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美俄冷战时期,谍报战的你来我往,双方国家的窥视探查,「人权」是否还能有基本的存在,作为间谍,究竟是报效国家还是牺牲自己,在「理」之外的法律条文,是否还留有一丝「情」的余地。

当一人当关的孤单无助,也是否能承受万夫的流言攻击,《间谍之桥》上的间谍不再只是牵系国家危机的情报,而是关乎人权、生命和同情心的存在。

斯皮尔伯格最值得看的电影(豆瓣8.1奥斯卡5项提名)(1)

我尽忠职守,但人有时是没有逻辑的

在《间谍之桥》中,你并不会看到类似《特工绍特》那些激烈的审讯,片中的色调一如当时冷战氛围的冰冷,严谨地不苟言笑,屏除了观众较为期望的间谍戏之后,剩下的则留下了对人性的反思。

这也是《间谍之桥》最主要带给人的精神,不用过多着墨于国家交锋,反而是从一场场的法律交换戏下,抽丝剥茧的思考人性的光辉。

斯皮尔伯格最值得看的电影(豆瓣8.1奥斯卡5项提名)(2)

当「间谍」完成了他在工作的生命,他原本剩下的生命是否将在敌国被摧毁,如我们就这么判刑下罪,是否也变相成为一种杀人机器。

反观在片中的间谍,他不说也不笑,只是静静地为其最后的生命画下一幅幅图像,他知道抓到后自己的生命已尽,不论是在此处又或者回到自己的国家,最终他也就像一架架侦查机不是被淘汰就是被毁灭。

他也预知自己将受到各种的无尽指责,但「间谍」始终是人,而他们是否也应该要拥有身为「人」该有的权利和尊严,纵使身有不同国籍、从事不同职业,但历史的憎恨是否能将一切抹灭、永不得翻身?

斯皮尔伯格最值得看的电影(豆瓣8.1奥斯卡5项提名)(3)

我要他!

如从不同角度来看,《间谍之桥》却相当具有历史意义的反讽,在当时冷战的背景下,「间谍」的存在指基于情报的交换和国家的安危,而「人」的本质意义早已成了冰冷的政治。

要的「他」并不是在乎他的性命安全,而是仅仅考察一个国家的军事机密,所以多诺万这位律师也真正点醒了两国之间的盲目。

斯皮尔伯格最值得看的电影(豆瓣8.1奥斯卡5项提名)(4)

一再地穿梭于美德之间的文字游戏,也要理解东德和俄国两个不同个体的把戏,细分电影的结构,为基本的二分体。

前期的美国主要在于官司诉讼,如何逃脱群众压力的人言可畏,又要奋不顾身的维持自身法律的道德底线,后期则放在东德的实质交易,而谈判的重要性也随之扩大,如何穿针引线的将所有性命连接在一起,如同走在两国的枪口上,一不小心都有可能落在围墙的另一侧,不是生就是死。

斯皮尔伯格最值得看的电影(豆瓣8.1奥斯卡5项提名)(5)

《间谍之桥》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阔别十一年后再次携手汤姆汉克斯,特别的是这次搭上柯恩兄弟的剧本,不再搞怪的他们难得交出了一本正经之作,不过整体上来说有点过于工整,把故事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节奏上或许有些许乏味,甚至对期待已久的影迷有一点「失望」。

但气氛上来说你依然能看到史蒂文斯皮尔伯大导所掌控的力与美,包含电影的色调、灯光、服装、音效和调度的精细,在一个命题作文之下,运用了非常精美的修辞让整体更具可观性。

斯皮尔伯格最值得看的电影(豆瓣8.1奥斯卡5项提名)(6)

摄影采用左右构图和过肩手法,也在于呈现谈判时的张力,更别说在墙上的你来我往,在后期紧张的氛围拿捏也都不错。

要说过于老套,到不如说是一种标准,有点鸡汤式温暖但里头也却带有点毒刺,当你越觉得顺口时,其实背后的后劲也更为强大,只可惜要说冲击性,依然力度还是稍嫌不足。

斯皮尔伯格最值得看的电影(豆瓣8.1奥斯卡5项提名)(7)

演员方面,汤姆汉克斯算是略中规中矩,如拿起《费城故事》相比,他似乎只用了前期的功力,对他而言简直是雕虫小技。

电影的重心反倒在于马克里朗斯,从始至终的不苟言笑,也真正展现一位间谍的尽忠职守,不动声色的行为举止,虽没有外在的表情,内心其实多了更多无助和怜悯,内敛的表演值得为其喝彩,在只有头尾的点缀之下,淡淡的演技却是最深得观众的心。

斯皮尔伯格最值得看的电影(豆瓣8.1奥斯卡5项提名)(8)

姜太公钓鱼

在最后柯恩兄弟却也来了记回马枪,对多诺万来说,间谍不再只是间谍,更多的是如何以口舌和思维逻辑来谈判交换。

就像钓鱼时如何与鱼群斗智斗勇,有趣的比喻也让结尾耐人寻味,而火车的意象从冷眼旁观、围墙震撼到最后被人投以仰慕的眼光,或许我们眼见一位律师的努力不懈,相反也看见人性的盲目。

斯皮尔伯格最值得看的电影(豆瓣8.1奥斯卡5项提名)(9)

我们是否只相信片面的信息而忘却他们应有的权利和尊严,到头来,我们都只是鱼,愿者上钩,而这位姜太公也成功拓展了人性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