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各类教育培训和专业学习中,常常听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对照专家学者关于核心素养的具体标准,在教育教学中深切感受到,“核心素养”的拥有量,确实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起到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核心素养)(1)

一般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基础素养。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读写能力、计算能力、科学素养、网络素养、金融素养、文化与公民素养等。

二是胜任力。主要指应对各类复杂挑战的能力。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是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好奇心、首创力、坚持力、毅力、适应力、领导力,拥有社会与文化意识等。

对照专家学者关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上述“核心素养”确实很重要,是需要每个人终身培养、受益终身的必备能力和素养。

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核心素养)(2)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及素质教育新要求,结合教育“双减”服务等教育改革新政策,多关注、多研究、多探索核心素养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依靠一节课、一次教育、一次实践活动就能培养的,而是每一节课、每一次教育活动,都在撬动学生一生的素养。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课堂教学设计纳入核心素养培养指标。教师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教育活动、学生教育管理的育人价值,聚焦核心素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班队活动,设计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让每一节课、每一次教育活动,都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或获得。例如,课堂教学中提出“四会”标准:会倾听、会表达、会合作、会质疑。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育人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融入核心素养要素。要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相关要求,在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增加核心素养评价要素,让学习评价超越对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体现对学生学科经验、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情感、学科持续学习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性评价。

三、家校合作育人中宣传核心素养理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合力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些基本理念,与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指导意见及教育“双减”服务中关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等育人理念是一致的。因此,要结合教改新政策,深入学习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家长育人观念转变层面,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平台,加大教改新政策、核心素养宣传,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更有利于学生成长。例如,当前各校开展的劳动技能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要求和劳动技能训练、培养与家庭劳动、家务劳动、家务活等劳动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到了非常好的劳动教育效果。

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核心素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