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第一次看到这首诗,以为出自古代诗人之手,却不知作者是当代扬州著名文人汪曾祺的《岁朝清供》。

二十四桥,谜一样的存在。最早描写二十四桥的诗文,是哪朝哪代?不清楚。反正,著名的南朝小品《芜城赋》中,谈到了生死荣华,富贵不过浮云,却没有提到二十四桥一个字。最著名的二十四桥文字,得至于杜牧的诗。一轮来自大唐的月亮,从此高照在扬州城的上空。

一座承载多少回忆的桥(谜一样的存在一座桥)(1)

像官帽一样的造型

二十四桥是扬州二十四座桥的统称吗?不知道。如果是二十四座桥的统称,不过进一步确证了古代扬州,是一座水网纵横的城市。没错的。今天,我们已然看不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一些地名还保留了曾经的水的故事。

今天的汶河路,便是当日的汶河填土而成。宽敞的汶河路,扬州交通主要通道之一。无法想象,假如这里只是一条河,怎么办?看过一张老照片,扬州地标文昌阁便是横跨在汶河两岸。写到这里,想起茅以升的“赵州桥”,想起“横跨在蛟河两岸”古老的石板桥。文昌阁比赵州桥的跨度小多了。由此可以想象汶河的宽度。

辕门桥在今天人民商场一带。今天,既没有辕门,也没了桥。三十年前,这里是扬州最繁华的集中地。街道巷陌,纵横交错。那一座辕门以及桥,身在何处?如果“二十四桥”代表了扬州的二十四座桥,包括不包括今天小秦淮河上的各色小桥?

又一说,“二十四桥”,是第二十四座桥。作为水网城市,大运河、汊河、里下河、长江,共同滋润了扬州。水做的女儿,美丽不可言。水做的城市,一样。今天很多江南古镇的卖点,就是水和桥。周庄因为一幅“梦里的水乡”闻名,两座像钥匙一般的桥,横竖搭头,勾勒出水乡独有的风貌。

一座承载多少回忆的桥(谜一样的存在一座桥)(2)

花团锦簇熙春台

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有没有千姿百态的曼妙?譬如瘦西湖第一景“虹桥卧波”的大虹桥,古旧的青石板,因沟壑纵横被翻修,少了历史的味道。但是高高拱起的造型,不改曾经的风采。同样在瘦西湖里,“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小红桥,连接了徐园与小金山,却用鲜艳的色彩,凸显这座小桥的重要。

二十四桥,又名廿四桥。廿,不是扬州话,更像吴语软腔。有关廿四桥的传说,隐藏在隋炀帝到扬州的传说中。帝后的游船晃荡到扬州西郊,杨广看到一座小桥随口问桥名。某宠妃自告奋勇地起个二十三桥的名字。当时游船上有公主、妃子二十三人,并称二十三娇。

古汉语中“娇”“桥”同韵。杨广很是欢喜。有太监报告皇上,说船上并非二十三娇,有一个妃子有孕在身。桥名就叫了二十四桥。一座桥的说法,更为人说接受。在《扬州鼓吹词》中有“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鼓吹词”的说法,更像是解释了杜牧的诗,少了诗的意境。

多少年前,瘦西湖“二十四桥景区”尚没有。第一次听说二十四桥所在地那天,兴冲冲骑车一路找来,却是一条大失所望的小河沟上最不起眼的一座小桥,无论如何无法与诗情画意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岁月的蹉跎还是诗意的期待共同造就了我的失望?不知道。

一座承载多少回忆的桥(谜一样的存在一座桥)(3)

万绿丛中一点红

多少年后。瘦西湖有了熙春台,有了独拱二十四桥。那座曾经的小桥与小河,有了与汶河一样的命运。扩宽后的扬子江路与新修的念四路,为诗人笔下的“二十四桥”,留了痕迹。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与当年的看到大差不差。

时代的发展,远不是李白杜甫所能想到。杜牧的诗情,远不是今天的我们所能拥有。从唐代到改革开放的一千多年,扬州有了无数变化,“二十四桥”有幸“没有”变化。今人到扬州游玩,无不去走走长二十四米,宽两点四米,有二十四级台阶,二十四幅雕刻的新二十四桥。

整个二十四桥景区,亭台楼阁互相辉映,整体建筑风格与瘦西湖传统线路大不相同。以五亭桥为分界线,一边是南方建筑的飞檐翘角,一边是北方建筑的雕梁画栋。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是熙春台,因了当年乾隆皇帝携母到扬州庆祝大寿所建。“春台祝寿”的佳话,今天依旧。游人可以走进去登高远眺,也可以坐下来聆听。扬州的古筝古琴,可是非遗哟。

一座承载多少回忆的桥(谜一样的存在一座桥)(4)

桥边红药

这是热闹的二十四桥,属于旅游景点。每每走在桥上,脑海里却总是泛上姜夔过扬州而写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开?”

红药不知为谁开,二十四桥,又是为谁风流为谁留?冷月无声,桥亦无言

,