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最后和谁在一起(鸡毛为何与蒜皮扯在一起了呢)(1)

我们中国人习惯用四个字来讲述一个故事,或说明一个的道理。这就是成语。这些成语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的,晚的可以追溯到近代,早的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鸡毛和蒜皮这两个毫不相关的词语组成的成语,鸡毛蒜皮。

其实早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从自然界之中驯养一些野鸡了。鸡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除了为人们提供食物,它的特殊生理功能,以使机成为了中国古代百姓的计时器。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民族,对于时间是格外重要的,所以鸡就成了一些地区的图腾。在一些祭祀活动当中,鸡是不可或缺的。

在古代的射日祭祀中,杀鸡祭神是必不可少的。而古代的射日就是对土地神拜祭的日子。汉朝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为中原引进了许多新奇的物种,其中就有大蒜。汉代时期,中国人发现了大蒜的可食用性和香味。便经常将其作为食物的佐料使用。在烹饪鸡肉的时候,大蒜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佐料。所以每到射日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杀鸡敬神,满大街都可以看到拔鸡毛的和剥大蒜的。那个时候人们只要同时看见鸡毛蒜皮,就会想起射日祭祀这样一个重要活动。这就是鸡毛蒜皮的一种解释。

但是好像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鸡毛蒜皮的含义似乎有着很大差异。别着急,其实关于鸡毛蒜皮的解释在民间还有这样一则生动的故事。话说中国古代有2户人家生活在一起是邻居。其中一户是以卖鸡为生的,另一户则是卖蒜的。每天早上的时候,一家在拔鸡毛,另一家就在剥大蒜。每次一到起风的时候,两家的鸡毛和蒜皮都会飞到对方的院子里去。时间一久,双方就因为这件事情吵了起来,最后对簿公堂。县太爷看到这两家人竟是为了鸡毛和蒜皮,这样的事情还自己升堂办案。气就不打一出来。最后下令各打50大板,草草的结束了这场官司。

这两户人家为这一点小事闹到县太爷,那被当成了笑话,在当地就传开了。后来一传十,十传百,从那以后,大家就把那种不值得一提的事情都称呼为鸡毛蒜皮之事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