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第86届奥斯卡奖中有《地心引力》时,起初我还以为是《地心历险记》,但随即感觉它获得的奖项之多,与我印象里的那两次“历险”太不相符,稍稍回神,原来是2013年10月4日上映的阿方索·卡隆执导的《地心引力》(Gravity)我对因执导《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而名噪一时,集导演、编剧、拍摄、剪辑、制片、演员、视效、音效、助导等职于一身的阿方索·卡隆并不陌生,尽管他的《人类之子》、《你妈妈也一样》我都没看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地心引力这部电影有多好?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地心引力这部电影有多好(影片地心引力彰显人性魅力)

地心引力这部电影有多好

影片《地心引力》:彰显人性魅力

听到第86届奥斯卡奖中有《地心引力》时,起初我还以为是《地心历险记》,但随即感觉它获得的奖项之多,与我印象里的那两次“历险”太不相符,稍稍回神,原来是2013年10月4日上映的阿方索·卡隆执导的《地心引力》(Gravity)。我对因执导《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而名噪一时,集导演、编剧、拍摄、剪辑、制片、演员、视效、音效、助导等职于一身的阿方索·卡隆并不陌生,尽管他的《人类之子》、《你妈妈也一样》我都没看过。

我的电影爱好,很少闻风而动,倒是更多一些的相信自己的主观,片名、主演都是我甄别影片看点的主要依据。在我看来,大导演不会导出下三滥,大牌也绝不会屈就小制作。乔治·克鲁尼1997年和2006年,两次被美国《人物》周刊评为“最性感男人”,因出演长篇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而成名,并跻身好莱坞一线影星的行列,2006年凭借参演电影《辛瑞那》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2012年凭借制片电影《逃离德黑兰》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桑德拉·布洛克凭借电影《二见钟情》、《特工佳丽》、《弱点》、《地心引力》,五次提名金球奖,2010年凭借《弱点》获得第6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第16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角,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是我最喜欢的好莱坞女星之一。

不过,奥斯卡绝对是个特例,我坚信这世界影坛最重要大奖的四分之一,并不是浪得虚名。《地心引力》能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以及最佳配乐奖七项大奖,自然是好看不容错过。而且《地心引力》描述的,是我最喜欢的“太空事件”。撇开那些纯电影的专业术语不谈,单就剧情而言,《地心引力》真正的看点,是面对凶险凸显出来的完美人性和它由此引发的人类思索。

被导弹击中的俄罗斯卫星碎片,在太空形成了一阵可怕的“陨石雨”,速度之快(每小时五万英里),打击力之强令人不寒而栗。击中正在出舱修复太空望远镜的麦特·科沃斯基和瑞安·斯通等人乘坐的“探险157号”飞船,除这二人侥幸活命,其余宇航人员全部丧生。面对着优美如画、“近在咫尺”的蓝色地球,二人迎来了生命的考验。围绕遇险与脱险,麦特·科沃斯基中尉和任务专家瑞安·斯通谱写了一曲人性相互救助的感人赞歌。

刚刚从被击中的梦魇中脱险出来的二人,马上面临第二次噩梦。本来,看到瑞安·斯通被冲击出去很远,麦特·科沃斯基完全可以使用自己身后的推力装置独自奔赴不远处的“探险号”(当时并不知道该飞船已经被击毁),但他选择了宁肯损失推力而营救瑞安·斯通。当二人捆绑着回到被残片击毁的飞船时,巨大的恐慌袭来了。船员全部丧生,与地面(休斯顿)的通讯联系彻底中断,瑞安·斯通的氧气量下降到2%,而距离二人最近处的国际空间站尚有很远的距离。

为了减缓瑞安的紧张情绪,科沃斯基进行了善意的分神心理帮助。也许,身处生命攸关,人更容易想得开,瑞安回顾了自己悲惨的人生,有些失落,有些悲哀。但国际空间站上的“联盟号”飞船已经没有了踪迹,第二艘表面也有被击中的迹象,而且降落伞还是打开的状态。科沃斯基的推动燃料已经枯竭,仅有的一点也不敢再用,二人硬是靠“自由飞行”靠近了空间站。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二人靠科沃斯基仅有的一点燃料终于靠近国际空间站,再一次陷入困境。情急之中,科沃斯基放开了被瑞安死死拉住的缆绳,并敦促、指导瑞安进入了空间站,而自己则越飘越远,最终消失在了茫无边际的太空。氧气已经用完,仅靠宇航服残留的点活命的气体,艰难进入空间站的瑞安,终于安全了。她脱下了沉重的宇航服,舒活着身体,那种彻底的放松姿势令瑞安欣慰,更令紧张的观众感动。然而,这是一个残破的空间站,经瑞安启动电力制氧后,故障部位又引发了大火。正忙于开启通讯设备与地面联系的瑞安,只得仓促逃命。慌乱之中,她抓了一个灭火器,逃进已经打开了降落伞的那架“联盟TMA-14M号”宇宙飞船。

瑞安只是任务专家,对驾驶飞船只能靠训练时的一些模拟体验,根本没有实际操作经历。她利用逃生舱上的操作手册与空间站分离,但张牙舞爪的降落伞缆绳却又缠住了飞船。又一个无奈,没有了科沃斯基陪伴的瑞安,只得自己想办法。穿上舱内备用的俄罗斯宇航服,去舱外解除缆绳。但可怕的残片阴魂不散,再一次冲了过来,空间站瞬间加入了残片的行列。

返回已经被击残废了的飞船的瑞安,让飞船稳定进入轨道,一面加紧与地面联系,一面开启动力,为降落地面做准备。结果发现燃料早就没有了,瑞安绝望了。她的一次次的呼喊,湮灭在苍茫的宇宙。突然,一个声音传来了。惊喜的瑞安以为是不远处的中国天空空间站,但随即又绝望了,那个叫Aningaaq的,原来是一个闲来使用无线电玩耍的渔夫。觉得自己再也没有回到地面的可能,在听着无线电里的声音,瑞安关掉了飞船上的电力,准备让自己彻底长眠于这宇宙之中。

突然,瑞安听到了敲打声,而且看到科沃斯基也进入了飞船。进入飞船的科沃斯基的开导,再一次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原来,这只是一个幻觉,一个人在高度缺氧条件下,大脑的自觉幻象。但苏醒过来的瑞安终于打起精神,重开飞船动力——她要利用飞船 “距离地面3米,会自动打开推力装置”的功能,利用这保留起来的燃料推动飞船靠近中国的天空空间站。结果她成功了,靠仅有的那点动力,让联盟号逃生舱靠近了也在被击中后正徐徐下落的天宫空间站。她冲出逃生舱,利用手里的灭火器控制角度和速度,终于爬上了“天宫”。

但“天宫”一直在下降,而且速度越来越快,随时都有解体的可能。好不容易,瑞安进入“天宫”,并且找到了“神州号”宇宙飞船。现在,瑞安已经没有时间再仔细查看飞行手册,面对满眼的中文按键,她只能凭借在联盟号上获得的操作印象,启动了神州飞船——她再一次成功了。进入大气层的“天宫”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外壳已经开始燃烧,随时都有解体的可能。正在此时,又被飞行物击中,成为散落在天空的一大片燃烧着的流星,正拖着红色的尾巴飞向地面。降落伞打开了,载有瑞安的逃生舱徐徐降落。无线电里,突然传来美国宇航局地面控制中心的喊话:“神州,无论你是否听到,我是休斯顿。请指出调频波段,我们的雷达探测到你处于载入轨道。如果收到,请确认身份。”……

已经不需要回话了,探测雷达正在告诉地面控制中心,瑞安的一切。降落在水面的瑞安,终于奋力爬向岸边——她安全了。回望蔚蓝的天空,瑞安会心地笑了。她深情地亲吻着潮湿的土地,由衷地说着“谢谢”。她一定想到了不久前的黑暗的太空,一定想到了关键时刻为了保住自己性命而主动放弃生存的科沃斯基,想到了她的通行人员,也想到了让她丧失过信心的自己的生活。她艰难地站了起来,大口地呼吸着地面的空气,她笑了,笑得那么骄傲……她一步步试探着往前走,前面有她美丽的生活,她要活下去,为自己,也为科沃斯基和殒命的所有飞天人。

伴随着悠长的结束音乐,我想,所有的观众都还来不及吐出一股释然的时候,热泪就已经盈眶了。面对死亡,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去想过,而面对眼前的生活,我们为何有过那么多的抱怨?《地心引力》带给我们的,是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人生的课题。影片剧本由导演阿方索·卡隆与儿子霍纳斯合写,由阿方索·夸隆的老搭档、《哈利波特》系列制片人大卫·黑曼和传奇影业共同为华纳兄弟公司制作,其主题和意义是对“不可能”的反抗。从“不可能”到“可能”,凭借的,却是我们人性之中最真最美的相互关爱之情,凭借顽强的生的欲望来实现的。《地心引力》当之无愧的奥斯卡。纵观奥克卡获奖的电影,几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间挚爱”,这似乎也是奥斯克的精神!

值得回味的,还有影片编剧将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和“神州”宇宙飞创也引入了剧情。这是否在暗含一种希望,那就是在倡导国与国之间,应该多合作,少争端,用各自高端的技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去创造整个人类的科技事业的明天呢?世界上三个有能力发射空间站,有能力进行太空探索的国家,都融进了《地心引力》,这何尝不是又一道玄妙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