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面三刀】
“两面三刀”这个词语,现在已经引申成为绝大多数人痛恨的一个贬义词。其实这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建筑术语,是瓦工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
两面三刀的原意,是指瓦工砌墙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其中,两面是指砖的两个粘接面,一般是指下面和一个顶面或侧面;三刀就是指砌一块砖时,瓦工从灰泥桶中挖一点泥浆后,分三次批上砖的粘结面,即正面粘接的一条灰埂子和顶面或侧面粘接的一条灰埂子。
技术水平高的瓦工师傅,砌出的砖墙平整美观。而技术较差的师傅,不是两个粘接面选的不好,就是瓦刀上挖的灰泥量有多有少,批灰泥埂子时,不是三刀定案,而是要四刀甚至五刀才能定案。
古代对学徒瓦工的培养,也是从两面三刀开始的。上墙操作时,师傅故意将徒弟夹在技术较好的师傅中间,在同一道墙上砌筑,目的是要逼迫他注意质量,加快速度,徒弟在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的同时,在技术水平上也上了一个新境界。
二、【勾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是个褒义词。
“勾”同“钩”,是钩连、钩住,指屋顶建筑构件之间相互牵引;“心”是建筑的中心;“斗”是碰撞、接触;“角”是指房屋的檐角。 包括杜牧《阿房宫赋》在内,古人常用“钩心斗角”来形容宫室建筑纵横交错、榫榫相咬、互为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建筑之美,其实此类建筑体现的正是阴阳互补、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 后来我们用它来形容用尽心机、明争暗斗、互相排挤倾轧的权利之争。
三、【来龙去脉】
实际“来龙去脉”最早与古代的风水学有关,今常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风水学家讲究山川形势,他们通常把山称为“龙”,观察山脉的走向、起伏,寻找聚气之势;他们也喻河流为“龙”,追寻水的源头和流向,由此产生出“来龙去脉”之说。后来这一成语逐渐引用到其他方面。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人的命运与大地相关。土地丰美富饶,人们生活繁荣兴旺;土地贫瘠或生态平衡被破坏时,人们就会遭灾受难。古人也认识到居住地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如将住房建在河流的北边,山坡的南边,住宅可以接纳更多的阳光,躲避凛冽的寒风;既可以避免洪水的侵袭,又可引水浇灌田地。如左右再有山丘围护,易守难攻,环境则更理想。
然而,好环境不是随处可寻的,当不能取得理想的环境时,便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从心理上获得某种补偿,逐步把对各种地形的观察同神秘迹象、征兆联系起来,就形成了风水学。
补充:
大相径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作如是解:“《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原指从门外小路到门内庭院还有一段距离(径:门外的小路;庭:门内厅堂前的院子)。后用来‘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原来,“径”本指门前小路,而“庭”则指院子,古代建筑房屋时,“径”与“庭”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且往往有门与照壁相隔,所以,后来说起“径”与“庭”,就具有了相差很远之意。还有一说:“径”狭长,“庭”方正宽敞,其形态相差很大,故也可说成矛盾很大或相差很远。杜甫《客至》诗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门”及门前“花径”一并写入。只是尚未触及“庭”,不要紧,且看下个成语。
门庭若市,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用以形容进谏的人多。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热闹,人够拥挤繁多的!这里就写到了“门”与“庭”。
又如成语“分庭抗礼”,也涉及到“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表平等相待。需要说明的是客人一般面东而西站,而主人一般是面西而东站,相互行礼。这就交代了院子里的东西方向的礼节尊谦情况。
升堂入室,也作登堂入室。“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升堂入室,比喻学识和技能逐步提高,达到很高的境界。《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子路学业有成,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后用以称赞学问或技艺有很深的造诣。由此我们知道了古代建筑中的堂与室的布局前后情况,即堂前室后,也知道了一个家庭的南北方向的建筑深浅关系。在古代,堂屋一般是作父母住的,待客用。故李白《将进酒》中才有这样的说法:“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而“室”一般指“内室”,作卧室用,是不轻易让外人进入的。若不怀好意看一下,往往称之为“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