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在外的你,还记得明天是什么日子吗?
每当这一天,父母一大早的祝福和朋友圈里的问候,都在提醒着我:“这是个特殊的日子,无论在哪里都要好好过节。”
不知今年的你是否能在家里过节,对常年异地求学或工作的我们来说,回家过节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但无论身处何方,这份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对节日炽热的情感从未变过。
生活需要仪式感,过节更是如此。
在节日的仪式感中收获的温馨与快乐,才是那些岁月里闪光着的节味儿,才是节日的魅力所在。
它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寡淡,也不会因为离家太远而落下每一个想过节的人。
如果你在外地,可以穿上新衣服,约上三五好友去新疆餐厅搓一顿过节。
倘若你还在工作,别忘了抽空招待自己。
#01
在我的印象里,关于过古尔邦节最初的记忆还停留在小时候。
每当过节,天气总会出奇的好,加上节日的气氛,心仿佛也被温暖了。
在节日正式到来之前,家人就开始忙前忙后,做充足的准备。
妈妈会提前做好各种可口的点心,提前炸好馓子、油香、酥散等面食。
爸爸会买来新疆本地各种水果和干果,准备招待前来庆贺节日的客人。
一场精致的摆盘当然少不了。
餐桌以“馓子”为中心,周围都是水果、巴达木、葡萄干、核桃、果酱、蜂蜜、糖果和各种甜点。
无论是古尔邦节还是肉孜节,妈妈都会很早起来开始收拾房子,窗户擦得锃亮,对家里每个小摆件进行清洗,甚至把平时忽略了的犄角旮旯都打扫一遍,再拿出家里只有贵宾到来才会用到的精美碗碟,洗好备用。
妈妈说:“家越干净,人越有福”。
而我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穿上期待已久的新衣服,其次就是去围观大人们宰羊。
有时会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和家人一起抓着羊身上的毛,但眼睛却不敢直视前方。长辈们说,眉间抹上羊的血,长大了就会成为最勇敢的人。
剥羊皮时,长辈们又会说,小孩子总要帮着抓羊蹄,帮忙的孩子才有烤羊腰吃。于是,心里再想和伙伴玩,也会乖乖守在大人旁边随时等着大人的召唤。
此时,勤劳能干的妈妈已经娴熟地炸好了一把又一把的馓子,羊肉端进来不久后,鲜香的羊肉汤咕噜咕噜地在锅里冒着泡。
锅里是响着汤水的沸腾声,屋子里是馓子的飘香味。
形形色色的美食在桌上陈列,放好茶杯,等待客人的登门拜访。
古尔邦节,也是拿着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跟阿达西们去商店买零食的喜悦。
小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让我感到最温暖的是晚上家里所有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节日美食。
厨房间、餐桌上美食飘香,每家每户都洋溢着浓郁的喜悦,节日的气氛真是好得不得了。
比起数不完的压岁钱、丰盈可口的餐食所带来的喜悦,一家人满是温情地围坐在桌前过节。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02
如今,我们虽然在期待过节,渴望团聚,但总觉得少了过节的一种兴奋感和仪式感。
我们越长大,好像越难体会节日所带来的那种纯粹和细微的愉悦感。
甚至有人说:“差点忘了明天就是节日了”,也有人感慨道:“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那种过节的快乐”。
很多年前,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并不普及,物质也没有如今这么充裕,但那时的节味儿却很浓郁,内心也是充实与满足。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却总会怀念小时候过节的乐趣。
后来,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犹如泉水般滚滚涌流的思念让我明白,过节真正值得期待的从来都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一家人团聚的当下。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了多少物质,而在于获得了多少快乐。
是节日的仪式感,让过去最平凡的日子变得更为特别,成为了我们心里最温暖、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03
今年恰逢暑假,许多人获得了难得的回家过节的机会,借此机会和家人好好团聚吧,少玩些手机,多给家里帮帮忙,多和父母聊聊天。
即使不回家,也请你好好过节,自己营造古尔邦节的气氛!
让酝酿了很久的思乡之情倾泻出来,让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无论你在哪里,生活总有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就地过节也好,回家与家人团聚也罢。
节日,总是需要一种仪式感。
节日这一天,跟爸爸妈妈拜个年,祝他们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穿一件新衣裳,约上自己的好伙伴,吃一顿正宗的新疆菜,记录美好瞬间,发个节日的朋友圈,把节日的气氛搞起来。
因为,有句话说:“一个人无论经历多大的风雨,如果能找到回家的路,都是幸福的。”
我想,指引你回家方向的路,大概就是由这些生活的仪式感铺成的吧。
每一年的节日都承载着太多人美好的祝愿,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不论过往如何,自过节这一天起,一切都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吧。
不论你身处他乡,
还是正在家中和亲人欢庆佳节,
希望你诸事顺利。
“祝你古尔邦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