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三世说 戏说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1)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他生于官宦之家,其祖父,父亲均在北京做官,他的母亲也是当地有名的女才人,擅长吟诗绘画。因此,打小,龚自珍便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他是想要成为一代名臣救国救民,但最终由于现实的无奈而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龚自珍自幼博闻强记,生性敏感,关心国事,立志要做出一番经邦济世的宏伟事业。但是,他在科举一路上却屡屡不顺,27岁中举,38岁才中进士。虽心有治国救民的抱负,但终其一生终不得志,一辈子做了20多年的小官,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48岁时,终于对官场厌倦,对统治者不抱希望,愤然辞官还乡,不久与世长辞。

纵然在官场失意,但却在文场得志,他的一生在诗、词、文方面均有建树,被后世称为“近代文学开山作家”。

龚自珍的三世说 戏说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2)

如果说要对他的诗词文进行排名的话,就理论思想上来说,文为上,诗次之,词最下,但如果是从创作手法,艺术表现手法上来说,诗为上,文次之,词依旧最下。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龚自珍的文章,他的文章可以称为一代之雄,梁启超曾经说过,读龚自珍的诗,读之“若受电然”,而康有为则赞誉龚自珍的散文为“清朝第一”。

龚自珍的文章风格瑰奇,构思奇特,往往是透过现实看本质,拥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丰富多变的表现样式。

比如《尊隐》一文,这是龚自珍早年时所做的一篇政论文,作品描绘了一幅腐朽势力濒临灭亡,新兴势力即将取而代之的图景,这篇文章以寓言的形式展开,表达了龚自珍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变革的憧憬。

说完文章,我们来聊一聊词,对于龚自珍来说,虽说词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排在下等,但是他本人却十分喜欢填词,他写词的数量要比诗文还要多,他的词有写男女相思的,也有的讲述梦境的,也有的是自抒胸臆,打发时间的。

在晚年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自己词的缺点:“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

龚自珍的三世说 戏说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3)

说完词,我们来重点聊一聊龚自珍的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只有狂风惊雷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重新焕发生机,当今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对于这首诗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如果小编没记错的话,大家都应该在上学的时候学过。此外,还有一首诗,大家也不会陌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不是很熟悉呢,这两首词都是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辞官回家时在路途中所作,包括315首七言绝句,其中也有许多是不按严谨格律的古绝,基本上是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列的,大致写下了诗人这一生过去的和现在的经历,见闻和感慨。算是对自己的一生做了个总结。

这些诗句,有的是“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豪放之作,也有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温婉之作。

有人说,龚自珍天生狂放,既有侠骨又有柔情,而这也造就了他那“哀艳杂雄奇”的诗风。

如果我们细细品读龚自珍的诗时,我们会发现龚自珍的诗中“剑”和“箫”两字出现的次数较为频繁。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出自诗《漫感》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出自诗《秋心三首》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清。”

出自《己亥杂诗》第九十六首。

像诗句中带有“剑”和“箫”的诗句还有很多,那么为什么龚自珍喜欢这两个字呢?

剑代表刚硬,箫则带有温柔的意味。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吧“剑”理解为诗人豪放,忧患的一面,而“箫”则代表了龚自珍委婉、柔情的一面。这两个字正是龚自珍自身的形象,狂放与温柔,合二为一。

龚自珍的诗多为象征隐喻,其想法奇特,诗词优美的同时带有一种凌厉彪悍之气。

总的来说,龚自珍的诗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有“史诗”的意味,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的忧郁、孤独和自豪。

下面,让我们正式走进龚自珍的生命轨迹。

龚自珍的三世说 戏说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4)

童年的美好

龚自珍出生在美丽的杭州,他的生活年代大概是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想必大家对这一时期的满清历史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里小编就不啰嗦了。

龚自珍,诞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家庭中,龚自珍的祖父与父亲都是进士出身,在京为官。而龚自珍的母亲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的女儿,诗词书画手到擒来。

生于这样一个充满文化学术氛围的家庭当中,龚自珍的童年还算过得美好。

他四岁的时候便在母亲的教导下识字认字,7岁的时候,母亲教导他读吴伟业的诗,方舟的文章和宋太傅的诗。后来,龚自珍的父亲带着10岁的龚自珍来到了北京,之后请来了宋璠教导龚自珍学习功课。

作为龚自珍最早的教导老师,宋璠对这位学生做出了“行间酸辣”的评价,意思是语言带刺,观点尖锐毒辣。不得不说,这位老师的眼光也很毒辣,在龚自珍日后的创作道路上,龚自珍将这种风格特点进行了优化和发扬。

龚自珍在青少年的时候特别喜欢读宋朝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这一奏书表达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纲领性意见。

龚自珍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经常诵读王安石的这篇文章,还亲手写过9遍,可以说,这篇文章对龚自珍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为以后龚自珍形成自己的变法思想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龚自珍的三世说 戏说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5)

少年有抱负

1810年,19岁的龚自珍首次参加顺天乡试,考中副榜第二十八名,从此他踏上了科举仕途这条崎岖不平的道路。

1812年,龚自珍带着新婚妻子来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杭州,在游览“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时写下了一首词,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像樊哙那样建功立业、像驺奭那样立言传世,乃是无数古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那些都不是我的平生之志。

那么龚自珍的志向是什么呢?

在这首词里,他将自己比作谪仙,来到人间乃是为了拯救苍生、重振乾坤。

由此可见龚自珍的雄心壮志以及自信自负,其狂狷的性格也展漏无疑。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1813年,龚自珍上京应乡试落第,家里的妻子也因为庸医的误诊而离开人世,这时候的龚自珍犹如坠入谷底,仅仅一年半的时间,科场失意,爱妻离世,心里充满了哀伤和忧愁。

1818年,龚自珍参加浙江举办的乡试,中式第四名举人,之后,从1819年开始,龚自珍开始了会试,以后的八年间,他参加了四次考试都落地了。龚自珍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苦涩与心酸。

龚自珍的三世说 戏说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6)

官场的坎坷

1820年,龚自珍30岁了,开始进入到了中年的阶段,他博览群书,纵观古今诗书,撰写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纵使自己多有才华,依旧败在了科举的道路上,1820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又以失败告终。

之后,龚自珍报考军机章京,没有被录取,于是写下了《小游仙词》15首讽刺军机处的腐败现象。

龚自珍面对渺茫的前景,时间的流逝,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于是决定接受中央行政机关的一项低级职务内阁中书,负责在内阁中撰写文稿。

在内阁工作期间,龚自珍一直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反而遭人迫害,龚自珍为了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宁静,他开始想佛教寻求精神寄托

这期间,龚自珍曾一度戒诗,但是最后没过多久便又开始写诗了。后来,在为母亲守孝期间,龚自珍专门研究佛教思想和对佛教典籍进行整理工作。

1829年,经过4次会试失败的龚自珍终于在这一年成为了进士,而这时候,他已经38岁了,中了进士以后,龚自珍仍然担任着内阁中书的职务,之后又担任了其他官职,但是都是很卑微的官职。这对一心想要救国为民的龚自珍来说无疑是很痛苦的。

人到中年,龚自珍已经40岁了,少年时的满腔热血,远大抱负早已经化为无限的忧愁和哀伤,“春声满秋空,不受秋束缚。”“千秋万岁名,何如少年乐?”

生命的最后十年,龚自珍对官场早已厌倦,于是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学术领域上,他涉及的领域范围相当广阔,包括经学、历史学、地理学等等。

龚自珍的三世说 戏说龚自珍三百年来第一流(7)

最终的逝去

时间年复一年的过去了,1839年,龚自珍带着满车的书籍以及朋友们的祝福罢官回乡了。两年后,龚自珍暴毙身亡。

虽说,在辞官南归时,龚自珍已经对清王朝的幻想破灭了,但仍然不愿抛弃;生活虽然更加困难,但仍然不甘堕落;身体虽已渐渐老去,但是豪情壮志却丝毫未少。

龚自珍一生爱国,他与魏源是至交,与林则徐是志同道合之人,但是,命运却总是很喜欢捉弄人,穷其一生,他未能如愿做到高官,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救国救民的理想。

但是,他却以自己的诗文去揭露社会的黑暗,去主张革新政治,反对外国侵略,在救国为民这条道上,他已经尽自了己最大的努力。

他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他呼吁改革变法,他用自己的诗文去唤醒沉睡的人们,去鼓舞人们为之奋斗。

他的身上有一种士人风骨,家国情怀“精气神”在等待我们去传承!

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梁启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