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题为《尚小云初到申城》,作者张展业,原载于2000年1月3日出版的《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1)

20世纪初,上海已成京剧重镇,四大名旦都曾把这里当作必争之地。尚小云与浦江的不解情缘大可一书。

尚小云是1917年应老天蟾舞台之聘首次来上海的,1月31日以《宇宙锋》一剧作首场演出。他连续公演四个半月之久,有时日夜两场,在138天内演出达200场,推出的剧目共38个。

与梅、荀首次到沪都是浩浩荡荡带着班子前来不同,尚小云是匹马单枪,只身闯入了上海滩。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2)

老天蟾舞台坐落于上海二马路(今九江路湖北路口),本是南派京剧的大本营,名角如林,阵容坚强。当时尚小云名悬第五。头牌何月山、二牌赵君玉、三牌时慧宝、四牌盖叫天,后面依次还有杨月楼、林树森等。

尚的演出剧目以京朝派正工青衣戏为主,有《三堂会审》《祭塔》《武家坡》《战蒲关》《孝义节》《落花园》《法门寺》《二进宫》等二十余出。也演出了头二本《虹霓关》,前以刀马旦应工饰东方夫人,后以花旦应工饰丫环,还演了《金山寺》《春香闹学》等昆曲戏。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3)

凭着坚实的功底、文武昆乱皆精的技艺,17岁的尚小云很快就在沪上站稳了脚跟。他与南派名演员他与南派名演员的合作戏更成为这期演出的一大热点。

他和小杨月楼合作的《双金莲》(《五花洞》)是演出场次最多的一个戏,一北一南两位同龄青年名旦各呈异彩。此剧先后演了14次。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4)

在精诚合作中,尚先生与海派名角建立了深厚友谊:挂头牌的武生何月山时年21岁,以勇猛著称,他演《长坂坡》的赵云,在连走鸥子翻身时靠旗均直扫台毯;跺泥等动作亮住均纹丝不动;一条腿可高抬数分钟。

被他那真功夫深深打动的尚小云,多次为他配了剧中的糜夫人。尚非但"跑箭"出色,而且"抓帔"与何配合默契、尤为精彩,此剧先后合演过10场。为了答谢尚先生,何月山多次在尚主演的《探寒窑》中反串老旦饰王夫人,也特受欢迎,先后合演过9场。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5)

还有一出演得最多的合作戏是《雁门关》(《南北共和》),也演过14场,尚小云在剧中扮演的萧太后极为引人瞩目。因而,在2月28日首演另一合作戏《四郎探母》前,广告中又特别注明尚小云演萧太后作为号召,当时由时慧宝饰杨四郎、小杨月楼饰铁镜公主、何月山反串佘太君,挂二牌的南派名旦赵君玉竟破格扮了四夫人一角。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6)

3月6日普缘善堂假座天蟾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义务戏,除该台全体演员,还外请了许多名家参演,共10出戏,大轴特别安排了尚小云与菊坛耆宿孙菊仙合演了《三娘教子》。

早在1914年,孙菊仙曾两度于北京携尚合演此剧,已成梨园佳话。此番孙老以76岁高龄来沪又一次为尚配演《教子》,人们对他提携后进的精神大加赞扬。

4月1日尚小云首次参加了海派戏头本《镜花缘》的演出。4月17日起,尚又连续参加连台本戏《玉蜻蜓》的演出,共演十六本(上述38出中,此十六本仅作一出),这对尚先生日后创排《摩登伽女》一类新戏,实在是不无启迪作用的。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7)

王启明:尚小云义演助学

原文载于2000年3月20日出版的《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

1949年冬,现潍坊三中的前身一一两所私立中学(新华中学和青年中学)办学经费有了困难,开支拮据,难以为继,两校负责人都很着急。

此时恰逢尚小云先生率荣春社在潍坊演出,于是两校领导商定向尚大师求援,要求义演,募集经费。

大师闻知欣然同意,在离潍前假座位较多些的永乐大戏院,演出了三场。戏票完全由两校自行运作分配和出售,三场观众爆满,站票也不少。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8)

我是新华中学的初中学生,因喜爱京戏,力争当上了一名服务人员,负责接待引导入座。开演后无事,就站在一旁美美地大饱眼福,看了三晚蹭戏。

那三天的剧目是:《墨黛》《乾坤福寿镜》和《大八蜡庙》,尚大师在《八蜡庙》中反串黄天霸。三天的义演效果极好,大师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时常博得热烈的掌声。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9)

至今我还记得墨黛被搜查时,她混入差役中战战兢兢生怕被看出来的样子,真替她担心;《福寿镜》中夫人的水袖变化多端,表达了惊疯的神态;反串武生穿厚底打飞脚漂亮洒脱,真显功底。看尚大师演出是一次极高的艺术享受。

义演的收入,给两所中学解决了燃眉之急,度过了难关。尚大师的义演,受到了师生的感激与尊敬。

尚小云谭富英四郎探母(尚小云初闯上海滩)(10)

为表达谢意,两校合赠黄缎底、黑绒字长条横幅一面,上面的颂词我记不清了,但还记得字体为仿宋美术字,体态精美娟秀。

据说是由当代著名书画家、后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郭味先生亲笔书写,据以刻剪的。当时郭先生在我校代课,是我的语文和美术老师。

今天在尚小云百年诞辰的时候,我忆起了这段轶事,以表示对尚大师高尚人格的缅怀与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