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齐美虎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 齐美虎 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治国必治边”。始终关心关怀着云南边境地区建设,2015年和2020年两次考察云南,对边境地区的发展稳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和2021年又通过回信的方式给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和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送去问候,叮嘱大家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时,指出要“不断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作出明确要求,并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边境地区具有特殊的经济地理特征,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着特殊困难,是国家支持发展的特殊类型地区。重塑云南边境经济地理,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加快推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边境地区经济地理特征明显

世界银行(2009年)在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中,用密度、距离和分割刻画地区、国家和国际三大空间经济地理特征,形成3D经济地理特征分析框架。

从地区空间维度来看,边境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较低的经济地理特征更加突出。云南边境25个县(市)总面积占全省的23.4%,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11%,人口约占全省14.3%。边境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分别为73.1人/平方公里、295万元/平方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1%、47.5%。密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反映了人口和经济集中度,体现了规模效应,如何提高边境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非常关键。

从国家空间维度来看,边境地区远离国内发达地区(城市)。目前,边境地区还有9个县未通高速公路,沿边铁路还未贯通,外加边境地区交通线漫长,物流体系不发达,资源、商品、服务在区域间流动成本高于其他地区。国内发达地区(城市)远离边境地区,对边境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克服远距离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为重要。

从国际空间维度来看,边境地区国际分割相对不明显。边境地区虽然远离国内高密度发达地区(城市),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边境地区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沿边8个州市有2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个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6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9个陆路口岸,边境地缘优势非常明显。边境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具有较强的显性比较优势,国际市场分割相对不明显,沿边州市外贸依存度达15%,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边境地区成为全省全方位开放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开放合作潜力巨大。

边境地区在云南区域发展格局中承担特殊功能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要打开区域发展新空间,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边境地区在优化区域布局、维护边疆安全中承担着特殊功能,要完整、准确、全面认识云南边境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边境地区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阵地。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加强边境地区民族团结,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云南发展稳定大局。边境地区25个县(市)常住人口67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79.4%,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推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边境地区是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屏障。边境地区涉及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部边境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分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等23处,森林面积616.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2.86%。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亚洲象、望天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推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安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边境地区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门户。边境地区毗邻东盟越南、缅甸、老挝三国,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临近南亚印度、孟加拉国等国际市场,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重要的交汇区,更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的前沿,北上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推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在我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

加快推进边境地区经济地理重塑

边境地区存在区域经济低密度、远离国内发达地区(城市)两大劣势,但同时拥有区域性国际市场分割相对不明显这一优势。当前,边境地区要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面彰显民族众多的交融优势,促进共同富裕,让团结进步成为云岭大地最美风景”“全面彰显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建设美丽家园,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全面彰显内引外联的区位优势,增强辐射能力,让云南成为‘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全面彰显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强省,让一二三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从城乡驱动、东西联动和内外互动多维度重塑经济地理,不断提升边境地区密度、缩短与发达市场的距离、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一是推进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形成双轮驱动,全面提升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通过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好一系列重大工程、落实好一揽子支持政策,以边境地区特色城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为抓手,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促进产城融合,推进绿色发展,促进城镇与乡村协同发展,积极培育新增长极,吸引和聚集人口在边境地区生产生活,形成城乡双轮驱动格局,有效提升经济集聚效应,全面提升边境地区密度。

二是改善边境地区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大幅缩短与国内发达地区(城市)时空距离。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云南周边省区及内陆腹地经边境延伸至南亚东南亚的综合运输通道,形成边境地区内畅外通、运行高效的综合交通网。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大宗货物中转物流、国际配送、跨境电商等现代物流服务业,建设跨境商品深加工及储运基地,减少货物转运、提升货物通关效率,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新体系。加快边境地区布局5G网络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口岸、边境智慧城市、智慧安防建设,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

三是深化边境地区国际次区域合作,扩大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积极谋划后疫情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重大历史机遇并应对挑战,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融入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大范围内促进资源和要素流动,扩大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和加强对内合作。加快边境地区营商环境综合建设,积极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边境贸易政策,构建开发开放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区等优势互补的开放平台,提升口岸综合服务功能和客货通行能力,完善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重点城市在投资贸易、文化科技、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合作机制,进一步减少边境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市场分割,让边境地区逐步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