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一部有情的历史,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艺术来源于一瞬间的灵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来源于一瞬间的灵感(一部有情的历史)

艺术来源于一瞬间的灵感

艺术,一部有情的历史

——克罗齐的美学探索

作者:贺嘉年

美学与历史的关系,是古今学人热议的话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诗歌用具体的形象体现普遍的规律,而历史只记录偶然的事件,因此诗歌高于历史。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却说“《诗》亡然后《春秋》作”,反映出战国时代礼乐文化式微,史官群体崛起的历史背景。可见,诗与史的关系比想象中更为复杂。那么,文艺如何体现历史,历史又如何影响文艺?对于这个问题,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给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答案:艺术,是一部有情的历史。

对国内学者来说,克罗齐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40至50年代,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诗论》《克罗齐哲学评述》等作品中,就大力译介克罗齐的表现主义学说,对当时文艺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克罗齐所谓的表现主义,并不是指艺术作品就要抒发情志,展现作家的人格风骨,而是说当我们见到一个事物,心中只领会那事物的形象、意象,不掺杂多余的理性思考或价值判断时,这个完满的意象本身就是美,让心灵产生这个完美的意象,就是“表现”。我们都知道苏东坡画竹的故事,作画时首先要有“胸中之竹”,然后用笔墨纸砚将其画在纸上,而克罗齐的意思是,当内心产生了清晰而完整的意象时,艺术作品就已经完成,至于运笔作画、遣词造句,则是技艺、实践的领域,与纯美无关。

真正的艺术不是眼前的作品,反倒成了作家心里尚未传达的那个意象,这岂不荒谬?克罗齐的学说看似不合常理,实则蕴含深意。人们常说艺术的目的是追求真善美,却很少探讨三种价值之间的具体关系。实际上,真代表人类的求知与理性活动,善代表追求自由、平等、正义的伦理实践。它们与艺术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克罗齐的理论,正是聚焦在艺术区别于求知与实践的非功利属性。在他看来,美就是一个意象在心中最完满的呈现,带给人最纯粹的审美愉悦,人得以在艺术中实现情感的升华。更重要的是,美的意象不仅是作者此时此刻的情感宣泄,更凝结着人类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普遍际遇。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浓缩着多少朝代的兴衰更迭;一首《国际歌》,诉说着多少仁人志士为理想献身的高尚情怀;一部《平凡的世界》,让多少知青回忆起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总之,艺术中蕴藏着沟通古今,唤醒民族与历史记忆的神奇力量,是人类情感的合流,是一部包含着普遍情感的历史。

但克罗齐并未止步于此,他立志构建一套包含人类所有思维活动的理论体系。从1902年到1915年,克罗齐先后出版了《作为纯概念科学的逻辑学》《实践哲学——经济学与伦理学》《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以此作为对《美学原理》的补充与扩展。如果说,早年的克罗齐还热衷于对美进行思辨性的哲学阐释,那么在这几部作品中,他则意欲沟通审美与历史,将美与艺术放在更为广阔的人类历史中加以考查。

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中,克罗齐特别强调:思维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正因为有了思维活动,人才可以与无机自然界相区分,才能有尊严、有意义地生活在大地之上。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需要被思维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个虚无的存在。在此之上,他将人类的精神活动依照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审美、逻辑、经济、伦理四个领域,彼此之间层层递进,生生不息。真正的历史,不是考古学家、编年史家对材料的编纂整理,也不是停留于脑海中的某种抽象概念,而是所有人在世间的生存与发展,包涵了每个人生命中的所有思想与行动。因此,历史就是真实的世界本身,就是人类的全体生命。这就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著名命题的含义。如果说历史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全体,那么它绝不会成为过去式,因为思维是人类的本质,人类不灭,精神不死。

如果说一切人类活动都是历史,那么艺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这是否意味着艺术被取消,被历史所代替呢?其实不然。艺术作品为我们追溯人类精神提供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让受众既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又能从中汲取创造现实的精神力量。过去与现在,个人与集体,在美与艺术中达到了和谐统一。这一点,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纯粹的艺术表现,都同时是他自己,又是普遍性本身……诗人的每一句话,他幻想的每一个创造都有整个人类的命运、希望、痛苦、欢乐、荣华与悲哀,都有现实生活的全部场景”。

艺术是一部有情的历史,历史也是一门有情的艺术。这里的“情”,不再是一己的喜怒好恶,而是人类创造力、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生生不息的人类精神。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类精神世界与价值体系却面临种种危机,艺术逐渐肩负起拯救人性、解放心灵的崇高使命。从蔡元培的“美育”到朱光潜的“静穆美”,从陈世骧的“抒情的传统”到李泽厚的“情本体”,从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到马尔库塞的“新感性”,中西美学家不约而同地在审美中寻求现代人心灵的慰藉。但艺术的效用终究有限,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想资源,去克服人类的精神与价值危机。

克罗齐的美学贡献,或许就是赋予美与艺术以历史的厚重感。历史本身,那生生不息的人类精神活动,也成为凝神观照的审美对象。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有一句神谕这样说道:人呐,认识你自己。或许通过艺术这部有情的历史,我们正在接近那终极的人类奥秘。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文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