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档》一书由著名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主编,曲协主席姜昆担任顾问并亲自撰写序言。书中详细介绍了23对相声名家搭档的艺术经历和成果。内容详实生动,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趣味性。
高玉琮先生曾是《今日头条》知名创作者,发表过很多相声、曲艺方面的理论和趣闻史实。我有幸结识高先生,私信、微信交流颇多,受益匪浅。高先生于去年10月24日不幸逝世,周年忌日,陆续转载高先生最后的大作,也算是对先生的深切怀念吧。
(主编高玉琮先生)
书中有关相声搭档的文章分别为演员本人或熟悉演员的业内专家执笔。本篇介绍姜昆李文华两位的文章是由姜昆老师撰写的。
李文华,您太爱相声了(一)在相声界,提起我就必须说到李文华。李文华太可爱了,他应该是一代相声人的骄傲。他没有正式拜过师,这在相声界会被认为是非正宗的传人。但相声界里连老带小,没有不尊重他的;所有的相声史,没有不提到他的。他与侯宝林、马季、郝爱民都合作演出过。在与我的合作中,他厚积薄发,展现了高超的表演技能,造就了他在相声表演中的成就,也造就了我。
有人说,这是机会。可你必须承认实力。没有实力的人,即使有了机会,能登峰造极吗?可能李文华还在舞台上的时候,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他的表演艺术处在个怎样的水平。可当他离开舞台以后,人们才发现------相声的舞台少了一块。相声队伍中应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李文华这样的艺术家才称得上整齐------
(姜昆李文华表演相声)
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王洁实、谢莉斯演唱的一首歌:外婆给我一枚小小橄榄,
啊,又涩又酸,又涩又酸,
我随手就把它,把它抛掉,扔得很远很远,过了一会儿,嘴里泛起回味,啊!清香甘甜,清香甘甜,我回去再找那小小橄视。再也找不到那小小橄榄。这似乎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许多东西的价值往往是在人们的后知后觉中才逐渐显现出来。那么,如何认识李文华,怎样评价李文华,才能为中国的相声事业记载下有价值的历史一页呢?我似乎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把它留给著史的学者们,相信他们通过举例、罗列、对比、剖析,会给予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恰如其分的评价的。而我这里要讲的是您从电视上看不到的,一个爱相声爱得要命的李文华。
(李文华先生)
我到中央广播说唱团的时候,李文华已经被分配去当艺术团总团的办公室主任了。当时马季有唐杰忠搭档,郝爱民与老艺术家郭全宝合作,我和赵炎是一对年轻人,好像自然得在一起,这些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李文华一个人耍单儿。但是,他爱相声,不让他说相声他心里不高兴。1978年的下半年,由于马季老师需要一个年轻人与他共同表演一个有关孙悟空的相声,和我搭档的赵炎开始了与马季老师的合作。我和著名山东快书演员黄枫的儿子黄凯合作了几个月,由于他的关系办不到说唱团来,也作罢了。我一个人耍单儿,深入生活时显得形单影只。总这样也不是回事呀,我是说对口相声的演员,不能老是一个人呀。我想到了李文华!李文华老师虽然人已经到总团当办公室主任去了,可是说唱团还给他保留了一个办公室。那天下午四点,记得天气好像已经有点凉意了,我轻轻地敲开了李文华老师办公室的门,他正戴着老花镜看报呢。
“什么事,姜昆?”李老师问我。
“我……”我还有点不大敢说,因为这是个两厢情愿的事,如果剃头挑子一头热,人家嫌我人微言轻,我的脸面可就不太好看了。另外,这又是个决定我命运的时刻,意味着今后我可能将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合作者。而这位合作者不像赵炎、黄凯那样和我像一对伙伴、兄弟,那年,文华老师五十一岁,我刚二十八岁,我旁边站一个父亲般的长者,观众看着习惯吗?然而,这些天我的内心已经斗争了好久,我考虑到文华老师对相声的热爱,我更欣赏他在相声表演中“蔫包袱”的风格。我认为,只要他能看得起我,愿意同我合作,我会成功的!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启齿时还是有几分胆怯。”我想和您一起合作说相声,我这里有两个本子,一个是……”
“姜昆,“文华老师打断我,”你不是和赵炎合作的吗?”
“他已经和马季老师合作了,他和马老师、杨锡钧老师去长沙搞创作去了。”
“黄凯呢?”文华老师又问。
“回哈尔滨了。北京人事关系冻结,调不进来。”
“你征求过马季同志的意见了吗?”
马季是我的老师,又是说唱团的团长,他的意见是至关重要的。“他去长沙以前,我征求过他的意见,马老师连说了几个‘好啊’,不过他告诉我得问您乐意不乐意。”我依然担着几分心地说。李文华老师最大的特点是绝不做让人勉强的事,绝不做人家不乐意的事,而且在人事上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周到得体。我站在他面前拭目以待。
”只要领导决定了,我没意见。只要让我说相声,和谁都行!”
李文华老师微笑着平静地回答。没有拒绝,答应了,让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没有热情,也没有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又让我挺失望的;尤其是“和谁都行”这几个字,好像还让我的自尊心受了点损害。我从我的小书包里拿出两篇稿子:“您看看,这是我写的两篇相声初稿,我准备排练一下。”“上什么地方排?”当时,说唱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排练相声全在下面,因为要一边修改一边排练。再有,到下面去,团里面有一天五角钱的出差补助,这在那个经济国难的时期,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激励。“马季老师说,如果您同意了,他主张我们去三十八军,张家口宣化那边有一个师里的业余宣传队,可以安排我们的食宿,那里也是个排演和深人生活的好基地。“我拿出马季老师给我写的条子,上面有地址,电话和联系人的名字。李文华摘下眼镜,叠报纸,然后收拾书包。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怔怔地望着他。他把凳子放进办公桌内,拿起那张小纸条,对我说:“我去打电话,再安排办公室买个车票,然后回家收拾收拾东西,咱们明天就走!“就这么决定了?
事情是我提出来的,我却没有什么思想准备。随着李文华的小碎步出了办公室的门,我边走边说:“对,说走就走,我也回家收拾收拾东西去!”说完一看李文华,他人都没影儿了。我们住在宣化的那个部队里,开始合作了,内容就是排练《如此照相》。
《如此照相》这个稿子一开始我是这样写的:甲 一见面,我想问您一件事乙 什么事呀?甲 您这个人喜欢照相。乙 你怎么看出来了?甲 因为您这个人比较漂亮。乙 我长得还可以甲 您像一个电影演员乙 王成(电影《英雄儿女》里的正面角色)?甲 松井(电影《铁道游击队》里的反面角色)乙 小日本呀?李文华看着稿子琢磨了半天,他说:“说一个演员长得像鬼子,这种玩笑不是不能开,只是开得太多了。应该是你夸我,夸得让我糊涂了,自己找不着自己才行。姜昆,不是我嫌你稿子写得不好,你是年轻演员,你不能让人一开始就觉得你喜欢拿老演员开玩笑,这对树立你的形象不好。”他说得那么真切,不由得你不佩服。排练的时候,这段改成:甲 您这个人大概喜欢照相。乙 你怎么看出来了?甲 因为您长得比较漂亮。乙 我倒是比他们长得好看。甲 好像哪个电影演员像您。乙 他们说我这和气劲儿像孙喜旺(电影《李双双》的男主角)甲 孙喜旺长得没您好看。乙 也有人说我长得像林道静(电影《青春之歌》的女主角)甲 您是男的您是女的?乙 他们一夸我,我也弄不清了。这一段,把我都逗得哈哈大笑。从那时起,我对李文华身上幽默感的认识开始升华。(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