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1)

何以江西

石器时代结束,青铜时代来临,中原地区形成了以夏商周为主体的中华早期国家文明。与中原青铜文明同时,在长江以南的赣鄱大地,有一支文化雄踞一方:它既与中原商王朝关系密切,又独具地方特色。今天,江小博带领大家探寻吴城方国。

距今3600年左右,江西地区进入青铜时代。1973年吴城遗址的发现,以及其后十次考古发掘,揭开了这个江南方国文明的神秘面纱。高耸的城墙、庄严的祭祀场所以及居住区、制陶区、冶铸区和墓葬区等严密划分一一呈现出吴城方国都邑内手工业分工、贵族和平民分化以及高度集中的公权力等国家文明形态。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2)

樟树吴城遗址全景

01 文明之邦

“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飞跃,让人类从氏族社会进入到具有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即步入了文明阶段。吴城遗址发现的城墙壕沟、祭祀遗址、文字和青铜器等种种迹象表明其具备了国家形态,是一处早期国家及其权力结构的物化形式——方国都邑,显示出江西是迄今所见长江以南最早跨入文明门槛的地区。

都邑城垣

城墙是城邑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城地处赣江支流萧江南岸的台地上,深居赣鄱平原腹地,水网密布,四季分明,是绝佳的筑城胜地。吴城城址面积61.3万平方米,平面近圆角方形,城垣周长约2960米。城垣修筑方式为垒筑,系利用自然地形,顺应山势,挖壕取土,层层堆筑而成。在修建城墙的同时墙外形成壕沟,兼具军事防御及防洪功能。 城墙辟有五个城门,此外东南处还有一个用于泄洪的水门。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3)

吴城遗址西段城墙和城壕剖面

祭祀礼仪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崇神重祀是商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吴城祭祀广场由道路、建筑基址、祭祀台座、红土台地与柱洞群五部分组成。其中,红土台座及道路位于城址中轴线的中心位置;道路铺设考究,沟通连接各遗迹;在人工堆筑的红土台座上,分布着廊道、建筑基址、祭祀台座、柱洞群等遗迹。这些遗迹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庄严肃穆的大型宗教祭祀场所。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4)

吴城遗址祭祀广场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5)

陶面具范

文字使用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吴城上百件石范、陶器上的文字符号,主要采用刻画或戳印的方式,施于器表。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6)

文字陶片

“臣”字在甲骨文中经常出现,商代“臣”字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奴隶,另一种是臣僚的意思。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7)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8)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9)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10)

吴城简介(何以江西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