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来,是结缘太极拳的第9个年头。不敢言知,唯愿分享一下习拳过程中的感受与同好们共勉。

十年太极十年什么(十年太极十年悟)(1)

天下太极

一,缘起

那年遭遇变故,人生面临拐弯。在极度郁闷彷徨时,得知同学老丈人是位太极拳爱好者。于是在这糟糕而低效的时光跟着老爷子学了一套“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杨氏国标版。老爷子的拳架非常漂亮,是我在现实中见过的最规范大方的拳架。老爷子是道门中人,据同学说身上有真东西。可惜他喜欢清静,长期在四川成都居住生活,遗憾没有更多机会向他请教学习。

大概习练杨氏简化二十四式3个月后,记得是个台风天气。平时热闹的公园没什么人,我穿着太极服装如常去锻炼,遇到了现在的师傅。当时他也是一个人在公园的一处平地上,见我经过,看着我说:学不学太极,要不要搭个手?我很诧异,后来才知道搭个手就是互探虚实,知道对方有几斤几两。我见他一副广招徒弟的生意样子,心里是不以为然的,地球人都知道,这些走江湖的,身上不一定有什么真东西,加上之前队同学老丈人拳艺十分稀罕的影响,我没怎么当回事,就跟他聊起来。我问他:您说,咋样才能练好太极拳?他说:机缘很重要。

师傅的回答让我决定跟他学艺。师傅每天早晚均在那里教拳好几个小时,弟子很多。迎来送往,缘来缘去,已经好几千人了。当天晚上,师傅正式教拳之前,还是让我搭了个手,把我摔了个仰面朝天后,才开始正式教习拳架。这一学,就是4年,每天晚上跟着师傅习拳架,练推手,一直到公园开始改造,我只好自己个人修习,遇到关键处,再去找师傅请教。

十年太极十年什么(十年太极十年悟)(2)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二,拳架

太极拳架是最为大众熟知的,很多人对太极拳的认知就是始于拳架终于拳架的。师傅是河北广府永年人,杨氏太极拳的发源地。杨氏太极拳自然是练得炉火纯青了。师傅教拳也是从杨班侯108传统小架开始的,接着是武当道内张祖意合太极全一到五路。关于拳架,是区分不同太极拳派的主要特征,各门各派风格有很大差异,这些年的主要体悟是:一,好看的拳架不一定是真太极(譬如那些国标,练城了舞蹈 技巧),真正的高手打的拳架一定不花哨,而是行云流水令人看着很舒服;二,一个师傅同样传授的拳架,每个人练出来都不一样,这关系到学习者的悟性、功夫、坚持等,所以要求同存异,不要过于苛求形;三,拳架可以不好看,但不能别扭滞碍,出现膝关节疼之类的问题,就一定要检查自己的基本姿势要领是否错了;四,坚持每天练习是唯一途径,拳不离手,这是大道。拳打万遍,其意自显。说一千道一万,坚持习练是最重要的,否则,说什么都是扯。

十年太极十年什么(十年太极十年悟)(3)

九年磨穿了三双鞋

三,站桩

跟着师傅练了大概三个月时间,师傅见我风雨无阻,每天坚持,练得颇为认真。有一天练习完,师兄弟们陆陆续续散去后,师傅对我说:我见你在这些人里练得最认真,今天专门跟你讲,咱们主要是练武当道内拳法的。内家拳,内才是根本。要出功夫,必须站桩。于是师傅就从丹田的位置在哪里开始讲起,站桩的姿势要领,呼吸的法门,意念的控制……。最后师傅说,你试试看,能不能站出来。

按照师傅说的,我第二天就开始站桩了,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开始时站桩的枯燥,收效甚微的质疑,急于求成的焦躁,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被平静和愉悦取代。站桩第三个年头时,明显感觉到了丹田气鼓,今天已是周身自如了。关于站桩,要说的是,这个世界是由物质和暗物质组成的。精气神、脉络经络都属于暗物质,是真实存在的,古人早已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利用它造福子孙。不信没关系,千万不要因为无知而去诋毁,心存敬畏是种美德。

十年太极十年什么(十年太极十年悟)(4)

静中有动

三,推手

师傅是个武痴。自幼好武,没上过学,练了五六十年功夫,教了几十年拳,可以说是个职业传统武师,一直在民间江湖。他有一句名言:拳不能打入,那能叫拳?在师傅这里学拳的人很多,来来去去,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年轻力壮的跟他学拳。太极推手,便有了习练的基础。由于推手每天对抗要消耗不少体能,刚开始一段时间经常累得浑身酸疼,很多人都是练几天就放弃了。记得当时有位江西的师兄,平时主要干力气活的。人看起来不十分粗壮,是那种筋骨型的。我跟他练习推手较多,大概有半年时间,我们俩在晚上大家散去后留下来推手。他很认真,每次都会像牛皮糖一样粘在我身上。

后来江西师兄因家里有事走不开回江西去了,我的推手练得少了很多。主要是跟师傅的儿子,一个两百多斤的猛男一起练,由于两人吨位相差太多,练得相对少很多。师傅很希望自己儿子也像他那样苦练功夫,将来能出人头地,所以经常带着我们几个练推手的弟子与别人切磋,参加比赛。在那段愉快的岁月里,我们接受别人的挑战也挑战别人。记得有一回,有个自称什么拳派的人带了两个徒弟来切磋,师傅派我上去接受对方指教,可能是沾了推手规则的光,两个颇为生猛的小伙子都被我撂倒抡了出去;还有一回,遇到一个昆明警校的武术教官,好像还拿过他们当地民间推手比赛的冠军。师傅让我们几个多向高手请教,除了师傅的儿子因为体重和力量占用绝对优势,赢了对方。其他几个师兄弟都不是他对手,我跟他体重身高都差不多,各有胜负。看得出来,他经验很丰富。后来在聊天时,他把裤腿撩起来给我看,上面全是老茧和伤疤,他说:散打才是他的专业。

说到专业,18年的时候师傅带我们参加了推手比赛。那一次,我们遇到了“天龙太极”的选手们,我们无一胜绩,各个公斤级只要遇到“天龙太极”的就是输。赛后,跟他们的选手聊天,很多都还是孩子,他们说每天练习体能技巧对抗6个小时。哈哈,这就是半职业啦,输得心服口服啊。关于推手,如果走上对抗竞技项目,那么谁实战多训练刻苦花的时间多,自然胜算就大。但我不得不说,这与真正的太极推手不是一回事,这种类似摔跤以技巧和肌肉力量为主的推手,已经背离了太极推手的初衷,或者说是太极推手的初级阶段。

十年太极十年什么(十年太极十年悟)(5)

偶而参加比赛

四,开胯

这是当下正在经历的阶段,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练得是否正确。专门去请教了师傅,师傅说,尾闾内收自然就松垮了。

练了这么多年拳,最近反而总觉得行拳架时有滞重之感,平时行走站立时腰胯处亦有酸胀感,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这种感觉一直没有消退。自省不得其要,就去找师傅问诊,师傅指出了我拳有双重之病。他说,我的拳只有柔不见刚,只有呼不见吸,含胸拔背之意丢了。我细思自己习拳站桩之状,为求松沉,意念过重,刻意将命门外撑,失去了立身中正之要,随着时间推移,下坠之劲越来越强烈,却不能沉于脚底与大地相接,反而作用于腰胯部,导致腰胯关节长期受内劲催动又不在其位而有伤害之嫌。

想通这点,我按师傅说的呼吸阴阳要分明,盘架行功贵自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了修正,腰胯酸胀之症逐渐缓解,与之同时,尾闾与胯部的结合处更为灵活了,力发于脚主宰于腰胯的体验似乎更为清晰了,发劲更脆更冷了。不知是否回到了正确之路上?

五,前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拳无止境。修习太极拳近10年,益处是明显的:逆生长,知寒暑,性平和,心愉悦;原先的一些肌肉骨骼旧伤逐渐康复消失,生活作息规律,食量睡眠排毒都酣畅,中老年常见的健康问题一样没有。关于太极拳的养生和技击效用,前辈陈炎林在《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中写得很清楚,我的习拳经历和收获与前辈书中所讲基本是一致的。

习练太极拳者,每坚持多一段时间,身体就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一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多的奇妙等着我们。

十年太极十年什么(十年太极十年悟)(6)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