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机房存在的挑战有哪些(求读者搬空库房)(1)

去年11月,一封来自出版品牌“读库”的求助信激起千层浪。面临北京库房的迁移,也是最为“伤筋动骨”的一次,读库请求读者帮助“搬空库房”,“把您的书房变为读库库房”。

自建机房存在的挑战有哪些(求读者搬空库房)(2)

7个多月过去,6月6日下午,读库以一场直播向读者宣告,在江苏南通找到了新家。32吨载重的汽车往返北京与南通之间50余车次,每个车次跋涉1200公里,完成了新旧库房的过渡。

自建机房存在的挑战有哪些(求读者搬空库房)(3)

2005年,以刊发中篇非虚构文章为主的《读库》问世,意为“阅读的仓库”,每两个月出版一辑。15年来,《读库》出了100期。随着位于南通苏通园区的读库物流基地正式启用,第101期《读库》将从南通发往全国各地。

“这可能是最简陋的一次直播,或许也是观看人数比现场嘉宾人数还少的直播。”《读库》创始人张立宪这样预测。事实上,下午3点不到,直播还未开始,直播间里就涌进千余读者,等待着一睹读库新库房真容。

自建机房存在的挑战有哪些(求读者搬空库房)(4)

随着一镜到底的拍摄镜头,读者发现,这个全新物流基地充满“黑科技”。它采用AGV货到人拣选、箱式自动化输送分拣系统及环形箱式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现了作业高度自动化、管理高度信息化、流程高度标准化。仓库里有7个智能机器人分拣图书,每个都能顶起1200斤的重量,最新的自动化智能作业系统,能在8小时内处理8000个订单。

自建机房存在的挑战有哪些(求读者搬空库房)(5)

自建机房存在的挑战有哪些(求读者搬空库房)(6)

“这个智能作业系统标志着读库的新征程。出版业是现代工业,我们需要用最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最大程度解放人力,再专心致志地做好我们的书。”张立宪期望,未来以南通为基地,深耕长三角,让这个仓储基地不仅是一个存储和发货的地方,更是智慧相互启发的场所,是与读者产生真实交往的场所。

自建机房存在的挑战有哪些(求读者搬空库房)(7)

《读库》最初创刊运营中,曾受分销商回款慢等问题之苦,于是从2008年起尝试自营直销模式,2011年起,《读库》不再给其他渠道供货。通过直销渠道的支撑,《读库》将图书实际回款提高到七折,由此释放出的利润,一部分用来提高《读库》作为一本书的出版品质,一部分用来让利给读者。

在读库新库房落成之际,资深出版人董秀玉感慨,它会改变出版产业链的生态环境,促进上游内容的增长和扩展。而在读库的设想中,书店和读者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我提供空间,你来买书”的模式,可以充分打破隔阂,建立共建和信任关系。比如,在周末开放日里,邀请预约参观仓库的读者做负责接待的志愿者,让读者更深度地参与到书业建设中,真正从顾客变为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