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骑行皖南小川藏线路线(下邳古城骑行记)(1)

徐州骑行皖南小川藏线路线(下邳古城骑行记)(2)

徐州骑行皖南小川藏线路线(下邳古城骑行记)(3)

徐州骑行皖南小川藏线路线(下邳古城骑行记)(4)

徐州骑行皖南小川藏线路线(下邳古城骑行记)(5)

徐州骑行皖南小川藏线路线(下邳古城骑行记)(6)

徐州骑行皖南小川藏线路线(下邳古城骑行记)(7)

徐州骑行皖南小川藏线路线(下邳古城骑行记)(8)

徐州骑行皖南小川藏线路线(下邳古城骑行记)(9)

随着“下邳故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睢宁掀起了“参观古城热”。一个周末,我们骑行队一行骑车前往参观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半山村城里组。邳的本字是“丕”。郭沫若先生考证,“丕”是花的子房,子房成熟必然膨大,用来表示大。因此,用邳作为地名,就是指疆土广大之意。

顾名思义,古邳就是古代下邳的意思。几千年来,不管下邳的建制是国、郡、州,县,下邳古城附近也就是古邳镇一直是下邳治所。古代下邳襟淮带海,疆域囊括现在山东南部、苏皖北部。古城遗址背靠苏北第三高山葛峄山,泗水,沂水,武水汇流于此,自古就是是中原水陆通衢,商贾繁荣之地。黄帝之苗裔奚仲封为薛侯,公元前2157年,奚仲迁於邳。因薛城为上邳,故古邳之地称为下邳。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于下邳。秦末,张良藏匿于下邳,圯桥进履得黄石公真传。公元前202年, 韩信为楚王,定都在下邳。三国时期,下邳是徐州刺史部的治所,陶谦三让徐州就是发生在此地,吕布殉命的白门楼,就是下邳城的城门。下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无数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幕幕英雄大戏。然而, 公元1668年7月28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地震导致古黄河于花山坝决口,下邳城在震后沉于水。自此,这个中原名城消失了,只是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

下邳城消失三百多年了,然而她仍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完全消失。在古邳镇的镇北不远,有两个村庄的地名耐人寻味。一曰城里,一曰西关。这两个地名和当地一般以某姓命名显得有些另类,而且和所处方位南辕北辙。直到考古队在“城里”发现了涵盖汉、晋、宋、明、清古城遗址,才把这个谜语解开。城里村当年是名副其实的“城里”。考古现场位于“旧城湖”的一块农田里。所谓的湖就是当年地震后黄河决口留下的水域。考古坑略接近正方形,南北比东西稍长一些,大概一百米。最北缘是明清时期的北城墙。考古坑四周土地上好多秦砖汉瓦残片,坑四周的内侧能够看到多层不同的文化堆积。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共发现城墙、房址、道路,古井、排水沟若干处。在一处宋代房址上,我们看到大面积的砖铺建筑遗迹,南北两个院落、北西两条小路,及排水沟。“一顺一丁”青砖铺地,南半部院落个别铺砖由铁钉固定于地面,和我们今天的青砖铺地何其相似。古井泉水清澈,汨汨涌出。大家既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和自豪,又为古城的灾难和消失而感叹。可以推测,城毁了又建,建了又毁,毁建不停才形成了下邳城的“叠城”现象。站在坑上,看着不同朝代的遗址,不同的历史场景出现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时间,一下子穿越了几千年,感受到人类文明的生生不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几千年来,下邳城既有天灾,也有人祸,主要原因是古城地势低洼,水系发达,极易受淹。《三国志》记载了一次曹操掘泗水淹下邳城的战役:“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布。”。然而不管怎样,下邳人民总能够在遭受破坏之后重建家园,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顽强的生活着。就在那次大地震后不久,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邳州知州孙居湜带领下邳人民于象山南开引河九百余丈,把高悬头上的黄河由象山之北改道到象山之南,远离镇区,这就是古老的传说“象过河”。

人类文明之所以繁衍至今,依靠的就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回去的时候我们路过古黄河,黄河早已改道北上了,留下的古黄河一路东去,不只是否能流到瓜州渡口?但是她再也改不回本名泗水了。如果下邳古城没有沉,今天会是繁华的都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