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读完苏东坡(1月8日是苏东坡的诞生日)(1)

2022年1月8日,是我们的“宝藏”文学家苏轼的生日,他已经985岁了。他的诗词文赋、书法作品、独特美食和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著名诗人余光中说过,如果让他从李白、杜甫和苏轼中,选一个人一起去旅行,不会选李白,因为李白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不会选择杜甫,因为杜甫太“苦哈哈”了,只有苏轼能作为一个很好的朋友去相处。可见,尽管苏轼距离我们上千年,但我们仍会觉得他就在我们身边一样,就像一个老友。

苏轼有哪些作品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呢?从中能看出苏轼怎样的形象?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看看哪句诗能打动你。

一、《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分钟读完苏东坡(1月8日是苏东坡的诞生日)(2)

本文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到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快满四年。文中“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

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6分钟读完苏东坡(1月8日是苏东坡的诞生日)(3)

这首词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下半期的“课外古诗词诵读”。该词还是写于“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苏轼初到黄州,没有落脚之地,暂时寄居定慧院时所。他遭逢人生中的大难,此时心情处于人生中的最低谷。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同时,他又坚守自己的初心,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分钟读完苏东坡(1月8日是苏东坡的诞生日)(4)

这首词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首词实在太经典了,相信读到该词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可见这首词在汉文化圈里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差知密州已七年,当晚,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面对一轮明月,想念胞弟苏辙,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词。特别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每每读来,感觉这首词的意境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四、《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分钟读完苏东坡(1月8日是苏东坡的诞生日)(5)

这首词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婉约派词的基础上,从题材和意境进行了开拓。全词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

五、《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分钟读完苏东坡(1月8日是苏东坡的诞生日)(6)

这首词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前半期“课外古诗词诵读”。该词依然写于“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那是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黄州对苏轼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创作的转折点。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写作了一篇《苏东坡突围》专门讲述黄州时的苏轼。苏轼的经典作品大多在黄州创作。像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品《寒食帖》等等。

该词记叙了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充分表现了苏轼在经历了人生重大挫折后,走出困境,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6分钟读完苏东坡(1月8日是苏东坡的诞生日)(7)

在今天这个苏轼诞生日的特殊日子,让我们坐下来,泡一壶茶,进行一次有关苏东坡的经典诵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