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有部票房大卖的电影《奇迹·笨小孩》。

电影本来叫做《奇迹》,讲述易烊千玺饰演的主人公的创业励志故事,在临上映前更名为《奇迹·笨小孩》,片中使用了刘德华的那首同名金曲《笨小孩》作为主题曲。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

关于这首歌的经典程度早已勿用赘言,它发行于1998年,由刘德华、吴宗宪柯受良三人演唱,刘德华亲自填词,是一首带有刘德华本人自传性质的歌曲。

刘德华曾经在采访中公开表示,创作这首歌的灵感:

歌词描写的是困苦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畏艰险、力争上游的故事。他本人也是从一个寂寂无闻的小演员到红透亚洲的巨星,一路走来,多少辛酸感慨,化为笔下文字,写成这首歌。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

1999年,在刘德华将这首歌唱红的第二年,导演王晶以刘德华的歌为灵感,拍了部温情电影《笨小孩》,这是王晶四十多年职业生涯当中,唯一一部导演的现实题材文艺片

在拍摄此片前,王晶是香港电影圈公认的“烂片之王”,但这部《笨小孩》却让王晶入围了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这是王晶职业生涯中首次获得评论界认可,也是唯一一次金马提名。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3)

很多人说,这是王晶离奖杯最近的一次。但影片上映时却票房惨淡,550万港币的票房,不及王晶拍摄的那些烂片的票房零头,让此片被埋没。

本期「被遗忘的港片」,就来回忆一下这部电影——

《笨小孩》

Crying Heart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4)

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市场进入衰退期。

即使是曾经香港影坛最卖座的电影导演,王晶也不得不面临市场的萧条而开始尝试转型。大环境的衰落,集中体现在当时的港片娱乐性开始下降,很多电影带有悲观、灰色的气质。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5)

这一时期的王晶为了商业需求,拍摄娱乐片,同时开始试水转型。

在1998年,王晶少有地推出了一部相当严肃的黑帮写实片《龙在江湖》,原本王晶电影中那些惯用无厘头搞笑元素不见,反而老老实实地讲了一个黑道分子自我救赎的悲情故事。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6)

这是王晶转型的开始,拿下了1690万票房。

1999年,王晶与周星驰因为拍摄《千王之王2000》而决裂,闹掰的原因众说纷纭,按照王晶的说法,是因周星驰狮子大开口,片酬要价120万一天,导致双方在拍摄期间不合。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7)

之后,王晶一反常态,推出了这部职业生涯最严肃作品《笨小孩》。影片将视角对准了香港电影中较少涉及的边缘残障人士,讲述了一段让人泪腺决堤的温情故事。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8)

饰演女主角的是影后叶德娴,凭借此片同时入围了金像和金马最佳女配,并最终拿下金马奖,男主角是谭耀文,当时谭耀文还是一名电视演员,作为影坛新人挑战出演一位智力低下的残障青年,他和饰演母亲的叶德娴的表演,是全片的一大亮点。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9)

配角方面有关秀媚、柯受良、张锦程,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除了用刘德华的同名金曲《笨小孩》做主题曲外,还用了柯受良的那首金曲《大哥》。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0)

电影的主人公名叫阿B,是一位年龄已经30岁,但智商还停留在4、5岁的智力缺陷者。

影片围绕笨小孩阿B身边两位最重要的女性,悉心照顾疼爱她的母亲发嫂,和让阿B情窦初开的女邻居阿May,展开了一段温情故事。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1)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2)

阿B因为智力缺陷,经常被附近邻里的小孩欺负,被嘲笑为“笨小孩”。

但在阿B的母亲发嫂眼中,自己的孩子并不其他孩子差,她总是会微笑着告诉别人:

「我孩子人品不错,人家欺负他,他就只当是跟他开玩笑」。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3)

阿B的父亲原来是一名混帮派的古惑仔,因为犯事而坐牢。发嫂独自将智力缺陷的儿子阿B抚养长大成人,两人相依为命多年,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苦,但发嫂却一直细心照顾着儿子。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4)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年事已高的发嫂被查出患有癌症。发嫂自知命不久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阿B,担心他因为智力问题,离开自己的照顾,没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5)

为了让儿子能够“自立”,发嫂想尽了各种办法,教儿子学会做饭、为儿子找一份能够维持生计的简单工作、去求慈善学校帮忙收留儿子,让他有机会学习技能。

然而学校的校长却拒绝收留阿B,发嫂在校长室里苦苦哀求,掏出了全部家当,可依旧没办法让校长同意,情绪激动之下让发嫂病情加重。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6)

在发嫂积极为儿子阿B的后半生奔走的同时,阿B却意外邂逅了一名陌生女人阿May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7)

阿May是个漂亮张扬、势利跋扈的女人,有个混帮派的男友,恰好和阿B家住在同一栋楼里。

单纯的阿B经常被附近的小孩戏弄欺负,某次阿May和男友路过,为了五百块钱,阿May和男友帮助发嫂救了阿B。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8)

阿B从此对这位漂亮女邻居心生好感,智力缺陷的阿B并不懂得什么是爱恋,只是自那以后就开始盼望见到阿May,因此经常在阿May家门口徘徊,结果引起了阿May的黑道男友的反感。

两人将阿B戏弄一番,让阿B苦不堪言,回到家的发嫂对儿子心疼不已,本想带着儿子去找对方理论,可阿May的黑道男友却很嚣张,扭打中发嫂的假发被打掉。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19)

阿May因此知道发嫂患有癌症,因此不再找阿B的麻烦。

然而发嫂的病情已经越来越严重,虽然已经被医生告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可发嫂却在从医院回来的路上,仍旧不忘向身边的人夸赞自己的儿子阿B。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0)

在发嫂眼中,阿B是个听话勤奋的孩子,她只想能再多一些时间陪陪自己的儿子。

电影最悲伤的一场戏,是发嫂在大雨中从公交车下车以后,因为身体虚弱而摔倒在地上,手中拿着的雨伞也被风雨吹走。倒在地上的发嫂使劲用手抓不远处的雨伞,可雨伞却越滚越远。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1)

那把雨伞,象征着发嫂生活中唯一的希望,仿佛近在眼前,可她怎么也抓不住。

弥留之际的发嫂,仍旧不忘教儿子做饭炒菜,她用微弱的声音仔细叮嘱儿子以后每天的生活流程,直到缓缓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2)

电影此时插入了一段阿B的梦境,母子俩本来携手走在街道上,可一个转身的瞬间,发嫂消失不见,只留下惊慌大哭的阿B一个人在大街上叫着“妈妈”。

伴随着发嫂在儿子梦里转身离去,这段令人泪目的母爱被画上了句号。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3)

发嫂去世以后,阿B的父亲出狱,依旧不改游手好闲、嗜赌成性的本性。

与此同时,阿May的男友因为偷走了毒贩组织的一包货物,导致被人追杀,最终阿May的男友被一枪射杀,阿May自己也被打成重伤,幸好被阿B发现,报警送往医院抢救。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4)

阿May经过救治,虽然没有致命伤,但因为子弹伤到了神经,导致苏醒后变得口齿不清,而且落下了走路跛脚的残疾。

偏偏如今阿May有孕在身,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可阿May的家人却早已对自幼叛逆的她不管不顾。这时。痴傻但善良的阿B主动承担起责任,过来接她出院。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5)

患难见真情,阿May此时终于理解了阿B作为一名残障人士,这些年生活的艰辛。

他们一个是智力低下的笨小孩,一个是受伤导致残疾的落难孤女,各自经历生活的重创之后,两人开始相依为命,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阿B的善良真诚也慢慢感动了阿May。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6)

不料就在此时,危机再次来临。

阿B的父亲因为贪心,拿走了阿May男友之前偷来的货去买,结果再次招来黑帮追杀。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7)

关键时刻,阿B与父亲一起,制服了过来追杀的杀手,偏偏就在此时,阿May即将临盆,父子俩手忙脚乱地将阿May送往医院,好在有惊无险,阿May平安生下婴儿。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8)

经过这场风波后,阿B的父亲良心发现决定改过自新,而阿B也与阿May走到了一起,他们一起携手走在路上,再也不介意旁人异样的眼神。

恍惚间,阿B在街角看到了母亲,发嫂见到儿子幸福生活,终于含笑离开。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29)

电影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导演王晶自七十年代进入电视行业开始,他的作品就以追求娱乐性和通俗故事著称。八十年代王晶升任导演,邵氏的电影流水线工作模式,让王晶这样的商业快手迅速成长起来,王晶很快摸索出一套商业电影创作逻辑,专门制作面向大众阶层的商业娱乐电影。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30)

不管是武侠警匪中的英雄神话,还是都市喜剧中的无厘头鬼马,王晶都能信手拈来,他的电影很少充斥着家长式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典型的娱乐主义精神。桥段拼凑、明星加盟、癫狂过火,构成了王晶电影的一大特色。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31)

九十年代前期,是王晶事业最巅峰的时期,几乎部部电影卖座,但在票房大卖的同时,王晶的电影也屡屡被诟病“烂片”。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王晶在九十年代末,电影市场最萧条的时刻,反倒逆流而上推出了这部最不王晶的温情电影《笨小孩》。

关照边缘人群的现实题材电影,在娱乐至死的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本就很少,王晶敢于将视角对准智障人士,可谓是一次相当大胆的尝试。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32)

在本片中,王晶收起了以往娱乐电影中“游戏人间”的态度,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故事叙述,将感天动地的母爱和超越生死的人性力量长久地留在了观众的心灵深处。

当年的评论界认为,《笨小孩》是王晶职业生涯中最真诚的作品,影片展现了智障人士艰难的生活处境,并将母亲对于智障儿子的亲情渲染得感人肺腑。整部电影拍得细腻动人,其中不乏精彩的戏份。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33)

如发嫂在雨中摔倒,拼命想要抓雨伞的镜头,在那个场景中,色调用得极为简单,可落在地上的雨伞却是艳丽的红色,还有电影中多次出现在幻觉中的发嫂,超现实场面的运用拍得唯美写意,这些镜头体现了王晶作为导演的专业素养和调度能力。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34)

《笨小孩》的动人之处,是影片足够丰富炽热的情感,发嫂对儿子的母爱,阿B对阿May无怨无悔的帮助,两个残障人士相互扶持的温暖,甚至连烂泥一样的阿B父亲,在故事最后也良心发现,承担起对儿子的责任。

电影虽然催泪效果十足,但王晶并没有让故事沉浸在悲伤当中,结尾仍旧走向温情。比较遗憾的是电影仍旧存在同类电影的缺陷,为了煽情而放大问题,情节转折比较刻意,后半段的故事走向比较俗套,让此片成为半部好戏。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35)

尽管电影最终并没有拿奖,但王晶却曾在采访中透露,《笨小孩》是他职业生涯最看重的一部作品。

多年后,当许鞍华拍摄《天水围的日与夜》拉不到投资的时候,也是是王晶主动站出来,为这部无人关注的文艺电影投资,后来又投资了《天水围的夜与雾》《得闲炒饭》。

王晶导演80年代电影(烂片导演王晶唯一的文艺片)(36)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人是王家卫,就有人要做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