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浪潮中,普遍遭受了西方文明冲击的东亚诸国,纷纷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在那个前途迷茫的时代,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全盘西化”的理论。

比如日本,伊恩·布鲁玛说当时的日本人“竭力模仿欧洲人的一颦一笑,男宾们抽着哈瓦那雪茄,玩惠斯特牌;其他人则小口小口品着宴会上堆积如山的松露、果酱和冰淇淋——《创造日本:1853-1964》”。

韩国什么时候放弃了汉字(韩国丢掉汉字现在后悔了吗)(1)

明治维新最为代表的西式高档会所,鹿鸣馆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李敖作为全盘西化理论的拥趸就曾经放言道“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理所当然的,在韩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潮。但韩国却是中日韩三国中唯一一个真正丢掉了汉字的国家。

韩国的去汉字化

韩国的去汉字化运动,也称韩文专用运动,这一运动看似起源于1945年,实际上起源于更加久远的十五世纪。

在十五世纪之前,韩国并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传入韩国的汉字。当时的汉字与儒家经典一同传入韩国,并成为了韩国的主体文化。

汉字也随之成为了韩国的官方语言,在当时的韩国,贵族子弟都以能熟练使用汉字为荣,使用汉字被视作“风雅”。值得指出的是,当时的韩国在书面语上使用汉语,但同时拥有自己的口头语,也就是朝鲜语。

在15世纪,朝鲜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找来了一批优秀学者,包括郑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问等人,他们在朝鲜语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字。也就是所谓的训民正音(即朝鲜谚文),意为“教百姓以正确字音”。

这场去汉字化的运动并没有成功,原因是当时的朝鲜贵族认为丢掉了汉字就是丢掉了中华文明,而丢掉中华文明的朝鲜和蛮夷并没有区别。

韩国什么时候放弃了汉字(韩国丢掉汉字现在后悔了吗)(2)

朝鲜贵族形象

这场运动看起来是一场文化运动,但实际上是一场政治运动,其原因在于明朝国力下降,对朝鲜半岛的掌控力不足,朝鲜随之产生了脱离中华文化独立的想法。

等到清朝末年,通过明治维新渐渐强盛起来的日本,毫不犹豫的投入到了对外殖民扩张之中。

日本以坚船利炮轰开了朝鲜半岛的大门,朝鲜半岛就此沦为日本殖民地。这源于日本“脱亚入欧”的政治思想——日本全面向欧美看齐,像欧美一样追求殖民地。

面对日本的入侵,朝鲜向清朝求援,希望清朝能履行宗主国的义务,但彼时腐朽衰弱的清朝自然对此无能为力。清朝连自己都在被日本入侵,又何谈保护朝鲜呢?

随后的整整半个世纪,朝鲜半岛都处于日本的统治之下,日本推行殖民政策,对朝鲜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进行殖民。

尤其是文化方面,新生代的朝鲜年轻人遭受了日本文化的冲击,整个朝鲜都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文化上的转向。

韩国什么时候放弃了汉字(韩国丢掉汉字现在后悔了吗)(3)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

二战时期,深受日本殖民文化影响的韩国总统李承晚上台,他再一次推行起废除汉字的政策,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二次“去汉字化”。在这一时期,韩国制定了《韩文专用法》,并在小学教育中完全废除了汉字教育。

这一次去汉字化终于走向了成功,韩国文字由汉字变成谚文。

数年后的朴正熙时代,韩国开始了第三次去汉字化,这一次韩国希望从根源上与汉文化划清界限,彻底脱离汉文化圈。在她的指挥下,韩国开始全面改用韩国文字,取消汉字,将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禁止学生学习汉字。

在韩国历史上的三次去汉字化运动中,以第三次运动最为彻底,影响也最为深远。

还是那句话,去汉字化看起来是一场文化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政治运动,与其说是去汉字化,不如说是去中国化与去日本化。

但文化语言这种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间就可以塑造的,韩国政府急于求成的心态为韩国带来了很多麻烦。

韩国什么时候放弃了汉字(韩国丢掉汉字现在后悔了吗)(4)

韩国现在的首都名称改成了首尔

谚文实际上是一种拼音文字,其本身并没有含义,这就导致了一词多义现象泛滥。举个例子,在韩语中“防水”、“放水”、“防守”、“防锈”等等词语都是同一个词。

其实这是一个真实事件,当时韩国在建造高速公路的时候出了乌龙,방수(防水)一词被当成当成了방수(放水)来处理,事后韩国人调侃此事时说也可以理解为방수(防锈)。如果送给保安,保安则可能会理解为 방수(防守),以为高速公路需要站岗。

遇到这种情况,韩国人会在后面用括号标注汉字,就像我上文那样,不过目前韩国社会更热衷使用英语。

当然,文字是活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韩国可以通过英语借词或其他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更严重的问题是——文化断层。这种文化断层是民众层面的,在更高一层仍有专业人士完成了文化传承。

什么叫文化断层呢?

我们如今推行简体字,但你去台湾省旅游面对繁体字时,即使你完全没有学习过繁体字,但你仍然可以轻易的完成识别。

不只是繁体字如此,汉代海昏侯墓葬出土的竹简,其上的文字单个看或许看不太懂,但结合上下文就可以看懂七七八八。

这就叫没有文化断层。

但韩国却并非如此,只要你没有系统的学过汉语,那么在遇到以往的文物时,你就算是抓破了脑袋,你也想不到上面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韩国什么时候放弃了汉字(韩国丢掉汉字现在后悔了吗)(5)

朝鲜文物《三纲行实图》,可见其上均由汉语写成

所以,韩国人后悔了吗?

丢掉汉字,韩国后悔了吗

喊着要丢掉汉字的国家有很多,中国、日本、韩国都有类似的思潮,但中日两国都叫停了去汉字的思潮,尤其是我们,走向了与全盘西化截然不同的道路——文化自信。

那么,作为三国中唯一丢掉汉字的国家,韩国后悔了吗?

当然没有,韩国人怎么可能自己打自己脸呢?就算遇到了种种困难,韩国人也只能自己打碎了牙往肚里吞。

在前几年,甚至发生过韩国大学考试用英文命题的现象,原因是英文更加准确,否则会影响考试效果。

这还是小问题,实际上就连韩国人自己都意识到他们出现了文化断层。

朝鲜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社论——浩如烟海的韩国古书正在成为“天书”,没有多少韩国人看得懂,废除汉字的政策正在让韩国历史与文化陷入危机之中。

近年来韩国的综艺中出现了搞笑的一幕——几位艺人参观韩国文物,猜测了很久文物来历。但一旁的中国艺人(在韩练习生)则很轻易的看懂了文物上的汉语,反过来给韩国人讲起文物来历。

韩国什么时候放弃了汉字(韩国丢掉汉字现在后悔了吗)(6)

呼吁进行汉语教育的韩国示威者

关于废除汉字一事,日本学者说他们意识到“废掉一个字,不只是废掉一个字而已,还摒弃了这个字所负载的文化,丢掉了这个字后面一连串的珠宝。”

说这话的是柄谷行人和四方田犬彦,这话还有后半句“事实证明我们做得对,中华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如果因为我们某些人莫名其妙的爱国偏执狂而把它拒绝在门外,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韩国人现在后悔了,可惜已经来不及。”

两位学者在说出这话时语气颇为骄傲。我想,他俩骄傲的态度似乎很值得深思。

2013年左右,随着韩国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提倡,在韩国出现了“汉语热”的现象,在知网的论文中,有一篇颇为有趣,叫做《韩国当代书法与所面临的困境》。

文章说的是,“韩字专用”的官方性决策在无形之中对以汉字为根基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一击,导致了如今韩国无论是汉字书法还是韩文书法都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境地。

随着时间的发展,到底是彻底去汉字,还是韩汉混用,成为了韩国著名的时代论题。

2016年5月,韩国宪法法院举行了两派的公开论战,韩国多位前总理已经联名向青瓦台提出了《敦促在小学正规教育过程中实施汉字教育的建议书》。

韩国未来究竟何去何从?中日都在等着看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