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12月7日,在位于枞阳县汤沟镇的交明家庭种养殖基地,一大群鸭子在嬉戏觅食,它们时而展翅飞翔,时而展喉高歌,场面十分壮观刘国满正在养鸭大棚里面忙碌着,喂食、打扫卫生……每一个环节都驾轻就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从贫困户到养鸭大户?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从贫困户到养鸭大户(养鸭致富惠乡邻)

从贫困户到养鸭大户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12月7日,在位于枞阳县汤沟镇的交明家庭种养殖基地,一大群鸭子在嬉戏觅食,它们时而展翅飞翔,时而展喉高歌,场面十分壮观。刘国满正在养鸭大棚里面忙碌着,喂食、打扫卫生……每一个环节都驾轻就熟。

“今年我们基地养了二万多只蛋鸭,还种了16亩的反季节蔬菜,有毛豆、西瓜、玉米等,反季节蔬菜使用发酵过的鸭粪,不使用化肥、农药,按照‘禽—果(菜)’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搞生产。”刘国满边不断向围向身边的鸭子投食饲料,边介绍道。

2016年以前,刘国满在外打拼近30年,做过瓦工、鞋匠、也做过不锈钢门窗生意,2015年返乡后也搞过蔬菜大棚,2016年,刘国满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养鸭利润高,于是萌发养鸭的念头。

回家后,他建起了一座鸭舍,大胆引进1000只鸭苗,开始在家门口进行放养。养鸭子可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为了尽快掌握养鸭技术,刘国满在养鸭能人的帮助下学习了养鸭知识,当年,养殖的蛋鸭开始陆续产蛋,蛋的品质也非常好,年底就有收益了。近年来,刘国满凭着自己吃苦耐劳,头脑灵活,鸭子病少了、肥壮了、蛋多了,养鸭产业也越做越大。

靠技术,靠销路,靠诚信,刘国满的养鸭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但谁曾想到,困难却接踵而至。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地交通受阻,新鲜的鸭蛋没办法运出去,面对每天产出的上万枚鸭蛋和本地极低的蛋价,每天都要亏损两千多元的刘国满一筹莫展,2020年整整一年,刘国满的鸭场亏损了近50万。

但好在他不是轻言放弃的人,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和银行的贷款,他挺过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一年。2021年开始,鸭蛋价格一路向好,不到两年时间,刘国满就把曾经亏的钱赚了回来。

“目前,鸭子已经进入产蛋高峰,每天产蛋约1万枚。”刘国满介绍道,“鸭子一般在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产蛋,所以我和老伴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去收鸭蛋,一直捡到7点左右,开始给鸭子拌料喂食,随后就去蔬菜基地里干活。”

到了鸭子产蛋期,每天捡鸭蛋、装筐,忙不过来时,尽量找来当地的脱贫户,以每天120元的工钱,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提起身边这位致富能人,在基地务工的村民70岁刘忠余放下手中的活儿,满是感叹,“既能学技术,还有钱赚,在国满这儿干活,大家放心!”

如今,刘国满依靠养鸭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引得远近的乡邻纷纷来向他讨教养鸡经验。对此,有人悄悄提醒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别让他们把你的技术学去了。”刘国满笑着说:“只有养的人多了,买鸭苗、饲料的成本才能降下来。养殖规模越大,我们赚的钱就越多。”

对前来请教的村民们,刘国满总是将自己摸索总结的经验倾囊相授,他有时还主动上门施教,传授饲养、防疫治病等技术。有些脱贫户有心养鸭却没钱买鸭苗,没钱买饲料,他总是乐意帮助,主动提出先给饲料,鸭蛋收益后再付款。

今年44岁的桂平是南旺村的村民。2019年以前,他和妻子一直在外地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工作辛苦不说,收入还很不稳定。从2020年开始,回到家乡的桂平开始向刘国满学习养鸭技术,刘国满则免费提供鸭苗、饲料和技术。两年过去了,现在桂平已经成为拥有1个鸭棚,喂养1万多只蛋鸭,每年利润可达30多万元的养鸭大户。

致富不忘回馈社会。2019年、2020年,刘国满先后拿出资金15万元左右,用来修建通往基地的道路,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出一份力。

由于刘国满在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被授予市级劳动模范,2022年元月当选铜陵市人大代表,今年,他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手里拿着“安徽省劳模”荣誉证书的刘国满说:“‘安徽省劳模’的称号不仅仅是荣誉,对我来说更是责任。下一步,我准备建设温室智能化大棚,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鸭蛋深加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带着更多的村民过上好日子,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