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本文以一次真实的钢筋对量全程为研究样本,展开钢筋对量方法论研究,读者一般是喜欢有内容有新意的文章,泛泛而谈的文章无异于浪费读者的时间本项目是由四栋高层住宅和一个地下车库及少量临街商业建筑和配套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米,钢筋约5千吨业主为香港一家房地产商,承包商为上海一家施工企业,没另外聘请第三方造价咨询公司在项目的开始时就准备按香港模式操作,如在招投标阶段把量价确定和固定下来,后因业主委托的钢筋翻样远在福建,没对量我本来是接受施工单位委托,第一次见面后,业主希望我“弃暗投明”,为她服务,并愿意补偿违约损失如果我为业主服务,我也不必重新计算,因为我已做过一遍了但我始终没答应,也根本不会答应,这违背我做人原则,商业社会更要有契约精神和商业诚信,不是有奶就是娘量没确定下来,项目仍按计划开工,结构将封顶,施工单位老总打电话要求对量,不久,一个熟悉的同行也打电话给我,说这个项目由他来审(我所做的项目一般在软件文件内写上我本人名字),他们做的与我差距不大,但初稿交业主审核后,被业主砍下一大截,如构造柱等,设计是要求设置,但施工单位在施工二次结构时没做,我说到时再作商议吧在对量前我去工地现场实地看了一下,掌握和了解真实的一手资料二手资料,施工现场的一些错误做法和严重浪费是非常令人痛心和可惜,其实,施工单位只要采取正确先进的施工工艺,不产生无谓的浪费,不必偷工减料,赢利空间也很大施工单位老总要求我一定要对到5000吨,他说这样才能保本,老总的话不必全信,需要打折对出来多少我是从不敢保证的,不预设目标,也不会作任何承诺的,但我会尽力而为,力求做到不少算不漏算不错算,可算可不算尽量争取,其他,确实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有些人喜欢信誓旦旦不切实际夸下海口,从不考虑是否能兑现对量的效果不一定只取决于你的专业水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立场与中立第二天,在业主的会议室开始对量,有二位业主参与对量业主参与对量有利有弊,利在于对对量过程的监督和提供“证据”,弊是业主往往干扰对量,去影响对量人员的判断虽然对量人员也是由业主聘请和委托,但应该是客观公正,而不是一味地偏向业主,它不完全是独立的第三方,但也不完全代表委托方利益,所以尽量不受业主利益立场的影响,专业咨询委托不是“雇杀手”要置对方于“死地”当时我方提出双方的其他无关人员不要介入,以免影响我们对量的顺利进行,我们有疑问时会向你们咨询的,并且要相信我们的专业判断和职业道德,但双方都没离开,最后,由于双方对某一争议点,激烈争论,各不相让,差点出人命激动时,业主代表把一玻璃烟灰缸向施工单位的技术员砸过去,业主未免也太强势和霸道了幸亏避让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相信大多数专业人员有职业操守的,所以委托方要信任他们,而不是去监视他们如果不信任他们就不要委托给他们,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专业人员不要介入利益博弈,与各方撇清利益关系,做到客观公正,尽量不受所处立场的影响,专业归专业,利益归利益,立场归立场并且一定要有制衡力量,权力不能集中,专业结论要通过三级审核才能形成审价报告,不能由某一咨询人员说了算,也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容易会出现利益输送和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虽说计算主体和对量主体无不受所处的立场影响,特别是施工单位,总是要想方设法抬高数量加些水分,这可理解,但不能过于离谱,要合理有依据,即使没理没依据也要能说服对方,否则,完全没意义主结构上最好完全按图纸计算,不要掺假设陷阱埋地雷,如果主结构上双方的量存在很大差距,那这个量怎么对得下去,要对到何年何月?我曾遇到有些自作聪明的人,故意做得非常隐蔽,目的是蒙蔽审计人员,抱有侥幸心理,幻想蒙混过关,这样,审计岂不变成躲猫猫游戏?有点不太厚道吧有时实在是设置得太复杂,需要一个个去检查和修改更有甚者,在基本的钢筋规格、数量、间距上作假,这样的结算文件还有什么用?它面目全非,仿造克隆山寨赝品还求个真甚至以假乱真,它却完全是假,只能推倒重来我不管是为业主还是为施工做,一般不会在主结构上做文章,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实际的量不要悬殊太大有时我发现对方量算错了,算多了,我还是会善意提醒,不能眼看着对方陷于审计风险之中而不顾我们这个项目,双方的主结构量几乎就没多少差异,非常接近,没在主结构量上花费太多时间我们都是专业人士,那些对总量影响不大的问题根本就不提及,如钢筋弯曲延伸率,抗震按结构抗震还是按构件抗震、直径6改为6.5、纵筋与箍筋起始间距、小数点的如何取整等问题,我们都很默契,按常规计算,否则又要节外生枝,影响对量进度三、争议的解决方法论任何一个项目,绝对没有争议是不可能的,只是争议多与少的问题,争议激烈与温和的问题,争议的有解与无解问题的区别争议的根源是多方面,如规范、定额、设计等规定本来存在缺失,没细化没量化,不统一,有的本身有歧义,有的则属于使用者的理解力问题,有的由于所处立场不同,非要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其实争议是枝,利益博弈才是根争议能在对量过程中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留尾巴,不能解决的就暂时搁置争议,不要在争议上浪费太多时间,要控制和把握好对量的进程,我们这个项目只用不到二天的时间就完成,节奏掌控得很好对量过程中争议是常态,对量就是个不断争议的过程,不断辩论的过程,不断取证的过程对量的方法主要是处理争议的方法,本项目遇到的争议问题很多,主要有以下这些:1、方案与实际不一致情况:基础底板支架与楼板马凳问题,这是老大难问题,每个项目都会遇到如有些省市的定额对支架和马凳有详细的规定和计算规则,这样较好处理但有些地区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如上海,这样一来,支架和马凳就成为了争议点马凳没定额可依,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其实做得很不规范,有些施工单位也在方案上大做文章,实际做法与方案其实不是一回事如方案设计是直径25的钢筋支架,实际可能采用直径20的钢筋本项目方案上的支架有垂直筋和水平筋组成,还有斜撑筋业主在现场拍了许多图片,当然是一些对施工方不利的图片,如基础支架上面的水平钢筋用基础底板上部纵筋代替,所以,只能计算支架的垂直钢筋而施工单位提供的图片支架上水平钢筋与基础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偷工减料这个问题争执不下,他们的证据都是选择性证据,是不全面的,不能依据和采信任何一方支架焊接在结构钢筋上是不允许的,会影响结构钢筋的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从而影响结构安全,但在现场,在结构钢筋上随意焊接的现象很普遍,都习以为常不以为错支架水平筋的计算最后是取个中间值,这是我反复做工作的结果,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何时是个头?后浇带钢丝网支架钢筋,也存在同样的题,就是实际与方案不一致性,这好解决,因为后浇带没浇筑混凝土,到现场取证,最后以实际施工计算,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其实没占到便宜,全部是为业主省的,不过,也可能是方案不合理,过于保守和浪费2、设计与施工不一致情况:设计与施工不一致的情况较多,有些是无意中形成的,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因为施工难度大而自行取消了,有的是因为故意偷工减料本项目结构设计总说明要求在砌体墙的转角和交接处、门洞口两侧、墙端部等设置构造柱,但施工单位没在这些部位设置构造柱,我认为这不是钢筋工程量的问题,而是结构安全问题作为业主和监理,发现施工单位漏放构造柱却不作任何处理,这是失责的,抑或是默认这样做?或是缺乏结构安全方面常识?业主不给构造柱计量是否业主主观上也有偷工减料的故意?或者是对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一种处罚?施工单位有偷工减料的行为,却没有得到任何利益,为他人作嫁衣裳,业主反而是最大的受益人,他可以少支付构造柱造价费用我当时提出如下的观点:构造柱必须计量,没设置构造柱的墙必须返工重做,因为这不仅仅是涉及构造柱造价问题,而是住宅楼的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问题,这是个重大问题但业主坚决不同意给施工单位计算构造柱钢筋,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发火,说话粗鲁很不文明,业主也是暴跳如雷我知道,我的建议乃书生之见,他们不论是出于进度还是利益的考量,根本不可能把墙拆掉重来,最大的受害者是购房者,它不因不设构造柱而降低房价,却有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的缺陷隐患,且毫不知情,这算正常,还有更离谱的,说不完,这就是中国劣质建筑现状我们在对量报告中也把此量放在一边,暂不进入钢筋总量,至于以后如何解决,不是我们所能决断的,我们既没这个能力,也无这个必要还有设计规定墙垛长度小于200㎝就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形式与混凝土墙整体浇捣,内设置直径8间距离200的钢筋,施工单位也没按总说明做这个用砌体和用混凝土区别不大,施工单位用混凝土一次性浇捣反而好做,节省人工3、定额规则不详问题这主要是混凝土穿墙螺杆试验钢筋是否计量,定额确实是语焉不详,模模糊糊实际对量中没统一的做法和口径,一般是这样操作:地下室外墙和人防墙穿墙螺杆需要计量,因为它一次性消耗在混凝土墙内,而其他部位的穿墙螺杆可以重复使用,所以不给计量,定额内有螺杆消耗量,不能再计算,否则,存在重复计算有些施工单位提出试验钢筋重量计入钢筋总量内定额中有试验费,但试验钢筋不在试验费内,这是施工单位的一种不可回收的消耗,这个试验钢筋一般都送给了试验站了,累积的量是一笔不小数字至于究竟该不该算,仍无解,一般都不计取,很少有施工单位提出这个要求4、规范理解不一致问题钢筋计量和对量过程中,涉及规范理解问题占到一半以上,对总量的影响最大,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一个钢筋翻样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是钢筋翻样的核心竞争力,它需要深厚基础,如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同时又需要一个不断研究和不断积累的过程,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有完善知识结构,它是个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真正好的钢筋翻样是需要长期沉淀,不是能操作软件就可笑傲江湖本项目涉及到规范的内容当然到处都是,基本看法一致,英雄所见略同与精通的人对量或与不懂的人对量都是件很轻松的事,精通者,高手过招,其乐无穷,也不必多作解释;不懂者,我也不欺,他也不争就怕与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共事,这些人往往以非专业嘲笑专业,以错误纠正正确,还死要面子死不认错我们对地下车库顶框架梁是否作屋面框架梁存在分歧我的观点是独立地下室,即上下不贯通,无上部结构,那么,不管设计师是否标注KL还是WKL,一律作屋面框架梁处理,我们计量时不以具体标注为准,而是以构件所在部位和受力原理为准有些设计师对构件的标注很混乱,不知是对平法标注规则的不熟悉还是对受力原理和设计规范理解的亚清晰我们在钢筋计量和对量过程中就不能拘泥于设计,要有正确的判断,不能将错就错独立地下室顶梁受力与屋面框架梁的受力原理相同对方提出,独立地下室虽然没有上部结构,但上面有50㎝的覆土,但这与屋面框架梁的受力原理不完全相同我认为,50㎝的覆土不属于结构构件,且一般是松土,与框架梁没形成整体,对框架梁无压制作用或压制作用不明显,与贯通的框架柱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对方又提出,他曾就这一问题向设计师咨询过,独立地下室顶梁可以按框架梁处理,我认为设计师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足为信,也不能把其他工程的设计和做法应用到本工程,最后按框架梁计算,人防区域按人防节点处理5、钢筋接头形式选择:钢筋接头形式也是敏感问题,不同的接头形式计算结果相差悬殊,对钢筋总量影响很大接头不仅涉及纵筋的接头长度,还涉及接头部位的箍筋加密,如果仅接头换算,造价相差是有限的,关键是搭接接头加密箍筋是否要计取问题,这个量不是小数字按规范和标准,钢筋搭接部位箍筋加密上海定额对钢筋接头没明确规定,定额是按绑扎接头考虑的实际施工当然不会全部采用绑扎接头形式直径14以上竖向钢筋一般采用电焊压力焊,小规格水平钢筋对焊,大规格钢筋先对焊再用机械接头结算时究竟采用那种接头形式,全看审计人员和业主的态度及指令,施工单位按那种接头形式一般会先根据钢筋原材料价格与焊接和机械接头的费用的进行测算对比,那个合算就采用那个,业主不同意就争,争不到就让,可怜兮兮,非常弱势本工程按实计算,但与施工实际也并不完全一致,如顶层柱施工为了好控制标高就用绑扎,水平钢筋为了更好控制长度,结尾处接头一般采用绑扎接头但我看到钢筋搭接处箍筋却不加密,大多不是成心偷工减料,有许多是对规范不熟悉这个,可以考虑一部分,全凭审计人员的心情和关系6、措施用钢筋如何取舍:措施用钢筋除支架马凳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内容,如梁垫铁、挑脚下手架预埋吊环钢筋,安全防护用钢筋如电梯门洞、楼层洞口盖板用钢筋等,这些都是施工单位的实际消耗,有的可能已经算在其他内容内,如措施费和安全文明费用内,有的另外计量其实不要怪计算混乱,而是我国的规范计算规则定额规定施工合同等本来就是不全的不细的,归类不明确的,简陋之极我曾看到国外的施工合同有1000多页,对每个细节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把可能要发生的争议都在合同中明确,根本不存在这么多争议中国对量有这么多争议,也是一种特色,一个模糊地带,一个灰色区域,一个可以缓冲的地方,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可以自由操作,发挥想象,各显其能7、预留钢筋与预埋钢筋:任何工程都会有预埋钢筋和植筋,如分段施工流水段预留钢筋、地下室与主楼交界处预留钢筋,主结构为二结构的过梁所预埋钢筋等,这些图纸上是不会有任何反映的,施工现场的人也往往遗留掉,这些有的可以算,有的不能算预埋钢筋和植筋可以算,预留钢筋不能算预埋钢筋和植筋是另外增加的钢筋,它不能利用原构件内钢筋,所以须另外计算而预留钢筋是利用原构件内钢筋,这与墙柱在上层预留钢筋的原理相同它不过是把原钢筋再延长些,后施工时与它对接的钢筋可以缩短,它不需要另外增加钢筋当然,如果施工不当,也会多用些钢筋,但这不在计算范畴内8、变更签证钢筋:每个工程都会有变更设计、签证、技术核定单、工作联系单等,这里也有关于钢筋的,这最繁琐,弄得不好将牵制你大量时间精力,你首先要学会抓住重点,辨别真假,那些是无盖章的,伪造的,动过手脚的,故意篡改的其次是对每一项进行核对,与图纸对照,对原计算进行调整本工程有一项变更量特别大,原暗柱直径6的箍筋全部改为直径8,如果一个个去改,不知要消耗多少时间,我们只能走捷径,利用软件的分类统计功能,把所有暗柱直径为6的箍筋统计出来,然后乘以0.395再除以0.222,最后得出的就是箍筋直径变更后所增加的量,非常之快捷,遇到问题和难题不要慌,镇定,淡定,多思,办法自然而然会有的,一旦慌了神乱了手脚,反而会束手无策9、钢筋施工下料与钢筋预算:钢筋按施工计量与按钢筋预算计量是有本质的不同,钢筋施工下料更多的是考虑施工满足规范、现场实际和钢筋定尺长度等,进行优化和调整钢筋预算一般按计算规则计算,是种理论算法,不考虑现场实际下料如梁板接头位置,按施工下料做与按预算算法,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梁纵筋,按施工下料,上部纵钢接头在梁跨中三分之一的区域内搭接,梁下部纵筋接头在支座内预算为了简便,则不考虑这么多,钢筋通长其计算长度,然后按定尺长度计算钢筋接头长度或个数钢筋结算审计一般按预算方法,这一般不会有多大异议,但有些施工单位却仍按施工下料的思路去计量和对量,没有共同语言会有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其实如果施工单位心态好,不高估冒算,按施工下料结算也未尝不可,但现在一般施工单位根本做不到,不冒个10%以上是不甘休的,冒50%以上也有的以前象上海建工的一些钢翻把施工料单直接送审,审计人员也直接按这个量给,因为这个量没掺假,是最真实的量,项目部与钢筋加工厂也是按此量结帐不过,有经验有钢翻的钢筋翻样单内都有备料钢筋,既没依据,也难以归类,只是为现场应急所用,不是故意的多算本项目这不涉及此内容,我与对方都用钢筋软件预算版做施工单位钢筋结算委托给我,而不是让现场钢筋班组做,可能也出于以上的考虑10、结论:争议内容很多,无法穷举,这里也不一一列举,也没必要都列举钢筋翻样可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应对,如何解决争议,如何搁置争议,如何对争议热处理和冷处理,这需要技术,更需要艺术还要学会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暴力对量,不断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量原则按实计量还是按理论计量问题,这里只能选一,不能有双重标准,不能按实计算对你有利时你就要求按实计量,而当按理论计量对你有利时,又改变为按理论计量现场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施工单位有合理节约的地方,也有不得不浪费的地方对业主来讲,只要审计人员不多算给施工单位就赚了,永远没绝对正确的量,正确都是相对的,造价本身是个模糊控制概念,所以永远不期望100%准确率,也永远不要期望审价人员会少算给施工单位,这不可能,审价人员的审计原则就是要客观公正,即便是施工单位少算漏算也要给予核增业主不要老是想如何克扣刁难少算,施工单位一般不会答应,会与你战斗到底的,再说施工单位承建工程只能保本和微利,也是弱势群体,何必为难他们呢?同时,如果施工单位心态好,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那么,不论多难的项目都不是困难,最难的不在技术而在人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自己的态度,对方的态度在对量中是决定性的该坚持的要坚持,该妥协时要妥协众生平等,不管处于什么立场,都没很必要盛气凌人,但“置身的立场本身就有一种傲慢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工程量的计算注意事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量的计算注意事项
一、前言本文以一次真实的钢筋对量全程为研究样本,展开钢筋对量方法论研究,读者一般是喜欢有内容有新意的文章,泛泛而谈的文章无异于浪费读者的时间。本项目是由四栋高层住宅和一个地下车库及少量临街商业建筑和配套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米,钢筋约5千吨。业主为香港一家房地产商,承包商为上海一家施工企业,没另外聘请第三方造价咨询公司。在项目的开始时就准备按香港模式操作,如在招投标阶段把量价确定和固定下来,后因业主委托的钢筋翻样远在福建,没对量。我本来是接受施工单位委托,第一次见面后,业主希望我“弃暗投明”,为她服务,并愿意补偿违约损失。如果我为业主服务,我也不必重新计算,因为我已做过一遍了。但我始终没答应,也根本不会答应,这违背我做人原则,商业社会更要有契约精神和商业诚信,不是有奶就是娘。量没确定下来,项目仍按计划开工,结构将封顶,施工单位老总打电话要求对量,不久,一个熟悉的同行也打电话给我,说这个项目由他来审(我所做的项目一般在软件文件内写上我本人名字),他们做的与我差距不大,但初稿交业主审核后,被业主砍下一大截,如构造柱等,设计是要求设置,但施工单位在施工二次结构时没做,我说到时再作商议吧。在对量前我去工地现场实地看了一下,掌握和了解真实的一手资料二手资料,施工现场的一些错误做法和严重浪费是非常令人痛心和可惜,其实,施工单位只要采取正确先进的施工工艺,不产生无谓的浪费,不必偷工减料,赢利空间也很大。施工单位老总要求我一定要对到5000吨,他说这样才能保本,老总的话不必全信,需要打折。对出来多少我是从不敢保证的,不预设目标,也不会作任何承诺的,但我会尽力而为,力求做到不少算不漏算不错算,可算可不算尽量争取,其他,确实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有些人喜欢信誓旦旦不切实际夸下海口,从不考虑是否能兑现。对量的效果不一定只取决于你的专业水准,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立场与中立第二天,在业主的会议室开始对量,有二位业主参与对量。业主参与对量有利有弊,利在于对对量过程的监督和提供“证据”,弊是业主往往干扰对量,去影响对量人员的判断。虽然对量人员也是由业主聘请和委托,但应该是客观公正,而不是一味地偏向业主,它不完全是独立的第三方,但也不完全代表委托方利益,所以尽量不受业主利益立场的影响,专业咨询委托不是“雇杀手”要置对方于“死地”。当时我方提出双方的其他无关人员不要介入,以免影响我们对量的顺利进行,我们有疑问时会向你们咨询的,并且要相信我们的专业判断和职业道德,但双方都没离开,最后,由于双方对某一争议点,激烈争论,各不相让,差点出人命。激动时,业主代表把一玻璃烟灰缸向施工单位的技术员砸过去,业主未免也太强势和霸道了。幸亏避让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相信大多数专业人员有职业操守的,所以委托方要信任他们,而不是去监视他们。如果不信任他们就不要委托给他们,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专业人员不要介入利益博弈,与各方撇清利益关系,做到客观公正,尽量不受所处立场的影响,专业归专业,利益归利益,立场归立场。并且一定要有制衡力量,权力不能集中,专业结论要通过三级审核才能形成审价报告,不能由某一咨询人员说了算,也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容易会出现利益输送和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虽说计算主体和对量主体无不受所处的立场影响,特别是施工单位,总是要想方设法抬高数量加些水分,这可理解,但不能过于离谱,要合理有依据,即使没理没依据也要能说服对方,否则,完全没意义。主结构上最好完全按图纸计算,不要掺假设陷阱埋地雷,如果主结构上双方的量存在很大差距,那这个量怎么对得下去,要对到何年何月?我曾遇到有些自作聪明的人,故意做得非常隐蔽,目的是蒙蔽审计人员,抱有侥幸心理,幻想蒙混过关,这样,审计岂不变成躲猫猫游戏?有点不太厚道吧。有时实在是设置得太复杂,需要一个个去检查和修改。更有甚者,在基本的钢筋规格、数量、间距上作假,这样的结算文件还有什么用?它面目全非,仿造克隆山寨赝品还求个真甚至以假乱真,它却完全是假,只能推倒重来。我不管是为业主还是为施工做,一般不会在主结构上做文章,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实际的量不要悬殊太大。有时我发现对方量算错了,算多了,我还是会善意提醒,不能眼看着对方陷于审计风险之中而不顾。我们这个项目,双方的主结构量几乎就没多少差异,非常接近,没在主结构量上花费太多时间。我们都是专业人士,那些对总量影响不大的问题根本就不提及,如钢筋弯曲延伸率,抗震按结构抗震还是按构件抗震、直径6改为6.5、纵筋与箍筋起始间距、小数点的如何取整等问题,我们都很默契,按常规计算,否则又要节外生枝,影响对量进度。三、争议的解决方法论任何一个项目,绝对没有争议是不可能的,只是争议多与少的问题,争议激烈与温和的问题,争议的有解与无解问题的区别。争议的根源是多方面,如规范、定额、设计等规定本来存在缺失,没细化没量化,不统一,有的本身有歧义,有的则属于使用者的理解力问题,有的由于所处立场不同,非要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其实争议是枝,利益博弈才是根。争议能在对量过程中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留尾巴,不能解决的就暂时搁置争议,不要在争议上浪费太多时间,要控制和把握好对量的进程,我们这个项目只用不到二天的时间就完成,节奏掌控得很好。对量过程中争议是常态,对量就是个不断争议的过程,不断辩论的过程,不断取证的过程。对量的方法主要是处理争议的方法,本项目遇到的争议问题很多,主要有以下这些:1、方案与实际不一致情况:基础底板支架与楼板马凳问题,这是老大难问题,每个项目都会遇到。如有些省市的定额对支架和马凳有详细的规定和计算规则,这样较好处理。但有些地区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如上海,这样一来,支架和马凳就成为了争议点。马凳没定额可依,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其实做得很不规范,有些施工单位也在方案上大做文章,实际做法与方案其实不是一回事。如方案设计是直径25的钢筋支架,实际可能采用直径20的钢筋。本项目方案上的支架有垂直筋和水平筋组成,还有斜撑筋。业主在现场拍了许多图片,当然是一些对施工方不利的图片,如基础支架上面的水平钢筋用基础底板上部纵筋代替,所以,只能计算支架的垂直钢筋。而施工单位提供的图片支架上水平钢筋与基础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偷工减料。这个问题争执不下,他们的证据都是选择性证据,是不全面的,不能依据和采信任何一方。支架焊接在结构钢筋上是不允许的,会影响结构钢筋的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从而影响结构安全,但在现场,在结构钢筋上随意焊接的现象很普遍,都习以为常不以为错。支架水平筋的计算最后是取个中间值,这是我反复做工作的结果,否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何时是个头?后浇带钢丝网支架钢筋,也存在同样的题,就是实际与方案不一致性,这好解决,因为后浇带没浇筑混凝土,到现场取证,最后以实际施工计算,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其实没占到便宜,全部是为业主省的,不过,也可能是方案不合理,过于保守和浪费。2、设计与施工不一致情况:设计与施工不一致的情况较多,有些是无意中形成的,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因为施工难度大而自行取消了,有的是因为故意偷工减料。本项目结构设计总说明要求在砌体墙的转角和交接处、门洞口两侧、墙端部等设置构造柱,但施工单位没在这些部位设置构造柱,我认为这不是钢筋工程量的问题,而是结构安全问题。作为业主和监理,发现施工单位漏放构造柱却不作任何处理,这是失责的,抑或是默认这样做?或是缺乏结构安全方面常识?业主不给构造柱计量是否业主主观上也有偷工减料的故意?或者是对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一种处罚?施工单位有偷工减料的行为,却没有得到任何利益,为他人作嫁衣裳,业主反而是最大的受益人,他可以少支付构造柱造价费用。我当时提出如下的观点:构造柱必须计量,没设置构造柱的墙必须返工重做,因为这不仅仅是涉及构造柱造价问题,而是住宅楼的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问题,这是个重大问题。但业主坚决不同意给施工单位计算构造柱钢筋,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发火,说话粗鲁很不文明,业主也是暴跳如雷。我知道,我的建议乃书生之见,他们不论是出于进度还是利益的考量,根本不可能把墙拆掉重来,最大的受害者是购房者,它不因不设构造柱而降低房价,却有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的缺陷隐患,且毫不知情,这算正常,还有更离谱的,说不完,这就是中国劣质建筑现状。我们在对量报告中也把此量放在一边,暂不进入钢筋总量,至于以后如何解决,不是我们所能决断的,我们既没这个能力,也无这个必要。还有设计规定墙垛长度小于200㎝就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形式与混凝土墙整体浇捣,内设置直径8间距离200的钢筋,施工单位也没按总说明做。这个用砌体和用混凝土区别不大,施工单位用混凝土一次性浇捣反而好做,节省人工。3、定额规则不详问题。这主要是混凝土穿墙螺杆试验钢筋是否计量,定额确实是语焉不详,模模糊糊。实际对量中没统一的做法和口径,一般是这样操作:地下室外墙和人防墙穿墙螺杆需要计量,因为它一次性消耗在混凝土墙内,而其他部位的穿墙螺杆可以重复使用,所以不给计量,定额内有螺杆消耗量,不能再计算,否则,存在重复计算。有些施工单位提出试验钢筋重量计入钢筋总量内。定额中有试验费,但试验钢筋不在试验费内,这是施工单位的一种不可回收的消耗,这个试验钢筋一般都送给了试验站了,累积的量是一笔不小数字。至于究竟该不该算,仍无解,一般都不计取,很少有施工单位提出这个要求。4、规范理解不一致问题。钢筋计量和对量过程中,涉及规范理解问题占到一半以上,对总量的影响最大,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一个钢筋翻样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是钢筋翻样的核心竞争力,它需要深厚基础,如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同时又需要一个不断研究和不断积累的过程,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有完善知识结构,它是个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真正好的钢筋翻样是需要长期沉淀,不是能操作软件就可笑傲江湖。本项目涉及到规范的内容当然到处都是,基本看法一致,英雄所见略同。与精通的人对量或与不懂的人对量都是件很轻松的事,精通者,高手过招,其乐无穷,也不必多作解释;不懂者,我也不欺,他也不争。就怕与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共事,这些人往往以非专业嘲笑专业,以错误纠正正确,还死要面子死不认错。我们对地下车库顶框架梁是否作屋面框架梁存在分歧。我的观点是独立地下室,即上下不贯通,无上部结构,那么,不管设计师是否标注KL还是WKL,一律作屋面框架梁处理,我们计量时不以具体标注为准,而是以构件所在部位和受力原理为准。有些设计师对构件的标注很混乱,不知是对平法标注规则的不熟悉还是对受力原理和设计规范理解的亚清晰。我们在钢筋计量和对量过程中就不能拘泥于设计,要有正确的判断,不能将错就错。独立地下室顶梁受力与屋面框架梁的受力原理相同。对方提出,独立地下室虽然没有上部结构,但上面有50㎝的覆土,但这与屋面框架梁的受力原理不完全相同。我认为,50㎝的覆土不属于结构构件,且一般是松土,与框架梁没形成整体,对框架梁无压制作用或压制作用不明显,与贯通的框架柱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对方又提出,他曾就这一问题向设计师咨询过,独立地下室顶梁可以按框架梁处理,我认为设计师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足为信,也不能把其他工程的设计和做法应用到本工程,最后按框架梁计算,人防区域按人防节点处理。5、钢筋接头形式选择:钢筋接头形式也是敏感问题,不同的接头形式计算结果相差悬殊,对钢筋总量影响很大。接头不仅涉及纵筋的接头长度,还涉及接头部位的箍筋加密,如果仅接头换算,造价相差是有限的,关键是搭接接头加密箍筋是否要计取问题,这个量不是小数字。按规范和标准,钢筋搭接部位箍筋加密。上海定额对钢筋接头没明确规定,定额是按绑扎接头考虑的。实际施工当然不会全部采用绑扎接头形式。直径14以上竖向钢筋一般采用电焊压力焊,小规格水平钢筋对焊,大规格钢筋先对焊再用机械接头。结算时究竟采用那种接头形式,全看审计人员和业主的态度及指令,施工单位按那种接头形式一般会先根据钢筋原材料价格与焊接和机械接头的费用的进行测算对比,那个合算就采用那个,业主不同意就争,争不到就让,可怜兮兮,非常弱势。本工程按实计算,但与施工实际也并不完全一致,如顶层柱施工为了好控制标高就用绑扎,水平钢筋为了更好控制长度,结尾处接头一般采用绑扎接头。但我看到钢筋搭接处箍筋却不加密,大多不是成心偷工减料,有许多是对规范不熟悉。这个,可以考虑一部分,全凭审计人员的心情和关系。6、措施用钢筋如何取舍:措施用钢筋除支架马凳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内容,如梁垫铁、挑脚下手架预埋吊环钢筋,安全防护用钢筋如电梯门洞、楼层洞口盖板用钢筋等,这些都是施工单位的实际消耗,有的可能已经算在其他内容内,如措施费和安全文明费用内,有的另外计量。其实不要怪计算混乱,而是我国的规范计算规则定额规定施工合同等本来就是不全的不细的,归类不明确的,简陋之极。我曾看到国外的施工合同有1000多页,对每个细节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把可能要发生的争议都在合同中明确,根本不存在这么多争议。中国对量有这么多争议,也是一种特色,一个模糊地带,一个灰色区域,一个可以缓冲的地方,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可以自由操作,发挥想象,各显其能。7、预留钢筋与预埋钢筋:任何工程都会有预埋钢筋和植筋,如分段施工流水段预留钢筋、地下室与主楼交界处预留钢筋,主结构为二结构的过梁所预埋钢筋等,这些图纸上是不会有任何反映的,施工现场的人也往往遗留掉,这些有的可以算,有的不能算。预埋钢筋和植筋可以算,预留钢筋不能算。预埋钢筋和植筋是另外增加的钢筋,它不能利用原构件内钢筋,所以须另外计算。而预留钢筋是利用原构件内钢筋,这与墙柱在上层预留钢筋的原理相同。它不过是把原钢筋再延长些,后施工时与它对接的钢筋可以缩短,它不需要另外增加钢筋。当然,如果施工不当,也会多用些钢筋,但这不在计算范畴内。8、变更签证钢筋:每个工程都会有变更设计、签证、技术核定单、工作联系单等,这里也有关于钢筋的,这最繁琐,弄得不好将牵制你大量时间精力,你首先要学会抓住重点,辨别真假,那些是无盖章的,伪造的,动过手脚的,故意篡改的。其次是对每一项进行核对,与图纸对照,对原计算进行调整。本工程有一项变更量特别大,原暗柱直径6的箍筋全部改为直径8,如果一个个去改,不知要消耗多少时间,我们只能走捷径,利用软件的分类统计功能,把所有暗柱直径为6的箍筋统计出来,然后乘以0.395再除以0.222,最后得出的就是箍筋直径变更后所增加的量,非常之快捷,遇到问题和难题不要慌,镇定,淡定,多思,办法自然而然会有的,一旦慌了神乱了手脚,反而会束手无策。9、钢筋施工下料与钢筋预算:钢筋按施工计量与按钢筋预算计量是有本质的不同,钢筋施工下料更多的是考虑施工满足规范、现场实际和钢筋定尺长度等,进行优化和调整。钢筋预算一般按计算规则计算,是种理论算法,不考虑现场实际下料。如梁板接头位置,按施工下料做与按预算算法,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梁纵筋,按施工下料,上部纵钢接头在梁跨中三分之一的区域内搭接,梁下部纵筋接头在支座内。预算为了简便,则不考虑这么多,钢筋通长其计算长度,然后按定尺长度计算钢筋接头长度或个数。钢筋结算审计一般按预算方法,这一般不会有多大异议,但有些施工单位却仍按施工下料的思路去计量和对量,没有共同语言会有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其实如果施工单位心态好,不高估冒算,按施工下料结算也未尝不可,但现在一般施工单位根本做不到,不冒个10%以上是不甘休的,冒50%以上也有的。以前象上海建工的一些钢翻把施工料单直接送审,审计人员也直接按这个量给,因为这个量没掺假,是最真实的量,项目部与钢筋加工厂也是按此量结帐。不过,有经验有钢翻的钢筋翻样单内都有备料钢筋,既没依据,也难以归类,只是为现场应急所用,不是故意的多算。本项目这不涉及此内容,我与对方都用钢筋软件预算版做。施工单位钢筋结算委托给我,而不是让现场钢筋班组做,可能也出于以上的考虑。10、结论:争议内容很多,无法穷举,这里也不一一列举,也没必要都列举。钢筋翻样可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新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应对,如何解决争议,如何搁置争议,如何对争议热处理和冷处理,这需要技术,更需要艺术。还要学会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暴力对量,不断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量原则按实计量还是按理论计量问题,这里只能选一,不能有双重标准,不能按实计算对你有利时你就要求按实计量,而当按理论计量对你有利时,又改变为按理论计量。现场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施工单位有合理节约的地方,也有不得不浪费的地方。对业主来讲,只要审计人员不多算给施工单位就赚了,永远没绝对正确的量,正确都是相对的,造价本身是个模糊控制概念,所以永远不期望100%准确率,也永远不要期望审价人员会少算给施工单位,这不可能,审价人员的审计原则就是要客观公正,即便是施工单位少算漏算也要给予核增。业主不要老是想如何克扣刁难少算,施工单位一般不会答应,会与你战斗到底的,再说施工单位承建工程只能保本和微利,也是弱势群体,何必为难他们呢?同时,如果施工单位心态好,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那么,不论多难的项目都不是困难,最难的不在技术而在人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自己的态度,对方的态度在对量中是决定性的。该坚持的要坚持,该妥协时要妥协。众生平等,不管处于什么立场,都没很必要盛气凌人,但“置身的立场本身就有一种傲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