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1)

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2)

叶君 摄凤头山是一个神秘所在,那里隐藏着一个代号叫601的机构。作家吴太尚记忆中:那时我们还是小娃儿,被大人们吹得神乎其神,在高高的凤头山上,在密匝森林锁路的林中,有一支穿着绿军装的部队把守着,他们常年驻守在山上,不与外界接触。房子上都种了草和树,有的人还住在山洞里。那里可以随时看到毛主席。特别是毛主席去世那年,城里很多人往那里涌,来去五六十里路,又不通车,靠脚走,很多人因回城时肚子饿了,就在沿途掏红苕。真佩服那时的城里人对毛主席的崇敬。被凤头山601传说吸引着的不仅是吴太尚,更是无数巴中人。很多年后,我都还被传说中的601牵扯着,被神秘感笼罩着,一直在云里雾里。那么凤头山上的601是一个什么样的真实所在? 601 一个通信微波站风头山位于巴城北部,属江北办事处辖区,与广播电视转播台鼓楼山、巴州最高峰老土地(1431米)处在同一山脉上,次第北向而立。凤头山的海拔并不高,大约1000米,隔巴河与川北名山阴灵山对望,雄山深谷,登高一望,四野廖廓,颇有气势。

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3)

叶君 摄风头山的名称是因山形似凤头昂首屹立得来的,并有一传说附丽:说远古时候飞来一只金凤凰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决定落地生根。凤头上森林茂盛,蓊郁幽深,其山头周边又平铺着大坝田畴,散落着座座民居,微缩着山顶小平原田园风光。传说的601就在凤头下,隐藏在密林里。真实的601,实际上是归属于邮电行业的微波站,是发射无线电波信号作为通信用的。所谓微波是无线电学的专业术语,广播电视和通讯的无线电信号可采用米波、分米波、微波等频率进行传播。由于微波是直线传播,传输距离短,所以就采用中继(接力)的方式,每隔几十公里设一个微波中转接站,将收到的微弱微波信号放大后转发,以便在下一中继段进行传输,通过接力传送达到远距离通信的目的。

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4)

叶君 摄微波通信的建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国家重点工程西移,西安到成都的微波通信,纳入了“三线”建设范围。按“三线”建设要求,微波站址的选择必须有一定海拔高度,以便于传输信号,同时要远离城区,交通隐蔽,利于备战,于是凤头山就作为理想的地址被选中了。1970年3月,凤头山“601”微波站(后改称701信箱)开始动工兴建,7月完成土建工程,8月安装600路微波机1套,10月1日全线开通,试转21周年国庆实况电视节目。1973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其业务范围主要担负电视、长途电话、报纸传真、国际广播的传输。

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5)

微波站成立初期,受巴中县电信局领导。1975年后,作为独立的邮电企业单位,受四川微波总站领导。601微波站的建立在巴中通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微波站不与外界接触,修有专门的公路,安装有巨大的锅盖天线。那时周围老百姓都还在照煤油灯,而微波站里却灯火闪亮,邻近居住的人更不能随意进去,于是被大家误传为军事重镇,也就在必然的情理之中。 601微波站 巴中电视诞生的引线。电视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机最早由英国人1925年发明。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在1958年制造成功的,开始播送黑白电视,1973年开始试播彩色电视。但是在偏远的巴中,上世纪70年代还没有电视,对老百姓而言,电视还是传说。凤头山601微波站建立后,有关电视的话题就与巴中广播人联系上了。601正式运用后,当时县广播站有位叫钟玉成的技术员,从《广播电视技术》杂志上看到有文章上介绍,有微波站的地方可以取到电视信号,他就向领导打报告建议,说县内有微波站,能否向省、地主管部门打报告修建电视差转台。

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6)

报告送上去后,因条件不成熟没有被批准。到了1975年,他又从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利用微波站的散光取电视信号,再次提出在城郊莲花山上修建一座电视差转台的建议,同时还准备去购买微波转播设备,后因设备不好而放弃。1976年,省广播电视信号通过高山骨干转播台704(剑门关)、506(华莹山)台向川东北发射四川电视台的节目。得知信息后,县广播局立即派人到陕西西安、汉中等地买黑白电视机,因缺货没买着。于是派人到当时的达县地区广播局借了两台电视机,在县武装部楼顶上试收,没有接收到信号。他们把设备机器搬到南龛山顶上,省电视台的信号收到了。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巴中人民为了能从电视上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成千上万的人不辞辛苦,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而来(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有的走路),到离县城30多公里的凤头山601微波站看电视。据当时县广播站的许利才回忆,他们全站职工集体包了个货车到的微波站。当时,山上男女老少,人山人海。孩子看不到电视就爬到树杆上看,架在大人肩上挤着看,一孕妇看电视因人多拥挤造成胎动当时流产。

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7)

坐个货车到601很奢侈,当然更多的人则是走路。画家谯守红说,1976年时,他13岁,与其哥哥和街上耍得好的一帮小伙伴,坐车到枣林,然后从青滩过河,一直向山顶爬,路上不少人结伴而行。记得看电视的地方是个土坝子,人多得很,办公桌上架的凳子,上面放了14英寸的3台黑白电视机。看过电视,沿公路回巴中城。半夜走到凌云,又饿又困,他哥哥认识凌云小学一位老师,给他们抱来几捆谷草,在教室里铺开,卧在上面睡了几个小时。早上学生要上课,他们收拾好谷草,起程继续赶路,此时下着小雨,他们也只有冒着雨走。

谯老师说起看电视的事记忆犹新, 不过他一直记着的是在鼓楼山看电视,实际上是记错了,当时鼓楼山转播台还没建呢。

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8)

通过这次事件后,县广播站人员感慨万千,决心尽快把巴中的电视转播搞起来,1976年10月,他们从南充买回差转机,在南龛山上建了第一个差转台,巴中城区居民和附近的农民第一次看到了本县转播的电视节目。1979年又建了鼓楼山转播台,全县大部分的地方都能收看到巴中转出的电视节目了。如果没有601的引发,就不会激发巴中广播人的急迫心,可能巴中人看上电视还要往后推若干年。由于有线网络传输信息容量大,安全稳定,邮电通信、电视转播逐渐过渡以有线传输方式进行,微波站便废弃了。曾经神秘如今已成为废墟的601微波站,虽然房屋已长草生树,但基本格局还在,墙上的标语依稀可认。今天到此一观的人们,已经进入卫星通信、5G信号的时代。但数十年前的画面,仿佛还在昨天,短短四五十年时间,科技发展的强劲让世界全然一新,谁也难以预料科技还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开篇未来。

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9)

今天的凤头山,山形依旧,凤头翘首,昂然引鸣,其树更见苍郁,废弃的微波站成为巴中人可以追诉的文化遗存。江北办事处依托这里独有的山形地貌,大片生态林,高山田园风光,规划打造成巴中江北“后花园”。巴中兰协秘书长赖福春父子却早已捷足先行,看中了这方好山好地好林,于此辟地种桃,建兰园、筑庄园,让凤头山有花可观、有香可闻、有果可品、有农家饭菜可尝,经年打理,已初具规模,巴城人若野游休闲发呆,倒不失为一可去之处。 2022.4.8 ——载《巴中广播电视报》2022.5.26期

四川巴中悬崖山洞至今无人敢去(巴中凤头山神秘传说中的601)(10)

阳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巴中市文联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