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育儿季

10岁女儿睡觉要搂着睡(每天还要搂着我睡觉)(1)

文丨吕静贤

孩子教育上,我们最应做的事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所谓的标准、框框为本。

01

大宝9岁了,可每天还是要搂着我睡觉。如果换作别人,我是觉得有点不妥。可是对于我家大宝,我却觉得很正常。

此话怎解?

容我细细道来。

大宝其实去年年初(7岁半)就开始愿意自己睡了。那时他自己一个房间、一张床睡了一段时间。

后面为什么不肯自己睡了呢?

那是因为弟弟啊!

就如我同事,某次在办公室看到两兄弟来找我,事后对我讲起当时的情景:

弟弟张开手要妈妈抱,妈妈把他抱了起来并亲了几口。

结果在一旁的哥哥,脸上马上现出了不忿的表情,也马上冲上前。好在妈妈当时醒目,也在过来的哥哥脸上亲了一口。

同事说起当时的情景,哥哥那不忿的表情令她特别印象深刻,在我面前说了好几次。

好在当时我也会做,马上也搂着哥哥亲了一口。

所以当我每天带着弟弟睡,哥哥也跑过来要跟我睡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我每天睡在两兄弟的中间:弟弟小,睡在最里边;因为怕哥哥结实、强壮的身体晚上睡觉压到弟弟,所以我睡在中间,哥哥睡在床边。而且哥哥也大了,晚上也不会轻易滚到床下。

看我多幸福(偷笑)!

02

一提到孩子的年龄,甚至性别,我们都会有固化印象:

多大应该怎么样怎么样;

男孩应该怎么样,女孩应该怎么样;

……

可是当我成为母亲后,我却发现:现实与观念其实有很大的出入。

就比如说,男孩应该是充满阳刚之气,可为啥我家大宝已经9岁了,还每天都会主动提醒我亲他、等着我亲他?当然这也不妨碍他身上的其它男孩品质和个性。

其实,大宝到现在9岁了还总是要我亲他,源于他从小到大的经历:

一是在他小时候,被父母亲吻,对于他来说仿佛成了一个习惯,也是父母爱的表现:

平时不管开心还是不开心,有时哇哇大哭之后也会要求我们亲他一口。

二是因为第一次做父母,我自认为从小对大宝过于疏忽:

1~3岁,大宝总是住在姥姥姥爷家。导致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我感到这也是大宝从小到大总是向父母索吻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觉得,对孩子是没有什么标准化的:什么什么时候应该怎样。

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而个性、成长经历,又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式。

03

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为人父母最容易犯也常犯的一个错误,恰恰就是:

以标准、框框去评判、要求孩子。

这,也造成许多孩子爱的缺失、爱的不能满足。

我不止听过一个父母抱怨他们的孩子总是依赖人:

孩子已经10岁了,我每天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孩子总要钻进我的被窝,可我本来就浅睡;

孩子6岁了,我要求她一个人好好睡觉,可她每天晚上都闹、折腾。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都无济于事;

……

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严重不足所导致。

这些父母,忽略或者不懂、不知道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缺乏父母的陪伴,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所以,当父母在旁边时,他们会向父母拼命地索爱。

而这一切,却被父母解读为不听话、能闹、捣乱……

真正受到伤害的其实是孩子。

可见,如果我们一味地以表面、刻板的标准去要求孩子,那么我们其实不是爱孩子,而是在伤害孩子。

04

所以我们对待孩子,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从而做出合适的反应。

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也需要我们时时关注孩子的状态。

尤其对于总是出现某些行为问题的孩子,更是需要我们了解他的内在状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就如那个前面总是睡不好觉、折腾的孩子。她为什么总是睡不好觉、总是折腾?排除身体的原因,如果我们能体会到她的内在,我们就会明白,她是希望父母能多多陪她。

当我们满足了她的内在需求后,那么孩子睡不好觉、总是折腾的症状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

所以,当我们看到、感到孩子身上有某方面问题时,我们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被表面现象牵着鼻子走。

如果一味地围绕着表面去转圈,问题不但不会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受伤害最大的也是孩子。

05

其次,就是要跳出思维的局限。

有时,我们做不好,不是因为我们不想做好,而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而这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思维的局限。

一个母亲特别烦恼:她8岁的儿子聪敏、好学,而且懂事、文质彬彬,人见人爱。但令她忧心的是,儿子特别喜欢洋娃娃。

这可怎么办啊?谁见过男孩喜欢洋娃娃的?母亲内心充满了担忧:担心孩子将来的性取向、担心孩子的心理问题。

后来母亲参加了少年性教育夏令营。在夏令营里,老师通过绘本讲了每个人都有喜欢美好事物的权利。而美好的事物不分性别,同样美好的品质也不分性别。

对于男孩、女孩来说,实质上是没有所谓的必须怎样、应该怎样,只要美好的都合理:男孩、女孩都可以温柔、细腻,坚强、勇敢。

母亲受到启发和触动,在课堂上,她含泪向儿子真诚道歉。

其实,换作我们任何人,当发现男孩竟然喜欢女孩的东西,很多人都会接受不了。

我想起我家大宝小时候(三、四岁),喜欢上一个天使状的系在背上的蓝色蝴蝶。那时大宝系着它在楼下跑,一个邻居奶奶逗他:你是男孩,还喜欢这些女孩的东西啊?

其实当时大宝要买这个,我也是觉得这个很漂亮,大宝喜欢它是因为它漂亮。喜欢美好的东西没错吧?

所以,我们接受不了什么东西,很多时不是因为真的不能,而是我们受困于自己视野、观念的局限。

我们应学会跳出自己的思维局限。

而这,需要我们多读书、多学习。通过读书去开阔视野、提升认知。

06

最后,请好好爱孩子。

什么叫好好爱孩子?其实就是用心爱孩子。

我们很多人说爱孩子,大多数仅仅停留在嘴上。

而非用心去看、去体验孩子内心的感受。

导致面对孩子的所谓问题时束手无策。

其实,当我们对一件事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跟随心灵的声音去行动。

同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对孩子的直觉:

在和孩子相处中,经常去观察孩子,慢慢地培养出对孩子的直觉;

孩子哭或笑,也一次次回应他(她),这样久而久之,直觉也会培养出来。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少用脑子多用心。

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也应用心去与孩子相处,而少用脑。

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孩子。

其实不论做什么,要想做好,都需要用心。

正如那句俗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孩子教育也是如此。当我们用心去面对孩子、与孩子相处时,那么孩子身上的问题,也自然有了合适的答案。

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地以所谓的规则、标准去对待孩子,而忽略孩子的感受,那么这样,只会离听话、懂事的孩子越来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