选拔队员,在其指导下从事诉讼代理、法律谈判等法律实践活动,至今已有10多年历史。

据了解,该团队成立第二年,就曾取得了不小成绩:其代理的“长沙市岳麓区凤凰山庄27户居民维权案”被评为2010年湖南省十大法治事件之一。10年来,该团队办理案件百余件。另外,法学院学生参与的湖南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案件办理共294件。

“经过这些训练,我院许多本科生刚毕业就具备一定代理案件能力。”肖北庚说,湖南师大法学院毕业生,应该具备三种素质和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良好的职业能力,三是要具备公正情怀。肖北庚认为,对法科生而言,公正情怀是必须具备的,这也是该校法学教育非常重视培养的学生素质之一。原标题:让刚毕业本科生具备一定案件代理能力——访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肖北庚

版权声明:本文系《民主与法制时报》原创作品,转载或整合请注明来源,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