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是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部分,也是展示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方式。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融合神话与科学之间的冲突,为科幻电影的创造开拓了空间。虽然传统神话遭受科学的冲击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是高度发达的科学也同样带来宏大的宇宙景象,在这种宏大的宇宙景象的启迪下,一个包容全人类的人人平等的现代神话终将产生。科幻电影未必能称为现代神话,不过,高科技宇宙图景与传统神话意象融合却成为推动它们创意灵感的动力。


约瑟夫·坎贝尔;现代神话;好莱坞科幻电影


有关神话的电影观后感(好莱坞科幻电影)(1)


约瑟夫·坎贝尔是美国的神话学大师,对美国好莱坞世界和当代文化创意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坎贝尔的神话学及其文化影响还尚未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坎贝尔的现代神话观及其所影响科幻电影能给中国科幻文化的创意提供些许借鉴和启发。


有关神话的电影观后感(好莱坞科幻电影)(2)


科幻电影是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部分,也是高科技时代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星球大战》,号称是美国的“亚瑟王传奇”,可是该片的导演乔治·卢卡斯却将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奉为导师,曾经风靡全球的丹·布朗《达·芬奇密码》中符号学家的原型也是坎贝尔,他的神话学著作是好莱坞世界的必读作品。坎贝尔对美国科幻影视和文学的影响无法估量,这位在常人眼中以远离时代的神话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却成为这些流行文化的领路人。[1]为何这些掌握这个时代话语权的大咖们却崇拜一个研究神话的学者?神话学在国内高校只在中外文学史的史前部分和民间文学的相关章节有所涉及,这一在国内学界和高校被边缘化的学科,为何对好莱坞世界却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和影响力?这些代表高科技时代人类想象巅峰的科幻巨制如此推崇传统神话,那么传统神话又是如何激发高科技时代的创作想象的?


有关神话的电影观后感(好莱坞科幻电影)(3)


与国外科幻文艺出奇的繁盛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当今科幻文艺整体疲软(小说《三体》一枝独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在国家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如何融合民族传统与现代科技,从而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兴盛,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神话学家坎贝尔对美国科幻文艺的影响及其启示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


有关神话的电影观后感(好莱坞科幻电影)(4)


在人类文化史上,神话与科学成为对立的两极,由此形成相互冲突的两大阵营。自十八世纪启蒙时代建立“理性的法庭”以来,神话成为人类思想进步的反衬,被贬斥为人类文化中的陈旧、没落、原始的纬度,即将被清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许多神话学家也持这一立场,比如弗雷泽、弗洛伊德等人认为神话注定会被科学所取代。虽然科学对文化的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不能说科学就可以成为统治和审判一切的主宰。由于神话与一个文化传统的起源密切相关,单纯否定、拒绝传统神话,正如古希腊离开其力量根源大地的安泰巨人,使文化的发展最终成为无根之木。并且,现代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而许多人将这些问题归咎于科学的高度发展和人类对传统神话的背离。因此,新神话主义者比如艾略特、乔伊斯、托马斯·曼等人更加关注如何从传统神话中寻找救赎现代荒原的精神力量。

有关神话的电影观后感(好莱坞科幻电影)(5)


坎贝尔所生活的时代,恰恰是美国科学高度发达的时代,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奇迹随处可见。因此,神话研究无法回避科学的发展而退缩到古代世界中,而如何在高科技时代保持甚至发挥传统神话的力量,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一个神话学家却对高度发达的科技怀有如此大的热情。不过,坎贝尔并没有纠结于如何在神话与科学对立的两大阵营之间确立自己的立场,而是从神话与科学的冲突出发,具体展示两者之间相互否定的症结所在,并试图从高于神话与科学的终极视域来融合两者之间的冲突,从而实现两者在更为本源领域的和解。

有关神话的电影观后感(好莱坞科幻电影)(6)


与代表19世纪的传统神话学不同,在坎贝尔那里,神话是人类走出蒙昧时代的精神启迪。神话是古代的奇迹,科学是这个时代的神迹,两者在本质上并不冲突。科学所继承的是史前猎人神话中代表精神探索的萨满精神。萨满打破部落传统的束缚,在灵性世界中探险,并最终获得超越部落的智慧归来。从人类宏大的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家继承了史前萨满的探险精神。同时,在坎贝尔看来,他们的科学探索却具有非常重要的神话学意义。坎贝尔于1986年出版了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名为《外在太空的内在边界:作为隐喻的神话与宗教》。在他那里,外在世界与人类的内在灵性世界是统一的,科学家探索外在世界,从而开拓人类的认知领域,也由此开拓了人类的内在世界。最终,在现时代探索精神的启迪下,人类所属的新时代会出现属于这个时代的神话。由此,坎贝尔便从终极视域的角度融合了两者之间的冲突,而这种和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